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写好资助育人奋进之章
2018-03-22吴澜波
摘要: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即(国发 [2007]13号)颁布,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标志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代会报告,又对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扶贫经济资助,还有学业、就业等方面的资助,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但往往片面强调经济资助,本文就党代会报告进行深入学习,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以后的资助工作提供些许建议。关键词:资助;育人;学习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长期的辅导员工作中,谈到学生资助,往往会想到助学金等帮困助学活动,但是,随着党代会报告的深入学习,如今对整个资助工作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我认为资助工作不光光只是事务性的扶贫工作,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育人”才是资助工作的核心奥义。笔者将高校的资助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物质帮扶——经济资助:近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近年出台了多项学生资助政策,实行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组成的多层次助学体系,努力构建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党代会报告更是提出了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意味着资助还需制度上予以健全,国家富起来了,有能力资助学生,但是对资助的体系,资助的方式要予以探索,不是直接给钱了事,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真正度过求学阶段的难关,完成学业,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努力做好各项奖、助、勤、贷、补、减工作,需谨慎力行,细致入微,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支持顺利大学毕业。用心体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实的压力,只有物质基础有了相应保证,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物质帮扶是高校资助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高校的资助工作,不仅仅是物质帮扶,还包括以下一些特殊资助:一、 学业资助——资助工作之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从培养子女的角度讲,“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把孩子“托付”到学校。高等教育扩张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高校资助政策,这种多层次助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可负担性,促进了教育起点的公平,大规模扩招和学费提升致使高校贫困学生群体数量显著增加。经调研分析,学生资助对学生个人学习行为,学业发展以及毕业后选择等方面,多少有着积极的影响。困难生接受了全方位的资助,自我定位更准确。建议可举行“文化之旅”和“拼搏计划”等项目帮助困难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能力。高校是学生凝练提升自己之所,学业的优异完成,是资助工作的灵魂。二、 就业资助——资助工作之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而会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通过入户调研了解到,困难生父母大多觉得农村人学农,最终还是在农村发展,没有前途,所以对孩子未来前途表示担忧。为解决困难生的就业问题,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同时应加大对困难生的引导,解决其内心的就业困惑。需要完善就业资助体系,构建学业和就业相结合的就业资助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例如开展双选会、招聘会、各类培训等,并提供优质就业平台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困难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择业能力。就业资助,是资助工作之矛,给学生在职场的拼搏中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三、 精神资助——资助工作之盾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从两方面来说,第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但是父母对孩子有较好的引导,和孩子沟通紧密,孩子的性格相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第二方面,家庭环境较差,且孩子缺少父母的关怀,单亲、父母亲在外务工、从小由老人带大的孩子在性格和心理方面会有些特异,具体为孩子性格内向或很叛逆,不愿意主动与家人、朋友、老师交流,主动排外。来自家庭的关心以及父母的积极引导,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又没有正确价值观等的引导,孩子就会感到孤单,有时也会自卑,与家庭的沟通也会减少。所以需要通过深度辅导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定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职业发展规划和心理辅导等,通过深度辅导,在方向上做了引导,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成长成才。精神资助,能够让学生拥有强大独立、自尊、善良的心理品质,是资助工作之盾,可以讓学生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我认为高校中学生资助工作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它关注学生能否安心学习生活、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在人生成长非常关键的大学阶段,给予一个渴望成大器的人以帮助,给予他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是雪中送炭的善事,这比锦上添花更重要。在深度辅导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需求和发展规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以上就是我学习党代会报告以来,结合自身,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浅显而又有切身体会的认识。作者简介:吴澜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