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3-22江小星

中外医疗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江小星

[摘要]目的探讨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50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归甲汤治疗。比较两组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结果中西医组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96.00%高于西医组72.00%(P<0.05)。中西医组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2±1.13)d和(2.51±0.61)个月短于西医组(7.23±2.34)d和(3.50±1.57)个月(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相近,中西医组分别(7.24±1.72)分和(37.98±2.22mm,西医组分别(7.27±1.76)分和(37.76±2.21)mm(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2.15±0.21)分、(10.13±0.59)mm优于西医组(4.13±0.59)分、(17.25±0.34mm(P<0.05)。结论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肢体肿胀疼痛,加速症状消退,值得推广。

[关键词]归甲汤;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10(a)-0168-03

四肢骨折后肿胀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可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肢体疼痛和活动障碍,若处理不及时,肿胀消退慢,可直接对组织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组织康复时间延长,骨痂生长慢和骨折愈合慢。近年来,中医药在四肢骨折后肿胀治疗中应用较多,该研究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100例四肢骨折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50例,分析了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50例。中西医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1-64岁,平均(37.25±2.92)岁。发病时间5h~18d,平均(8.51±0.22)d。西医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29±2.34)岁。发病时间5h~17d,平均(8.53±0.25)d。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20%甘露醇125mLivgtt,bi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归甲汤治疗。方剂:紫花地丁15g;当归、蒲公英、当归12g;延胡索、金铃子、桃仁、泽泻、炮山甲各10g;乳香、没药、红花各6g。上述方剂1剂,d,分2次服用,治疗10d。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四肢骨折后腫胀临床疗效;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显效:肢体肿胀疼痛消失;有效:肿胀减轻,皮纹仍存在,但无存在张力性水泡;无效:症状无改善,肢体仍肿胀,皮肤硬紧。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相比较

中西医组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96.00%高于西医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相比较

干预前2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相近,中西医组分别(7.24±1.72)分和(37.98±2.22)mm,西医组分别(7.27±1.76)分和(37.76±2.21)mm(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2.15±0.21)分、(10.13±0.59)mm优于西医组(4.13±0.59)分、(17.25±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较

中西医组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2±1.13)d和(2.51±0.61)个月短于西医组(7.23±2.34)d和(3.50±1.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四肢骨折后组织出血和体液渗出,加上疼痛影响和炎症反应,可导致肌肉痉挛、淋巴管和静脉瘀滞,出现回流障碍而引发肿胀。另外,在四肢骨折后肢体需固定一定时间,肌肉在长期不运动的情况下可发生肌肉萎缩和弹力降低,导致肌肉舒缩功能丧失,而出现静脉和淋巴管瘀滞或回流缓慢。在长期静脉和淋巴管瘀滞或回流缓慢影响下,静脉和淋巴管壁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可出现肢体肿胀,不仅对静脉回流造成不良影响,也可影响动脉供血,导致肢体无法得到足够血液供应和营养支持。传统对于四肢骨折后肿胀多选择甘露醇治疗,在甘露醇应用后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细胞间液水分可快速进入到血管中,减少细胞外液量,有效减轻水肿,但其对水电解质平衡可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中医认为四肢骨折后肿胀的病机在于筋脉损伤和气血瘀滞,治疗上需遵循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原则,归甲汤中,炮山甲、当归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泽泻、泽兰可利水消肿;延胡索和金铃子可疏泄止痛;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诸药合用,可共奏利水消肿、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之功。

该研究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归甲汤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组四肢骨折后肿胀临床疗效96.00%高于西医组72.00%(P<0.05),说明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确切,和单纯西医治疗对比,充分利用中药物的利水消肿止痛作用改善了患者病情。

中西医组肢体肿胀平均消退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2±1.13)d和(2.51±0.61)个月短于西医组(7.23±2.34)d和(3.50±1.57)个月(P<0.05),说明辅以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可快速起效,缩短疗程,加速患者康复。

干预前两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相近,中西医组分别(7.24±1.72)分和(37.98±2.22)mm,西医组分别(7.27±1.76)分和(37.76±2.21)mm(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肢体疼痛程度、患肢周径(2.15±0.21)分、(10.13±0.59)mm优于西医组(4.13±0.59)分、(17.25±0.34)mm(P<0.05),说明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肢体肿胀和疼痛。伍正华等的研究显示,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效果确切,其中,归甲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而西医治疗组为69.05%,和该次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归甲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肢体肿胀疼痛,加速症状消退,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7-07-06)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