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耽美女尊文中的女性意识表达

2018-03-22刘家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网络文学

刘家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在中国小说这片蓝海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而网络文学创作中,随着女性作家对于伍尔芙所说的“一间自己的屋子”的社会空间的获取,网络女性文学,一种以对性、性别与性态的思考和阐述为核心的女性写作也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局面。其中的女尊耽美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广大女性读者为之迷醉。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对网络女尊耽美文进行研究,对其女性意识表达进行分析与批判。研究发现,网络女尊耽美文在表达女性主体意识与两性平等关系诉求的同时,超脱了时代语境与社会现实,存在性别认同危机与被污名化的危险。

关键词:女性意识;网络文学;耽美;女尊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6.041

0 引言

耽美女尊文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当代女性主义文化浪潮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以女性创作为主,并以女性为主要阅读者的类型小说。耽美女尊文,有耽美小说与女尊小说两类。耽美小说是描述同性恋浪漫爱情的小说(多指美男之间的恋爱故事),又称BL(boy's love)小说。但耽美小说又区别于真正现实主义的同性恋小说,它是基于异性恋女性理解与想象创造出来的,受众与异性恋女性读者的类同性恋小说。女尊文,是由女性作者创造出的以“女尊男卑”为主要特征背景的写作文本。

现今在富有活力的网络文学中,耽美女尊文是更具鲜明性别意识的文类,在内容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致使其遭受更多女性文学批评者的口诛笔伐。但在耽美文中关于性、性别的另类表述以及女尊文中对于两性关系中的易位书写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女性在新时代的女性意识表达。那么在赛博空间下盛行的耽美女尊文是怎样或显或隐地表达现代女性意识?其女性意识表达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埋藏着什么样的“隐患”?

1 女性意识

正如现代妇女运动最早的权威理论家西蒙·波伏娃在其女性主义经典著作《第二性》讲到“女性非为天生,而是后天变成的”。女性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演变的。在中国,妇女问题曾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被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提出,以革命或运动的方式启迪女性觉醒,解放自我。直至今天作为“顶起半边天”的女性也仍然对当下的生存状态与自我认知存在困惑,这恰是女性意识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状态。

女性意识是什么?乐黛云曾指出:“女性意識应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是社会层面,从社会阶级结构看女性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第二是自然层面,从女性生理特点研究女性自我,如周期、生育、受孕等特殊经验;第三是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中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边缘文化,及其所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观、感受方式和叙事方法”。但正如刘建军所说“人的精神实质是人在面对不同历史对象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追求自由的精神”,刘钊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 ‘女性意识其核心仍是现代意识”,现阶段的女性意识应具有“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具体形态。网络文学,一种“-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则为女性提供了伍尔芙所说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2 女性意识表达的分析与批判

2.1 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

在耽美女尊文中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显露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首先,在小说人物主体上二者是不同的。耽美小说是设定“攻受”属性,以男性的恋爱关系为中心展开剧情,女性在其中是可有可无的设定,她们要么是充当“炮灰”要么是推动其爱情故事的“神助攻”。而女尊小说中则大都是以女性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女性的视角“简单粗暴”地表达女性对于“男尊女卑”的反抗所幻想出来的颠覆父权的“女尊男卑”。

但二者在女性主体意识表达上却是具有一致性的。就福柯的凝视理论中“凝视者”与“被凝视者”在文学中的体现,其实质是权利关系象征,是主体与客体、话语权的归属问题。耽美小说可以简单地说成是女性对于“男色”的消费。耽美中美型男性角色是必不可少,在耽美文化中,男性成为女性的“观看”的对象,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的男性与女性的“看”与“被看”的地位。由网络耽美小说《北京故事》改编的《蓝宇》,一部由关锦鹏执导,刘烨胡军主演的电影,使其中蓝宇的扮演者刘烨获得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关锦鹏获得最佳导演。《北京故事》讲述的是关于花花高干子弟刘捍东与大学生蓝宇之间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两位男主角的“美貌”由刘烨胡军扮演就可见其“美型”。文中的蓝宇是“天生丽质”、“相貌俊美”、“单纯干净”的,刘捍东带着“坏男人”的气质,是有着“健壮光滑”的躯体的。而正在晋江文学广受读者“青睐”的《碧落十三香》中“见这少年不过十七八岁,干净的脸庞如满月般皎洁圆润,双目半阖,秀目微锁……”男子在女性想象中女尊世界中是被女性“所打量”、“所评头论足”的。这一定程度上是女性对以往文学中的男性话语权的挑战。

《碧落十三香》中女主紫云瞳生于帝室,封于王爵,名重天下,小说开启了“女人征服世界”顺带“征服男人”的新征程。这无疑表现出大多数女尊文的一大共性,即女性地位的天然优越,女性权利的掌握与运用。而在耽美小说中女性读者对于“攻”角色的代入又何尝不是女性对于身体主导的渴求。这亦是女性读者耽美女尊文“情有独钟”的缘由之一。

但耽美女尊文中对于女性主体意识表达过程中亦是有悖论的存在。首先,就耽美小说来言,小说中女性的“缺失”恐有女性自我认同危机。在耽美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多是被贬低和戏耍的,她们大都是品质劣质的“坏女人”,而女性读者在阅读中更是发出对女性“厌恶”的反馈。这还是对于男性的“赞美”还是将男性搂在高高的位置,让女性去“仰望”。其次,在女尊文中更是有“男生子”这样的荒诞设定,其中将“生子”描述为一种强加在男子身上的“酷刑”。但“男生子”的设定却又是女性读者们所认为的女尊文的一大“萌点”。在《碧落十三香》中男生子是其“续命”的关键,若男子无所出则是无法终老而死的。生育本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是赋予女性的自然权利,是女性的天然特质,并非是女性的“劣势”之处,这是与女性主体意识相悖的。当然,这其中也映射出现今女性生育成为女性求职性别歧视及事业发展“阻碍”的现实状况。

2.2 两性关系平等的诉求

诚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女性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是与男性发挥着同等效能的,但直至今日女性仍旧诉求两性关系的平等。在两性关系的研究中,社会性别理论一直是分析其背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分析工具。美国妇女史研究专家琼 W 斯科特在《社会性别: 一个历史分析中的有效范畴》中认为社会性别概念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是组成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社会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

女性作者在耽美女尊文中也在无意之中迎合着社会性别这一理论。女尊小说是建立其“女尊男卑”的女性乌托邦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地表达着对两性平等关系的诉求,而耽美小说侧重于对于纯爱的探析来展示同样的情感诉求。女尊小说《穿越母系社会末期》是女尊文中在男女生理上特征纪实的类型,男性“孔武有力”女性“娇小柔弱”。小说讲述了一位女权主义研究者穿越到母系社会末期,运用现代文明知识,带领部落抵御敌对部落的侵略,引领部落女性同胞对抗父权的故事。小说似乎证明着在改变了社会性别对于女性的生存环境的认定与社会期待之后,女性是完全可以取代男性的地位的,这也试图说明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并非是先天性的。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女性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成品,女性个人价值则较多被男权社会定位于照顾公婆、伺候夫君、传宗接代。女性对耽美小说中纯爱的“执着”也恰是对于现实爱情婚姻关系中不平等情感资源的弥补。公子歌的《心上人》是农村军人堂哥王东与高干富家子弟王语之间突破伦理世俗,经历生死考验最后王东“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将他“揣在心口,熨帖他灵魂”的爱情故事。相较于BG(boys&girl;)言情小说的美好的结局莫过于“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或者生儿育女,耽美小说中“为你背弃全世界”的禁忌情感更添一股悲壮于爱情。同时,耽美小说完全杜绝了以生育为目的的恋爱关系,剔除了男女恋爱婚姻关系中的女性的被动地位。但其中最为让腐女们“中意”的是耽美小说中是同等性别身份的男性所形成的平等的亲密关系,并在这段关系中拥有同等的主导权。

但我们同样可以清醒地在耽美女尊的两性关系平等的诉求中看到值得我们批判的东西。首先,女尊文中所幻化出来的“女尊男卑”的女性乌托邦仍旧没有摆脱不平等两性关系的桎梏。只是将父权社会时期的男女地位的简单颠倒,其中对于男性荒诞的设定更像是处于一种情感的宣泄与“报复”。其次,耽美小說将男性爱情中心化的写作导致女性主体的缺失,将女性置于旁观者的位置,是无法引起女性精神上共鸣的。对于耽美小说中“攻受”设定没有完全超越BG言情小说,其中依旧存在“强攻弱受”。同时,腐女多表示无法接受“互攻”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耽美女尊文其网络文本基本属性也给其带来了被污名化的危险。首先,网络的隐蔽性与匿名性一方面降低了写作门槛,使得更多的女性在网络中自由尽情地写作,一方面又因其写作者层次水平的不一,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少耽美女尊文披上了粗俗下流的情色外衣,在其阅读群中甚至出现了“无肉不欢”,“不H无高潮”的低级趣味。耽美偏离了最初注重精神沟通的双方平等的 “柏拉图式爱情”,女尊小说也与最初女性张扬个性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次,网络文学在商品市场化的今天趋向于功利化。网络的交互性使得作者与读者在写与读之间进行反馈,而作者为了收藏量和点击量一味地迎合读者的需求,这将不利于作者女性意识的塑造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耽美女尊文通过易位书写,跨性别边缘立场的不同方式却表达着一致的意识形态。既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女性意识,又在追求女性主体意识与两性关系平等的过程中囿于传统男女对立的二元关系。且在网络创造的大环境下又恐有低俗化娱乐化,甚至被污名化的危险。这将赋予我们对于女性意识表达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新的思考,在女性网络创作之中以提醒,回归最初的“为情造文”以两性平等的视角表达真切的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乐黛云.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J].文学自由谈,1991,(1).

[3]刘钊. 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J]. 妇女研究论丛,2004,(06):43-47.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7.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网络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的诞生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