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18-03-22许婷婷
摘要: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了质的发展与飞跃,现已广泛应用到多个行业与领域,在教育教学中更是日益普及,教室中基本上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提供方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可借助信息技术来设计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作探讨,并罗列部分科学适当的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信息展示和资源搜索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善于发现信息技术和知识传授之间的结合点,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设计,通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的转变,达到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一、 借助信息技术顺利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小学生往往比较喜欢有趣生动的事物,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创设大量富有趣味的情境,这种方式深受师生双方的喜爱与青睐。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新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为学生创设有神、有声、有色、有形、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够为构建高效课堂起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为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做铺垫。
比如,在《图形分类》教学实践中,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这样组织语言:“同学们,以前我们认识了很多图形,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发言,学生在列举学过的图形时,可能与教材上呈现的不一致,只要合理也是可以的,应该给予肯定。接着,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包括纸张、篮球、书本、火腿肠、魔方、飞镖盘、圆饼等,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信息呈现数学知识。
在生活氛围中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自由发言;接着再追问:“你们是怎样将图形分类的?将个人的想法在同学之间相互分享交流一下。”从而顺利引出新课,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乐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交流中来。
二、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实施的创造性教学。
因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看到直观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快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以图片或动态形式展示,给学生更强的视觉冲击,激起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动力。
例如,在进行《旋转与角》的教学时,在学生知道“把角看成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之后,教师可设问:如果继续旋转会怎样?让他们带着疑问继续旋转活动角。
此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角的一条边不动,另外一条边围着顶点旋转,在垂直之前出现文字“锐角”;垂直时出现“直角”;垂直之后继续旋转出现“钝角”;到180度时是“平角”;最后旋转一周为“周角”。
这样将几种角的特征和大小关系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还可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使其更好的内化数学知识。
三、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焕发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或者通过视频的方式将学习资源共享,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辅助性教育资源时,可以是视频、文字,也可以是动画、图片,这样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诸如,《确定位置》这一课,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将名字转变成本班学生,把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切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信息技术的妙用和图片的配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学习欲望更强。
在此基础上思考:在班级的(3,4)和(4,3)表示的位置相同吗?(3,4)(3,5)和(3,2)表示的位置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4)(3,4)和(2,4)呢?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本地的建筑物用图像表示,标出学校、图书馆、公园、邮局、银行、车站和商店等,并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对表示?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焕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探究解题方法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能够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可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像分类、转化、统计、数形结合法等,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图形,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活跃思维,增强逻辑思维的锻炼以及分析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分类》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设备设计游戏“猜猜我是谁”,在多媒体课件中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测它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并给学生留有自由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学生可能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接着,教师将完整的三角形展示出来,学生发现了有多种可能。
进而思考:只看到一个锐角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吗?经过刚才的学习,学生自然知道答案为不能。然后,教师继续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多种多样的三角形混合在一起,询问:有什么感受?学生:为便于区分需要分类,借此渗透分类思想,并思考: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按角怎样分类?分成几类?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得到了丰富,进而抽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从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丰富内容和渗透数学思想等多个方面切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数学知识水平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郭晓莉,徐敏.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5):161+164.
[2] 沈茜.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华夏教师,2016(S2):20.
作者简介:许婷婷,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