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建设

2018-03-22程婷刘莉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学生社团新媒体

程婷 刘莉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高校学生社团的互联网思维日渐凸显,网络参与度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逐渐提高,活动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有了新的延展。文章将针对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團活动平台拓展,为高校学生社团在新媒体下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加强和改进社团活动、创新活动领域平台提供对策,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和团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社团;平台建设

一、 新媒体的定义与特征

(一)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作为时下最热门的名词,关于这一热词的概念问题,至今仍未达成统一的认知。近年,有相关媒体研究并指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广播、通讯技术等高科技的基础上,通过因特网、无线通讯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和卫星信号等渠道,使用电脑、手机、电视、媒体播放器(MP3、MP4)等终端设备的媒体。可以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一些新媒体可以在传播属性方面实现精准投射、点对点(P2P)传播,比如新媒体博客、微博和电子杂志等。”根据世界各地众多专家及学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并定义,综合来看,该新型媒体作为一个为社会促进社交及交流的公共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将社会乃至世界的信息进行接收与传播,各个方面互补所短、融为一体,形成新媒体的最终定义。

(二) 新媒体的存在意义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新媒体为公众创造了全新的社交场所,不论身份,所有人都能作为信息资料的传播者以及受益者;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去选择不同信息平台的权利,所有人都可以胜任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此外,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新媒体的信息来源繁冗复杂,具有很大的虚拟性。

新媒体具有爆发性、不稳定性以及未知性。虽然该平台为人们开拓了一个自由言论的环境,同时也形成了虚伪小人放肆的利器,众多思想不正的组织借此特性在新媒体上散播不良信息以及不健康思想,所以因此传播特性,使得舆论危机传播的风险性迅速放大,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和后果。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便利性和多样性。新媒体信息的传播省略了传统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具有极强的时讯性。目前,在校大学生都借此平台所了解到众多校外信息、近在小巷、远在海外,及时了解自己所想知道的资讯。因此,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逐渐把传统的邮件及电话交流淡忘,通过即时的通讯软件来互动交流,不仅比传统交流方式实惠且更具有多样性,从而改善传统模式中的不足,能更好地促进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该新型交流平台具有即使传播的特点,依据不同人群开展多向的交流特性。在这种传播途径上,新媒体完善了传统媒体所拥有的不足,内容上丰富了交流互动平台。并且具有定向优势,能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做出独立的信息匹配。最后,新媒体实现了即时互动交流,能第一时间将信息发给受众并得到信息反馈。

二、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平台建设

(一) 提升高校学生新媒体素养

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的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新媒体德育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加上技术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对不良信息的传播缺乏完全的控制力使得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青年大学生。所以此刻我们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质,凭借学术纯洁信仰的力量来抵制该交流平台的不良影响。当下,应要着重培养高校大学生的道德以及素质观。各大高校应统一开展相对应的教育模式,从而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规范使用该交流平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次,要形成相应的网络行为准则,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新媒体。深陷在这辽阔的信息平台,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必须依靠新媒体的正确应用理念来进行约束,如文明用语、拒绝垃圾网站、理性看待社会舆论等。随着增强大学生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不良信息中,以及不良诱惑中的心理素质。该交流平台的出现已近普遍给当下大学生带来不少的诱惑,也给高校组织增加了难题,因此,各大高校应严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开展相对应的活动以及课程,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以及认识网络,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大学生自律性。高校应充分相信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导大学生在该交流平台中应当言行自律,并规范有度的应用该交流平台,做到不沉迷于网络,并且能够对自身进行控制的思想。

(二) 完善大学生组织的活动机制

该信息交流平台进入人们视野后并在大学组织活动中不断应用,因此各大高校组织的活动运行制度也有待进步。其一,务实组织成员间的信任机制。信任的意义主要是让组织成员在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对组织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相互认同的机制,这关乎社团组织的良性运转以及社团稳定。只有形成良好统一目标,相互理解,才能保障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能促进组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其二,改进组织互动的交流方式。互动方式在组织中有着纽带的作用,组织成员只有达到密切的互动,才能保障组织成员自我见解的表达。该交流平台不仅保证了高校内组织群体的信息共享,而且还使得成员之间的思想见解相互流通,因此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组织中加强自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其三,建立健全社团组织情感机制。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建立网上社团群组,满足社团成员表达情感的需要,使大学生在心理上逐渐对社团组织形成信赖与理解。总之,应用该信息交流平台来更进高校组织活动的运行制度,要最大化地去应用信息交流的优势及特征,使之成为大学生对组织产生信任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徐瑾.网络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团学工作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

[2]魏继尧.新媒体的普及对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3(02).

[3]李明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思考[J].吉林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1).

[4]桂伟珍.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中的新媒体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2(19).

[5]刘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作者简介:

程婷,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刘莉,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学生社团新媒体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