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教材的研究意义
2018-03-22杜明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教材应运而生,现阶段,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校本教材对彰显学校特色,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大有裨益。本文笔者就校本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几点阐述,供广大历史教师研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研究;校本;开发;资源;多样化
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实施使历史课程的开发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更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先把学校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加强研究、分析,把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其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基于此,文章就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以下几点研究。
一、 乡土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整合的缘由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通常是先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开始的。”“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则是看得见的祖国。”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来源于社会,得益于他们所处的周围的生活与环境。而且乡土历史校本教材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校本教材的有效利用更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兴趣,在校本教材的引导下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校本教材的有效运用还能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校本教材的开发对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审美意识等发挥重要功能。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得出,学校教育中乡土历史对人文素养的熏陶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历史校本教材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故此,在新课改教育引导下,历史校本教材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合理利用这一薄弱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乡土资源辅助学科教学,对历史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补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完成素质教育的推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二、 历史校本课程要定位于补充教材的地位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避免两个教学倾向,一是与课本丝毫没有联系,如讲述民国史,教师对学生们讲解一些陌生的历史人物,学生们肯定不会有兴致听课的,对闻所未闻的人即使有什么历史趣事也只是一笑而过;一是与课本当中的知识重合,这就等于重复,毫无新意。因此,在民国史教学过程中,总是选择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历史典故进行讲述。如袁世凯、孙中山鲜为人知的一面;如抗战中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如陈独秀私德有亏,但大节可也……这些事件既与课本有一定的关联,但课本中又并未详细述及,学生貌似熟悉,其实陌生,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是十分合适的。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 把身边的故事带进历史课堂
我们学校每年国庆长假期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以赞美家乡发展变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爱美丽的家乡”拍摄大赛,大赛倡导学生“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鼓励大家拿起手中的DV(也可以是手机),及时把身边的美景和新事记录下来!”在这一主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也都会充分利用长假好时机拿起DV(也可以是手机),不断造访身边的美丽风景,了解身边的新人新事,并将其拍摄成视频,假期后拿到学校展示。例如,在讲解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也会将家乡三十年前的旧照片与学生拍摄的新图片和新视频进行比较,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熟悉的画面中真正去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给国家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比较,学生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将历史教材中那些远离我们的发展与变化立刻变得清晰可见,变得真实可信,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四、 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向。在开展历史校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素材、资料。因为留出的时间比较充足,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也非常丰富,这样也能改变过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的不利局面、通过搜集丰富的材料也能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也要多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学术论文等。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一般搜集完资料后会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且学生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具有多样性特点)。为了让学生在校本教材的引领下收获更多知识,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承担起这份义务,使其更好地辅助历史学科教学。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新的课程开发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件艰巨的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一腔热情,没有行动是万万不行的。尽管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异常艰难,但是,历史校本教材的開发,为师生的长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今后,乡土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可随时补充。在此,我们也希望全校师生都能给予这项工作鼎力支持,为使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活力,更加全面,为发挥出其教育功能不断努力。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衔接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傅小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0-41.
[2]徐玉珍.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关系评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05).
[3]张万波.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与支持者[J].教育科学,2012(04).
[4]马春晖.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在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
[5]傅旭霞.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3(4):34.
[6]贾琼,张睿锟.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选择——校本教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作者简介:
杜明睿,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