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

2018-03-22李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翠

摘 要:多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面对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思维无法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获得提高,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的可能性自然很低,这不符合当下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中提倡的高效教学。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转变这一教学现状,从而帮助激发学生的學习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 创新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内素质教育体制渐趋完善,数学课堂教学也日益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化。新世纪之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数学学科也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现状继而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有了最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如何培养是教学规划制定的关键。探究数学奥秘的重点在于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小学生所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能够使其在数学课堂或者日常生活中始终对数学保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更为积极的思维状态。

一、问题的引入

所谓,有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吸引学生目光,在刚上课就立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1]。所以,课堂之初的问题设置相当重要,如果设置得当,可有利于抓住学生眼球,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也让教师明白何种教学方法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日常教学中,问题引入可以选择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每天司空见惯的事物,并将之和本堂课或者上节课所要学习的以及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事物来解答数学问题的兴趣,久而久之,使之逐渐养成习惯。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节内容探究左右方向,在课堂开始之初,学生可以和老师做一个游戏,用提问方式提前熟悉本节内容[2]。教师可以将一支粉笔或者一个黑板擦握在一只手中,然后藏到身后,让学生猜测粉笔或者黑板擦在老师的哪一只手中,并以此让学生注意和老师面对面时,他们的左右方向和老师的正好是相反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也可以选择几位学生站在台前,并提问学生某某同学在某某同学的左边还是右边,以此来调动课堂气氛,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问题的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不定性阶段,自制能力差,容易被任何新鲜事物吸引,或者被外界事物干扰,很难在一整节课中集中全部注意力于教材内容学习中[3]。比较明显的是,45分钟的课堂在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班级内部分学生的精神便开始涣散,出现走神、多动、坐立不安等现象。教师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时刻让课堂保持新鲜、有趣、生动。问题导向式探究方法就是最佳选择。

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意识,这种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永远胜过教师刻板固化的教导,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真相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都大有帮助[4]。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节关于立体图形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如足球、乒乓球、弹珠——圆球,积木、箱子、储物盒、橡皮、黑板擦——长方体或正方体,易拉罐、蜡烛、笛子——圆柱,等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小组长,要求学生首先对这些实物进行分类,然后再说明如此划分的原因。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言,小组长负责记录哪些学生对本组的划分有不同意见,原因有哪些等。例如,有的小组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部分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长方体比正方体要长。这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对“实践出真知”的深刻理解。

三、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生对数学是一种懵懂状态,要想激发其学习兴趣,就必须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学会数学[5]。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引入具体的生活事物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迅速做到将所学知识加以具化,以此提高他们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节关于平均分的内容,在学习完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有的学生会想到,每次学期初班级发新书时就需要做到每人一本,这就是平均分的用处。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刺激其他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学生认为我从家里带来的零食也要平分给班级同学,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的这一认知,此种做法还会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教师不断的激励和启发引导中,学生的思维便会更加活跃,都会积极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涉及平均分的小故事,课堂气氛也会因此不同,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很大。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旨在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从日常点滴中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时,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主,以生动有趣的问题设置导入数学课堂,并且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活跃的思维状态,这会为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奠定扎实的基础,也符合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覃冬玲.步步为营,活用"大问题"之导向功能--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大问题"教学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5):181-181,182.

[2]吴娟.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浅谈[J].速读(上旬),2014(6):255-255,256.

[3]杨继涛.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5):388.

[4]莫志诚.精设"大问题",步步为"赢"--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大问题"设计的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5):223-223.

[5]许吉林.浅谈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时机[J].小学教学参考,2012(6):23.

猜你喜欢

创新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