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构想
2018-03-22陈福军
陈福军
[摘要]
互联网时代已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以独有的方式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更有张力。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师,更应融入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引进习作课堂,拓宽学生搜集素材的途径,建设师生互动的立体平台,构建自主修改的开放空间,提供多维展示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小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认识作文过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真正参与习作实践体验环节,不再畏惧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生 习作能力
互联网时代,已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同时,互联网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也已到来。课堂有了互联网的融入,使得传统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正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今天,有了互联网这个支点,整个教育都将被撬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更有张力。这对于令小学老师头疼的习作教学,无疑是个转机,更是福音。下面,浅谈个人,互联网环境下,在习作教学方面的一点构想。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学生搜集素材的途径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之所以习作内容空洞,谎话连篇,是因为学生对生活关注太少,或者对某些人或事等描述对象,在生活中涉及较少,心中很难形成丰富的习作素材资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对小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小学生搜集习作素材途径,变得多元化;小学生搜集素材的难度,大为减弱,而且也不再枯燥无味。我们教者,可在每次作文前,做好导学提示:将习作的话题、搜集素材等相关要求,挂在班级网站、班级qq群等相关平台上。让学生未雨绸缪,早早地动起来,关注生活细节,留心自然气象变化……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运用数码相机、摄影机、手机、平板等移动数据工具,将搜集到的习作素材整理后,上传到班级互动平台,品尝搜集习作素材的快乐。这时教师一一浏览学生的习作素材,给予客观的评价,对于不足的地方,给予引导点拨。对于搜集素材的过程中,遇到困惑的个体,我们教者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等方式,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就不会“无米下锅”。下面仅以笔者执教苏教版十一册第五单元习作为例,作一简析。十一册习作五,要求写自己喜爱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对于家乡特产的种类,生长过程等知之甚少。习作前,笔者将习作提示挂在网上,并抛出习作导学提示: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特产?你们准备,怎么搜集习作素材?学生纷纷发帖留言。待学生发帖讨论后,笔者在平台上,罗列出家乡的特产,再次提出新的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任选一到两种家乡特产,进行细致观察,采取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的方式搜集习作素材。整理好后,将文字、图片等素材,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方式,将文件上传到班级网站。学生陆续上传材料及疑问后,笔者一一给予点评:对搜集全,文字记录详尽的学生,给予加星,笑脸等激励;对于素材单薄,文字杂乱的学生,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给予语音留言,并附上加油的动态图。对于,少数收集困难较大的“特殊生”,直接将家乡特产的网址,转发给他们,或者将搜集的特产图片,及零散的文字资料,传给他们共享,让他们加以选择整理,消除习作畏难的恐惧心理。这样,习作的素材资源搜集环节,就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习作资源。学生习作信息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就为习作课,学生谋篇布局,组材成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所倡导的宗旨。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架设师生习作互动的立体平台
当下的小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一提作文就头疼。这都缘于传统习作教学,师生互动的有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动”,也是被动的,甚至是枯竭的。但我们教者巧妙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师生习作课的互动,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课内的“互动”。还拓展到了课前,课后。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课前互动
我们小学教师,执教一次习作教学,不一定非要等到了课堂上,才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可在课前,将习作的话题,通过qq,微信,校讯通,班级网站论坛等多种形式,抛出去。让学生在习作前,先动起来。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家乡美味)前,笔者将习作的提示与要求,挂在了班级qq群里,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习作素材的搜集,展开讨论。由于学生有了自主权,因而显得兴趣盎然:班级习作素材讨论区,帖子不断被刷新,而且学生搜集的素材,较为丰富,有的还附上了图片,插入了微视频,有的还在素材后面,附上了搜集素材的感受,再也没有之前“抓耳饶腮”的颓靡现象。
(二)课上互动
因为有了课前的互动,所以课上的互动,就显得更加主动与自然。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兴趣得到深层激发,学生的习作思维火花,也被点燃。习作课,学生学习的方式更为开放自主。学生根据各人情况,自带酷炫的ipad、移动等设备,利用数据网络,通过网络终端设备,依靠云计算访问和共享习作相关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班级习作论坛,多渠道、多维度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与移动设备之间,产生深层互动,让教师完成“助教”到“助学”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首席地位,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机会。这样,在互动中,在习作思维强烈地碰撞中,学生重新审视习作要求,重新整合自己的习作素材,重新谋篇布局……这样的习作课堂,将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较大的扩展,变得开放而又动感十足,学习者可以真正“随时随地”地学习。
(三)课后互动
一次习作课后,一定有很多教学环节,课堂突发生成的可贵教学元素,值得反思,值得研究改进。或者还有很多“意犹未尽”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课后,继续“乘胜追击”。教者可将习作评改后习作,遴选典型的好、中、差,各一份,掛在班级习作论坛里,学生在主题帖下,跟帖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大组讨论,先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者再做适当的点评,让学生明白习作的优劣之处。最后,教师将扫描在电脑里的习作,发给每个学生自改。自改后,再将自改后的习作,随机发给学生互改。最终,让学生个体,在自改与互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己习作的修改。这样,课堂的互动不仅是动态、开放的,而且连续完整的。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修改开放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如果情境创设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兴趣;还可触发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并自然地引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渐地喜欢作文课。可见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传统作文中,教师往往都有—个通病:重“教”轻“境”。尤其是习作教学的修改评讲环节,大多是老师“一厢情愿”式的自说白话,抽象单调得很,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世界。很多学生往往游离于外,效果差强人意,使学生习作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如今,一篇作文稿誊写后,教者可利用扫描仪,将学生的作文扫进电脑。习作评讲课,教者可将学生带到微机房。教者选取三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与全班学生,进行互动诊断,了解病因所在,初步掌握修改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修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将剩余的作文稿随机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标号批注的方式,进行修改。教师巡视,行间个别指导。学生修改后,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学生修改稿,与学生再次互动评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学生回班后,教者将学生的课堂作文稿,交叉发放给学生。再次,进行习作修改实践,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当然,教者还可以创设一个作文修改贴吧,或者作文修改联盟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平时作文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得到帮助与提高。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习作展示多维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1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里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学生对习作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畏难心理,这一目标远没达到。其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小学生习作需求的层次很低。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教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教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实现学生自我创作表现的需要。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初不仅参差不齐,而且文笔显得稚嫩。因而,我们教者可利用互联网,创设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个体情况,作一个大致的划分,分层设置展示平台。例如:笔者先创建了班级作文展示网站平台。在学生中,设立主编,副主编,编辑,校队人员等,学生可以自主浏览,自主点评。让学生在较为平缓的展示平台上,进行“习作练笔试飞”,增强习作的信心,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在此基础上,提供学校作文小报的投稿网址,利用互联网创建小报投稿“咨询站”,小报投稿“加油站”,小报投稿“专家点拨站”……让学生在投稿中,进—步夯实自己的文笔。最后,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各级各类学生习作参赛,投稿的网址,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习作广阔的天地,积极练笔实践,锤炼自己的文笔。当然,还可以,在线邀请专家,进行习作方面的互动访谈,利用名人效应,激励学生。
总之,互联网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并非是唯一正确答案的提供者,“明星导师+智慧辅导者+助教式教師”将构成未来教育的师资网格,并且会有第三方的多方位参与。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教师面临重构自己的教师职业。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把握这一难得的机遇,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习作教学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