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2018-03-22吴国玺刘培王丽娜

决策探索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

吴国玺 刘培 王丽娜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立足区位交通等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极具发展活力的核心地带。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原河南的9座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的30座地级市。针对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如何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促进城市的进一步融合,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为联动辐射区;以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为外围扩展区的30座地级市。总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亿,年生产总值5.56万亿元,生产总值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二、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

(一)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中原城市群地区具有东引西进、南联北通的地理优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许昌为副中心,城市群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也是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将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区域内城市数量多、规模大、一体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中原城市群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成为相关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多条特色产业带。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在产业发展方面,能源电力、食品医药、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郑汴产业带,以制造业为主的郑(州)洛(阳)工业走廊,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为主的新(乡)、焦(作)、济(源)发展轴,以轻工、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产业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有效提高了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中原城市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融合进程不断推进。郑汴一体化成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融合首例,先后实施电信同城,通过城际公交、城际铁路、电话并网、金融同城等实现了郑汴两市在农林、水利、商务、旅游等7个领域一体化。郑汴一体化协调发展制度的完善,为郑许、郑洛、郑新、郑焦等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对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历史文化渊源相似

中原城市群地区历史发展相似,文化古迹、历史名城较多,又有丰富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中华姓氏、功夫文化、关公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渊源相似。可以通过联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积极推进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通过开放、共享,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化,全方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增强中原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

三、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的融合

加快以郑州、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为中心,以城际公交、城际轻轨、城际铁路、高速铁路为主,加快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将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纳入城际轨道交通网,建立覆盖核心区的半小时经济圈。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为中心,通过提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的密度和通达程度,实现城市间综合运输网的建设,有效促进城市间区域交通融合,增强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覆盖中原城市群联动辐射区的1小时经济圈。

依托中原城市群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依托“米”字形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和城镇密集带。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强化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加快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

(二)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的融合

产业融合是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增强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首先,要按照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其次,根据中原城市群的产业体系和市场导向,系统梳理产业政策、市场需求,进一步确定区域人才支撑、文化支撑、制度支撑实施路径,注重研究区域特色产业,提升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再次,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中原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分工,形成城市特色、区域特色,通过城市群的集群优势,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形成完整的产业融合发展三大链条,在城市之间强化精细分工、密切产业链、从更高层面打造保障价值实现的价值链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链,推动中原城市群产业的融合發展。

构建产业发展的信息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通过打造基于产业技术关联的信息技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推动关联产业间的企业重组,以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为主体实现融合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产业技术联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建立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规划引导民间资本等方式建立融资平台,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重新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增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产业竞争力,不断强化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带动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流动、提升城市群的功能,形成共建区域的示范效应。

(三)合理构建城镇网络空间格局

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积极打造“一核四轴四区”的城镇发展格局,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在郑汴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郑许一体化、郑新一体化、郑焦一体化。依托京广通道,发挥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等城市集聚能力。充分发挥陆桥优势,提升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功能,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增强运城、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节点城市经济人口承载能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特色轻工等产业,形成对接成渝城市群、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发展带。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和产业集聚带。

(四)积极推进城市群的机制创新

突破中原城市群的行政壁垒,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省际相邻城市合作联动。首先,建立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制度框架。通过搭建一个有规范制度做保证、省级决策和市级协调机制作推动、各部门顺应市场竞争作调整的九城融合发展制度框架,保障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城市融合得以顺利开展。其次,成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研究制定中原城市群融合过程中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划,解决跨区域的社会、经济、教育、生态等方面的核心问题。通过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共享,培育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最后,建立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协调的沟通机制,形成定期的中原城市群工作会制度和不定期的部门跨城会商机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相关产业之间的顺利融合和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

中原城市群融合是一个发展过程,必须依靠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优势,通过加强区域高速、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构建城市间综合运输网,有效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的融合;通过积极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航空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的融合;通过提高郑州大都市区的首位度,积极打造“一核四轴四区”的城镇发展格局,在郑汴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郑许一体化、郑新一体化、郑焦一体化,合理构建城镇网络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制度框架,成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的机制创新,保障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

【本文系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机制与政策研究”(HNKJZK-2018-01)、河南省社會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实施路径”(2017JC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吴国玺、刘培: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王丽娜: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中原城市群区域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My Favourite Animal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分区域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