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8-03-22王小衣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实践德育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初中德育是第一位的,是以德治国思想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奠基工程,必须切实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校德育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初中思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德育;实践

一、 现状分析

依据我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的调查发现,约13%的未成年人存在不同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不乏情绪因素及人际关系因素的问题。调查同时发现,16%的未成年人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我国有三千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而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而且趋向低龄化以及智能化等现状,我国目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起我们学校与教师的重视。

笔者就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班级德育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行了一些尝试,从学生从本质上来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含义,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中学德育这一块沃土上开出最绚烂的花,结出最甜美的果。

二、 实施策略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市教育局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学校也提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各班的教育中,为此,笔者与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讨论交流,最终决定利用各类活动作为具体实施的有效载体,经过一番商讨,主要进行了三类活动,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开展主题月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小主人

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笔者在每月组织有所侧重的活动,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作体系。

如在全班学生中开展“读好书,知荣辱,做主人”主题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编写社会主义荣辱观童谣,引导学生创办社会主义荣辱观手抄报,参与“知荣明耻”征文大赛,办“知荣明耻我心知”,“知荣明耻大讨论”主题班队会和“知荣明耻”画展,创导学生用手中的笔抒发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对假丑恶的揭露。

三月:以“礼仪月”为主题,提出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倡导礼仪新风。以“学雷锋日”“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我是小小活雷锋”“我对妈妈说”主题队会和画展,把想对妈妈说的话通过自己的双手画出来,把平时我们不太留意,但一直坚持做好事的小朋友的事迹说出来,让我们共同学习。

四月:以“诚信月”为主题,通过“诚信故事会”和“诚信手抄报”,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诚信和遵纪守法的可贵,提倡人人讲诚信,事事遵法纪,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五月:以“科普月”为主题,通过手工展示、剪纸比赛、绘画展览、小小演讲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当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基础。

六月:以“廉洁月”为主题。围绕食堂管理、学生就餐,影响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伙伴做起,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月活动进行小结,着重强调廉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为民为公、诚信守法、公平正直、清廉节俭”的思想,逐渐将荣辱观内化为自身的修养。

(二) 讲究“两·三”结合,以加强活动的魅力和感染力

国家层面就《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此项意见,“三贴近”的原则,在学校开展各种品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三结合”和“三创新”。

“三结合”就是“一是结合课堂教学、二是结合《学生守则》、三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1. 荣辱观与教材课堂相结合。

笔者和各任课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商讨,并主张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教材,进入课堂,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依据初中生固有的认知规律以及各门学科本身特点,打破了以往过去填鸭式说教形式,潜心设计多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各项德育活动中活动实践,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持续而长久的学习兴趣。

2. 荣辱观与常规教育两结合。

把《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结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我们初中段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引导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一旦发现同学有困难时,就会主动帮助,等细小的行动),同学们学会并懂得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3. 荣辱观与班级文化两结合。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具有团结向上并有良好氛围的班级是培养同学们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和班级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我的成长小档案等载体,宣传学校与班级的好人好事,引导学生明荣辱之分,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创设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积极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让同学们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影响。

“三创新”一是活动内容,二是活动方式,三是学习方法。

1. 创新活动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包涵丰富的道德内容,对初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有必要联系他们的实际具体化与细化。因此,我们教师“结合《守则》、《规范》对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要求”的资料,通过阅读、朗诵等形式,让同学们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应以哪些为荣,以哪些为耻,在实践活动中,德育活动怎样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中选择主题,并赋以鲜活的、具体的内容来呈现,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精心设计与大胆创新。

2. 创新活动方式。

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需要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的创新。不仅要有课内的,课外的;校内的,校外的;还有晨读、讨论,主题活动,而且形式多样并精彩纷呈,可以有歌舞表演、诗词朗诵,还有写对联、龙门阵等活动,以新颖、有趣,为主要特色,并加上多数是同学们自编自写的,这些活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能让学生乐于参加并易于传播。

3. 创新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諦和核心。”随着同学们的自主独立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不应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管理与纪律的约束,填鸭式的灌输与强化,更应在各项德育活动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创新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 注重体验内化,使荣辱观深入扎根于学生心灵

国家对青少年发文文件强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教师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要“使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 成果展示

(一) 整体认识提高了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荣辱观”和班级德育结合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外化”逐渐走向“内化”,提高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认识。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并创作出了很多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可以最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感知。

(二) “荣”“辱”见解成熟了

曾有很多学生都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高在上的,遥不可及的,和自己的学习是没有关系的,是空泛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都基本推翻了原有的想法,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荣辱观”和自己的“言行举止”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试着用“荣辱观”来评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大事,这不能不说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质”的转变。

1. 热爱祖国,我们需要做什么

热爱祖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道德范畴的第一准则。可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学生,

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呢?又有多少是口头的热爱呢?

2. 诚实守信,我们应该做什么?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础,是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十分崇尚的美德。在青少年中倡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诚信是社会公民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会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3. 走近科学,远离愚昧

现在的学生,是新世纪的小主人,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4. 期盼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可现在,还有多少学生的心里装着雷锋叔叔呢?他们的内心都被“奥特曼”占满了!但通过和学生的交流,笔者也高兴地发现,学生的“好人好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辅导员[J].辅导员杂志社,2006,07/08/09.

[2]班主任[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07.

作者简介:

王小衣,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