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路径研究
2018-03-22赵丽娜田原
赵丽娜 田原
摘 要:就业扶贫不仅是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能够科学地解决扶贫脱贫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口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低,是目前河北省就业扶贫工作面临的现实情况。在借鉴省内外就业扶贫的实践经验,从健全农村劳动力和失业人口档案管理,根据产业基础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建立就业扶贫基地,完善上岗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扶贫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河北省就业扶贫精准度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业扶贫;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6.061
1 前言
农村的扶贫战略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区域开发式扶贫和向整村推进扶贫三个阶段,传统的扶贫战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脱贫,农村扶贫战略应该朝着就业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和地方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影响逐步显现,迫切需要打造新动能,推动稳增长、惠民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討论的根本性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手段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降库存、降成本、增加收益,更是从扶贫产业选择、扶贫项目安排等多个方面对扶贫工作形成影响,进而对就业扶贫工作的项目引进、就业技能培训方向等方面产生影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就业扶贫工作如果仅仅是通过引进项目安排贫困农户就业,很有可能所引进项目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而被“去产能”,从而丧失扶贫效果。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扶贫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的关键在于精准。就业扶贫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供给侧基本特征和贫困地区就业扶贫联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供给侧推动的就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策略。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就业扶贫内涵
精准脱贫根本上在于实现贫困人员共享发展、自由发展,就业不仅可以提高其经济收入的获得感,还可以提升自我人力资本。充分的社会融入能够获取声誉与认可,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提升与社会的融合度,增强对市场的适应力,促进向上的社会流动,提高对各种风险的防控和应对能力,从而实现长久脱贫。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就业扶贫是利用基于当地的产业基础或资源禀赋,培训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使其具备就业上岗能力的一种扶贫途径,是解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就业扶贫是对劳动力要素的培养,而劳动力要素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其质量(及人力资本的质量)高低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程度,同时就业扶贫还兼顾到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均衡的作用,从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精准扶贫开拓出一条新的基本路径。就业扶贫不仅是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能够科学地解决扶贫脱贫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
3 河北省就业扶贫现状
3.1 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及就业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到,河北省的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0%左右,但是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到了河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更大。并且河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历年数据低于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而体现农村居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资性收入,只占到的可支配收入的50%左右。由于农村人口从事农林牧渔业大多为获得实物性收入,因此由从业人口数减去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可大致得到农村就业人口数量。从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就业人口低于50%。河北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口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占比低,是目前河北省就业扶贫工作面临的现实情况。
3.2 河北省就业扶贫开展现状
2017年,为深入实施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工程,切实做好河北省就业创业扶贫工作,河北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工程的通知》,成为河北省就业扶贫纲领性文件。河北省一些县域也根据本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探索就业扶贫模式。
河北省磁县针对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又无法外出打工的情况,量身定做办起了就业扶贫基地。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下乡”,向贫困户提供生产劳保和加工童装等技术含量低、工序简单的就业岗位,力争“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更好地借助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解决贫困群众及留守人员增收问题,磁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优化服务等措施,鼓励企业吸收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妇女就近从事童装、劳保、手工虎头鞋等手工产品生产。与此同时,磁县着力打造“互联网+童装”产业,积极对接线上网络销售平台,摸索出“加工产业+电商+扶贫基地+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将贫困户融入电子商务产业链中,拓宽了脱贫致富的渠道。目前,这个县已引进童装加工、劳保用品、手工艺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100多家,建立就业扶贫基地或加工点200多个,带动8000余名贫困户和留守妇女等实现灵活就业。
4 其他地区就业扶贫模式借鉴
近年来,江西省万载县创新贫困家庭劳力就业援助举措,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优质服务,热情帮扶他们就业。据了解,该县已有12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力通过技能培训成功就业,36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了就业脱贫。
第一,精准识别,劳动力建档。该县以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为基础,以“提升技能、推动就业、实现脱贫”为目标,对贫困家庭劳力由人社厅与乡镇、街道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收集本地贫困家庭劳力数量、分布、就业状况等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劳力技能培训就业台账。第二,科学筛选扶贫企业。对本地企业、农村合作社、基地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家庭劳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第三,就业培训。采取“扶贫必扶智”的有效措施,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帮扶计划。根据贫困户的务工需求、产业培植需要,着力在扶“智”上着手,开展岗前培训,并与用工单位对接,实现成功就业。从源头上由“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根治好贫困。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路径
5.1 健全农村劳动力和失业人口档案管理
以“精准到人,动态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和失业人口档案。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劳动力数据库,精准收集本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地域分部、就业状况、劳动力技能等信息,并及时对本地劳动力就业动态、技能、培训意愿、返乡创业等情况进行更新,并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手段向劳动力市场、商会、公会等进行发布,与劳动力需求市场进行动态对接。
5.2 根据产业基础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建立就业扶贫基地
各地应当结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选取符合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产业建立就业扶贫基地,使贫困户可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入选的产业要符合四个条件。一是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摒弃过剩产能的产业;二是劳动密集型,最大程度吸收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三是技能要求低,就业门槛低,留守妇女和老年人也能干;四是产业增收效果好。就业扶贫基地选取的产业能保证就业人员每天有解决家庭正常生活消费的收入,可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五是产业发展要稳定。能够保障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就业;六是可以就近就业,产业能够把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放到村里,让困难群众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就近就业。
5.3 完善上岗就业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劳动力数据库,为贫困农民免费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各级贫困县政府以及公会商会等组织召开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各地根据本区域就业扶贫基地的产业要求,对具备学习能力的贫困人口,有关部门可整合利用政府的培训机构等资源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实用性、针对性和发展潜力好的专业培训;同时政府应当对培训机构培训贫困劳动力进行培训补贴,对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企业适当标准的培训补助。
5.4 完善就业扶贫保障体系
为保障就业扶贫的有效性,政府需强化贫困农户的权益维护。有关单位要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合法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保、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等常见问题进行排查和综合智力,切实维护贫困农户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就业工作平台作用,将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当年帮扶辖区内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实效,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范围,在就业专项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参考文献
[1]刘宾志,滑运舍.精准扶贫中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领导之友,2016,(12):5-9.
[2]吴迎先.就业扶贫在精准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6.
[3]申广清,丁秋松,焦同帅.立足产业资源优势 打造就业扶贫样板[N].菏泽日报,2016-01-13(2).
[4]汪鵬.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产业去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学,2016.
[5]许经勇.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20-25.
[6]许瑞泉.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6):178-183.
[7]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