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临床分析

2018-03-22洪树伟张探张开全董浩刚杨进伟

中外医疗 2017年28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

洪树伟 张探 张开全 董浩刚 杨进伟

[摘要]目的评价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探讨预防断裂的对策。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07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患者共50例。对50例患者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其骨折多发生于四肢长骨处,主要区域为femur、胫腓骨、肱骨,有2例患者出现合并性腰椎骨折,骨折内行手术的过程中,将髓内钉或钢板螺丝系统作为固定材质。将原有断裂的固定物拿出,再次进行复位处理,对50例患者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性愈合,未再次发生内固定物材料松动以及断裂的情况。结论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发生原因为骨折未满足解剖复位以及加压固定的要求,其内固定物应用不合理,未对患者及时治疗,骨不连情况发生,手术后未及时进行功能训练,或过度的功能锻炼以及过早的进行负重,造成内固定物断裂,因此掌握预防措施,能够保证骨折手术的完整性。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7)10(a)-0092-03

临床中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虽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救治,但同时手术后所发生的钢板或者螺钉断裂的发生几率显著上升,不但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院在2007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共接收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患者50例。为提升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的病痛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该文将研究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断裂的原因,评价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患者5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6.2±2.2)岁。骨折位置:8例肱骨干骨折、20例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5例腰椎合并胫腓骨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30例为闭合性骨折。41例粉碎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斜形骨折3例、横行骨折3例。内固定物断裂时间最长为19个月,最短为1个月。初次治疗时行内固定物加压钢板为46例、行加锁髓内钉4例。糖尿病5例、风湿病2例。体重超重40例、断裂2次5例。

1.2方法

10例患者行基礎疗法,采用石膏托外固定。4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中,将内固定物取出,在骨折断裂的位置进行鱼鳞状的剥皮处理,拿取髂骨植骨,5例患者加锁髓内钉进行重新固定,其中3例为内固定钢板断裂;2例再次复位后进行双钢板固定内固定,其余患者均属于单侧钢板固定。

2结果

50例患者经过处理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进行x线片检查,其骨折端为骨性愈合,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现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的情况。2例膝关节屈曲<90°。

3讨论

①为满足解剖复位加压固定的标准。该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1例粉碎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斜形骨折3例、横行骨折3例,因为手术未能够达到解剖复位而导致手术完成后的内固定失去效果。右骨折端也未能够进行解剖复位,无论是髓内钉还是钢板处理,都需要超负荷的去承载本身由骨干所承担的一部分压应力、剪应力以及旋转应力,上述应力在长期以及反反复复的作用下对内固定物产生效果,会因为疲劳的效果造成弯曲松动甚至是断裂情况发生,最终造成内固定物未能达到本身的效果,而相对于来说,骨折解剖复位骨折端内固定后,在原本内固定物上的负荷失去了相应的效果,以此达到了骨骼保护内固定物的目的。

②骨缺损未能及时处理。该次研究的46例首次手术治疗时未能够及时行自体松质骨移植,对骨缺损导致的钢板断裂进行修复,导致第二次手术过程中均行自体骼骨修复骨缺损,在这之中较大的自体骼骨块不仅仅能够对复位后的骨缺损进行填充,同时又为内固定螺钉提供咬合以及支撑点,让骨折固定变得更加坚强,以此将骨骼的连续性以及力学的完整性有效恢复,让骨折部位达到骨性愈合的效果。

③内固定物选择不适。该次研究的股骨粉碎性骨折以及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因放置的钢板过短,造成短固定失去效果,其中肱骨骨折患者因重建钢板出现内固定物疲劳,随后断裂。四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接骨板长度始终应≥采用固定骨干直径的4~5倍,采用动力加压钢板,通过不同的角度将螺丝钉拧进,钢板的位置应放置在张力带侧部处。如股骨后呈现在外侧,则每一个骨折的位置皆应放置8~10孔的钢板,以此达到稳定的效果。同时该文研究可知,因钢板螺钉固定系统为偏心性的固定处理方法,其抗弯曲旋转能力弱,因此长段粉碎性骨折内固定的稳定能力相对髓内钉轴心性固定可靠性来讲效果不佳。对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来说,重新对钢板固定的强度仅仅和骨缝合作用相类似,因此不能对抗骨折段端的应力产生作用,易造成疲劳断裂的情况发生。

④原发创伤造成的影响。内固定物生物力学受力情况,该次研究的50例患者均属于高能量损伤,因原发组织损伤程度过于严重,将造成局部骨组织血液循环能力受到损伤,造成骨愈合能力呈现为降低的趋势;手术创伤,骨膜剥离或者是扩髓情况加重了损伤的程度,造成骨折端血运情况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⑤过度以及不适当的运动。当前临床骨折治疗学提倡需要和现代康复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该次研究的患者中均出现了不合理的功能锻炼问题,部分患者出院后为依据医嘱要求前来该院复查,部分患者因过早的进行负重而不采取任何外固定的保护疗法,造成钢板出现疲劳折断的情况。因此患者手术完成后应依据要求进行复查处理,并根据X线片的检查情况来决定患者在哪一种阶段进行轻负重,合适进行负重需要前来复查时根据恢复程度,询问医师。为了避免患者手术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况,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应行BPM机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既能够对内固定物折断程度避免.同时能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程度进行恢复。对于体重超出常规标准的患者来说,依据X线片检查的结果来决定患者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负重,什么时间段采取负重,或者是为了保证患者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好转,患者应该在住院期间行BPM机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既能够保证内固定物折断进行避免,同时保证功能锻炼的时间以及强度正常,既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又能够降低内固定物断裂。

⑥医源性因素。部分医师在临床对患者进行内固定物的安置中,未能够有效对患者内置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清楚的判定,且未按照临床要求对其进行内固定物的应用,在内固定物安放过程中,使用的钻头比例以及螺钉直径不相符合,造成了钻孔完成后不能有效的进行攻丝,导致手术完成后的松动;安放位置错误也会造成这一问题的发生,一般为了有效促进骨折能够完全快速愈合,通常选用的钢板长度为骨骼直径的5倍左右。

⑦患者自身因素。通常情况下,患者自身病症如过于肥胖、骨质疏松以及药物应用不当,皆会造成骨愈合质量内置物松动,从而失去效果。患者未能谨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锻炼,造成断裂情况发生。

在罗守信等专家的研究中,对23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由石膏托外固定。21例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过程中,拿取内固定物后,在骨折段端处行鱼鳞状剥皮,拿取骼骨植骨处理,4例加锁髓内钉重新固定。23例患者再次处理后,中位随访14个月,X线片检查证实为骨折端的骨性愈合,愈合显著,未出现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的情况。和该文研究数据相符。

同时对何文奇专家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物断裂12例临床分析》中的论断可知,在研究中,选取了11例男性以及1例女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病症分析,其中6例为闭合性骨折,6例为开放性骨折。采用的内固定物类型主要为国产加压限制接触型钛板。在对12例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有其中1例患者为上肢骨折,对病例进行分析,主要为术后1年钢板断裂,骨折处出现了骨痂生长的情况,且该次入选研究患者主要为农村务工人员。通过术后加强休息,均得到明顯恢复,与该文论断一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如果部分患者在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出现了临床感染的反应,则应立即对坏死的位置进行清除,并将死骨进行剔除,从而将髓腔内出现的脓肿以及炎性反应消除。如用电刀对肌肉组织进行刺激,出现反应的地方可以进行保留处理,除此之外,还可用生理盐水以及苯扎溴铵进行感染位置的清洗,而后用碘伏进行局部位置的浸泡和消毒。根据患者的病症发展情况将内固定物取出.而后可以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处理。清创完成后,在创面覆盖的过程中,可应用VSD进行覆盖,肉芽生长过后可以行创面修复。如果患者感染的位置过于严重,则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含量20g+万古霉素1g),将其放到创面的位置。

综上所述,导致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有多重,如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后进行不适宜的功能锻炼,超负荷的过早负重、未能够及时的植骨、内科病患长期使用造成骨愈合的药物以及x线检查等造成的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行对症救治效果,对骨折处出现间隙的位置要应用加压钢板处理,让骨折处的间隙尽可能的进行缩短,采用自体骼骨对骨缺损的位置进行植骨,并根据骨折的位置以及骨折类型合理选择优质的内置物,在手术过程中要更加细致,尽可能的少剥离骨膜.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术后功能性锻炼,避免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情况。

(收稿日期:2017-07-28)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
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妥善处理涉检信访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ICU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