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
2018-03-22陈灿
摘 要: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建构游戏中幼儿容易出现争抢玩具和材料、破坏游戏和规则、破坏别人的作品等行为,同时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而且缺少互相帮助的意识。笔者通过对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指导幼儿使用协商、询问、建议、请求帮助、帮助别人等交往策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同伴合作能力等指导策略。
关键词:建构游戏;同伴交往能力;指導策略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建构游戏中幼儿容易出现争抢玩具和材料、破坏游戏和规则、破坏别人的作品等行为,一方面是因为幼儿活泼好动、自我中心意识强、行为情绪化、易冲动、自控能力和调整能力差等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与幼儿在相对自由的游戏活动中经常会处于兴奋状态,难免就会出现各种冲撞,又因为处理矛盾冲突的经验和能力都很有限,如不及时干预人际纠纷就会迅速升级,而且会制约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同时,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总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幼儿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与分工的能力。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继续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互相帮助的意识。通过对建构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观察与指导,提出以下培养策略。
一、 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一) 使用协商、退让、轮流、据理力争等交往技能,妥善解决冲突和矛盾
【案例回放】大班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开始啦!小红、小美和小雨一起搭建教学楼,小红指着教学楼对老师说:“老师,你看!”,小美指着教学楼说:“我们还有围墙,不能把房子摆在围墙的外面。”,小雨说:“我感觉我们应该把教学楼挪到那边。”,小美说:“对呀”。小雨指着教学楼最上边的两块积木说:“把这两个先拆了吧?”,小红说:“不要啊。”,小雨试图将整个建筑挪过去,说:“没事,等会儿挪进去还能搭!”。小红听到之后,就主动将建筑拆掉,挪到了围墙的里边。
小雨做成两个拱形门的样子,起身拿了一块长方形积木放在两个拱形门上,小红在旁边连忙说:“不要,不要这样摆,这样很容易塌陷。”,“小雨你不能这样摆的。”,于是小雨就将上边的长方形积木拿了下来。小雨又去拿了几个不同颜色的纸杯放在建筑上,放上去之后又拿起来,说:“我们要摆蓝色就都摆成蓝色吧?”,说完转身挑了蓝色的纸杯在上面摆成了一圈。小红拿过来一个蓝色纸杯对小雨说:“把这个放到它们里边吧?”,小雨同意后,小红摆在了中间。
【策略思考】同伴间的相互接纳是成功合作的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5-6岁的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案例中三名幼儿在共同游戏时,各有各的想法,当彼此间发生意见不一致时,要想使游戏能够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做出让步,并且协商解决争执。三名幼儿共有两次意见发生分歧,第一次通过协商,将小红搭建好的教学楼拆掉挪到围墙里边;第二次小雨想将积木放到拱形门上,小红通过讲理由“这样很容易倒塌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学到协商、退让、据理力争等交往技能,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 客观冷静地看待幼儿之间的纠纷,静观其变,不急于解决纠纷
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的“小打小闹”的争执,教师可以先冷静观察,不急于介入,因为过早地介入容易干扰幼儿的活动,也容易降低幼儿自己面对纠纷的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回放】大班建构游戏《未来的幼儿园》开始啦!搭建科技馆的航琦与搭建围墙的嘉诚用了同样的黄色地砖搭建,航琦说:“这是我们在筐里拿的!”便从嘉诚手里抢材料,嘉诚不给,两人争来争去,最后也没有被嘉诚抢走,航琦坐在地上生气的向琳依诉说。琳依对嘉诚说:“那我们换种颜色,用红色地砖吧?”嘉诚说:“好吧。”他们继续着自己的建构,老师走过来说:“用红色搭建围墙很有中国风情,真漂亮!”两人乐开了怀。
【策略思考】案例中搭建科技馆的航琦与搭建围墙的嘉诚因为争抢同一种材料发生矛盾,而后同伴琳依的建议换种材料搭建,使矛盾得到解决。老师在矛盾结束后,给争抢材料并进行退让的嘉诚组作品给予肯定,提高了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同时无形中幼儿也能感受到换一种想法效果也会更好。
(三) 帮助幼儿学习使用规则解决纠纷
幼儿之间很多纠纷是来自于个别幼儿对规则的漠视,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规则解决人际纠纷。比如争抢玩具、独占玩具等行为出现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梳理规则,让大家讨论“谁先拿到,谁先玩”、“每人只能拿一盒积木”“使用完毕放回原处”等规则的必要性,并保障遵守规则的幼儿的权益。
(四)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在搭建时要照顾到其他的小朋友。对于别人搭建的成品给予保护,不能随意破坏。并引导他们想象“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真切地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困惑。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避免因自己的不良情绪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二、 会使用协商、询问、建议、请求帮助、帮助别人等交往策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案例回放】中班建构游戏《美丽的城堡》开始啦!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为王子和公主搭建城堡,小明拿着积木在铺路说:“连着家的路在哪?”,看到之前铺好的路断开了说:“哎,又断路了”。小明拿起一块黄色积木对乐乐说:“可以让我用一个这个吗?”乐乐说:“不行!”小明便放下积木继续调整马路。小宇抱着积木蹲在小明旁边搭建城堡,挡住了小明要铺的路,小明转过身指着一旁对小宇说:“小宇,你在这儿搭吧,行不行?我想在这里铺马路。”小宇看了看,抱起积木挪了挪位置。小明抱起了五块积木走到小宇旁边,对小宇说:“小宇,能把路调整一下吗?摆到底吗?”小宇说:“好呀!”,小明和小宇一起用积木把刚才铺好的路与小宇搭建的城堡连接了起来。小明走到小宇搭建的城堡旁边进行垒高,并对小宇说:“一起弄吧!”然后和小宇一起搭建。
小明在搭好的城堡里拿起一个路标放到了路的旁边,之后走到小宇旁边对小宇说:“哪个是门啊?”小宇指了一下,小明拿起一块积木边摆边说:“那我就把路标摆到这了啊!”小宇说:“好,你就摆到这吧!”小明绕着搭好的建筑转了两圈后停下来挠了挠头,然后走到可可跟前左手搭着可可的肩说:“可可,你能去找点长方形的‘马路吗?”,小明看到地上可可拿来的长方形积木,抱起积木笑着对可可说:“谢了,可可!”小明走到小宇搭的建筑旁边,将手里的积木在刚才铺的马路上进行延伸,连接到了小宇所指的门的位置。
【策略思考】案例中小明能通过多种方式与同伴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如,小明想把积木铺到了刚才铺好的路与小宇搭的建筑中间,将建筑与路连接了起来,就抱起了五块积木走到小宇旁边,对小宇说:“小宇,能把路调下吗?摆到底吗?”小明通过与同伴协商解决自己的问题与同伴友好交往。小明想和小宇一起进行垒高对小宇说:“一起弄吧。”通过与同伴提出建议进行交往。小明想把积木摆到门旁边,就走到小宇旁边对小宇说:“哪个是门啊?”小宇指了一下,小明拿起一块积木边摆边说:“那我就摆到这了啊!”小宇说:“好,你就摆到这吧!”通过询问与同伴协商进行交往。小明想让可可去找点长方体的积木,就走到可可跟前左手搭着可可的肩说:“可可,你能去找点长方形的马路吗?”看到地上可可拿来的长方体积木,抱起積木笑着对可可说:“谢了,可可!”。小明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会通过多种交往策略来实现自己的需要,通过协商、请求帮助与同伴交往,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 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同伴合作能力
(一) 创造合作的机会
教师可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多为幼儿提供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幼儿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建议中、大班的幼儿搭建规模较大、较复杂的作品,启发幼儿用同伴合作的办法完成作品;幼儿建构过程中遇到难题向教师请救时,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去邀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合作完成。例如:搭建《我的幼儿园》游戏开始了,老师问幼儿:“想不想搭建一个我们共同的家——幼儿园?”幼儿听到后很高兴,纷纷举手表示赞同。接着,教师提示幼儿想想:“咱们的幼儿园都有什么?”,“你们怎样分工才能搭建出我们美丽的幼儿园?”,由于教师帮助幼儿确立了共同搭建的主题,搭建规模较大、较复杂的作品,让幼儿有机会进行分工合作。
(二) 指导合作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介入指导或引发讨论等方式对幼儿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比如:教师参与到幼儿的合作游戏中,与他们共同选定搭建主题,设计搭建方案,讨论分工协作,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当幼儿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共同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搭建方案设计好了,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分工,教师启发幼儿分析建构主题都包括哪些内容,可以分成几组,大家各自擅长的又是什么……随着一步步的分析讨论,分工方案就逐渐清晰了。
【案例回放】大班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中幼儿自主分工后开始搭建,毛毛和果果的任务是搭建两栋教学楼。毛毛和果果一直在教学楼区各自搭建一座教学楼,老师走过来说:“你们俩每个人都是既要寻找材料又要搭建,还要进行设计调整,有没有更快、更有效的搭建方法?两个人一起搭,行不行?”毛毛说:“那我先帮果果完成果果的楼房,然后我们再一起搭建我的教学楼吧?”老师说:“这个主意不错!”果果说:“好!”老师说:“那怎样分工呢?”果果说:“我需要的材料他帮我拿,等他搭建时我帮她拿。”毛毛说:“好的!”老师说:“现在你们俩一起开始吧!”两个人共同搭建教学楼。
【策略思考】本次的搭建主题“我的幼儿园”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幼儿已多次从教学楼的外观、楼层、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观察。活动中,毛毛和果果的任务是搭建两栋教学楼。教师看到两人很长时间都在独自搭建一座教学楼,并没有相互帮助和合作,于是教师走过来和毛毛、果果一起讨论:“有没有更快、更有效的搭建方法?两个人一起搭,行不行?”“那怎样分工呢?”等,通过引发讨论的方式对幼儿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有效提升幼儿合作能力。
(三) 鼓励合作行为
当幼儿取得小成绩或进步时,向教师寻求赞扬时,教师应该给予回应,并肯定,必要时抓住时机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是建议,引导幼儿技能提高或是学会更好的合作。如:平时不善于合作的孩子与同伴共同搭建起上下铺时,教师可以适当介入:“你们两个观察的真仔细,一起建起了这么漂亮的上下铺!”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建构游戏中,幼儿在学习同伴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的过程中获得让周围同伴认可、接纳自己行为和想法的交往策略,提升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通过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同伴合作能力,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是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核心策略和基本途径,对幼儿的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姜勇,等.《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因素模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5.
作者简介:
陈灿,河南省荥阳市,荥阳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