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2018-03-22常振华
摘 要:将“分层理念”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全体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分层理念”的内涵及理论、现实依据;其次分析了“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宏观应用,包括班级分层以及教学目标分层两种;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实践进行了论述,包括课堂提问、作业任务考试测验的分层三方面。
关键词:“分层理念”;高中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一、 引言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及需“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高中语文学习的深度以及广度加大,而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加之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程度的不同,差异化日渐加深。这种差异使高中语文教学难度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在“分层理念”下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 “分层理念”的内涵及理论、现实依据
(一) “分层理念”的内涵
“分层理念”是指在教学中应当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客观的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将各种教学要素融于一体有层次性的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理念。依“分层理念”的概念来看,该理念的内涵主要有三点,其一“分层理念”必须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结构在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其二“分层理念”的对象对全体学生,教师在采用该种方法时不能放弃“学困生”,以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其三在应用“分层理念”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教材等要素,以充分发挥该种理念的作用。
(二) “分层理念”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分层理念”在理论上与心理学及教育学均有较大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认知过程是由浅入深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分层次的由现象到本质对学生进行教学;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技巧均有不同,这种差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均能进步。从现实角度来看,受高考的影响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于重视“优等生”,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无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宏观应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班级分层,第二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候必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有“层次感”。
(一) 班级的分层
因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对多”型的,教师在教学中多是兼顾学生的整体水平,故而从这一角度来看,每一个班级的水平应当尽量相近,这样方能整体上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同时还能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具体来说,在学生入校时候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分班,虽然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所以依据学生成绩进行分班,可以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放于一起,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 教学目标的分层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教材教学目标出发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订立目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而长期目标需要较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不能单为学生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即可,还应当将长期目标“分层化”,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个个“短期目标”,使学生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最终实现自身的进步。
四、 “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直观的影响,故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分层”,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具体来说,包括课堂提问环节、作业任务环节以及考试测验环节。
(一) 课堂提问的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班级分层之后,虽然整个班的学生的水平相差已不大,但是学生的个体仍有一定的差别,故而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对于那些思维敏捷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有一定“发散性”的思维,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为其他同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另外,在提问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发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
(二) 作业任务的分层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其布置相等的“作业量”,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相等的作业量并不等于相同的作业,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客观的条件,这样方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当前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是部分学生家中并没有计算机,在教学《雷雨》《哈姆雷特》等课程时,对于家中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向其布置一些利用计算机方能完成的作用,比如可以让他们在计算机上观看相应的视频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对于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则可以向其布置相等的量,让他们通过对教材课文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等,这种分层的设定以及布置,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三) 考试测验的分层
考试测验的分层这相对比较难,毕竟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始不“唯分数论”,但是“高考”仍然是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的。既然无法改变考试测验的卷子,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题型,尽量拿分。比如对于一般的学生让其完成必做题,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去挑战一些难度较高的选做题,对于层次高的学生则要求其尽量完成所有题型。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 结语
本文是对“分层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分层理念”的相关理论之后分别从宏观以及教学课堂的微观角度出发指出了“分层理念”的具体实践,以期为高中語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进行探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舒陈锐.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D].内蒙古教育:2015年第7期.
[2]朱卫.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沼泽[D].语文教学通讯(学术):2013年第8期.
[3]刘小鹏.“分层理念”如何才能应用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年第42期.
作者简介:
常振华,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