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的毛竹
2018-03-22彭珠清
文/彭珠清
毛竹林(摄于武夷山)
“岁寒三友”“四君子”,竹子并列其中,苏东坡更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做我国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而毛竹是竹子中最重要的一个竹种,占比我国竹林总面积高达2/3 以上,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经济竹种。毛竹,别名楠竹、猫儿竹、孟宗竹,禾本科刚竹属植物,它从出笋到竹子长成,只要两个月的时间,高可达20m,大约有6、7 层楼高,生长高峰的时候,一昼夜能长1m,称得上木本植物生长速度的冠军,“雨后春笋”可不是空穴来风。然而,毛竹林最初几年却是漫长的等待。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见得花开。说的大概就是毛竹吧。为何毛竹一直能受人们的青睐?这不仅得益于毛竹厚积薄发、节节高的品质,而且毛竹的用途相当广泛。
神秘的地下工作者
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农民认识到毛竹的经济效益可观后,在房前屋后的田野荒山播下毛竹种子,并一直精心照料。4年过去了,毛竹苗竟只长了3cm,他十分失望。意外的是,到了第5年,一场春雨过后,毛竹突然爆发了,以每天30cm 的速度往上窜。仅仅6 周,毛竹长到了15m 高,荒山霎时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惊诧之余,他拎着铁锹上山,四处挖掘,发现毛竹的竹鞭遍布了整个山地。”虽然4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了暴风式的成长,表面上6 周时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4年积蓄,毛竹并不是没有生长,而是在壮大和蔓延根系。根向下扎,枝往上长,是植物生长的规律。那么,这个神秘的地下工作者——毛竹根系又是怎么壮大并蔓延的呢?
“四年3cm”,这是有争议的。这应该是对毛竹的实生苗来说的。毛竹种子播种后,20d 左右就能发芽出土,萌发后一两天就能长3cm 左右,50d 左右形成胚竹,这时已经有10cm 高了。观察地下根系,你会发现都是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长出许多不定根,不定根上又长出大量的侧根。如此,胚竹经过一两个月的生长,地下根系逐渐壮大,养分充足,根篼部笋芽开始萌发。毛竹的地下横走茎称为竹鞭或鞭根,竹鞭有节,节上生根,随着根系的生长,竹鞭相继分化出大量的根,不断向四周拓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竹鞭根系系统,其中节的侧面着生芽,发育成笋或者是新鞭,在未分化前,笋芽与鞭芽基本无区别。分化后,笋芽发育生长成为竹笋,生长方向向上,从土壤中冒出地面,一直向上伸长生长,直至长成竹子;而鞭芽则发育成鞭笋,又叫鞭梢,是竹鞭的先端部分,在土壤中延伸,长成新的竹鞭。竹鞭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呈波浪状,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一年可长1 ~5 米,方向变化不大,而在土壤板结的土壤中,穿行阻力较大,生长较慢,竹鞭起伏扭曲也较大。竹鞭冬天停止生长,等到第二年初夏新竹枝叶长出来后,才重新开始活动,抽出淡黄色的新鞭,以后养分增加,一部分侧芽长成笋芽。
综上,鞭、笋和竹之间的关系密切,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互相影响,呈现一个良性循环的生长过程,由此可见竹鞭的厉害了,默默无闻但非同凡响。
如此根系发达的毛竹,蓄势待发,只待一场春雨。一般我们形容生长迅速的“雨后春笋”指的是毛竹地下横走茎即竹鞭上长出的笋。竹鞭的地下生长,笋芽的行成,竹笋的膨大以及笋出土后长成新竹,都必须有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才能实现。春天气候转暖,雨水充足,大量春笋破土而出,雨后春笋,实至名归。众所周知,毛竹笋的内部已经有多个极度短缩的节。在环境条件适合时,每个节的居间分生组织同时开始分裂伸长生长,所以笋的生长速度之快也就有根可循了。
山间的谦谦君子
竹笋出土前的生长,以横向增长即加粗生长为主, 节数和竹子的粗度也已决定,出土后则以高生长为主,即节间的伸长生长,不再增粗。竹笋刚出土时,每天仅长高1 ~2cm,以后逐渐加快,到了高峰期,一昼夜可长高达1m 以上。据说,到了晚上你还能听得见竹子长个儿“啪啪啪”的声音呢。而后毛竹的生长速度逐渐下降,直到停止时,此时幼竹开始抽枝长叶,抽枝自下而上逐渐展开,发叶则由每小枝顶端先长出,从抽枝到叶长出约需20d 左右。竹笋从出土到新竹长成大约需要1 ~2个月,按“快——慢——快”的生长规律进行。
毛竹的繁殖速度快,使其容易成为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枝繁叶茂形成大面积的荫蔽环境,为林下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毛竹林下植被的丰富度,而且经常分布着一些高经济价值的物种,如药用植物金线莲、九节茶、草珊瑚、虎耳草、半夏、菝葜等,食药兼用植物如八角莲、多花黄精、药百合等,观赏植物如玉簪、麦冬、大花萱草等。毛竹林下植物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物种多样性、立地生产力维护及养分循环等具有重要作用。
毛竹林是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俱佳的林种,具有地下茎发达、水土保持功能良好、固土能力强、涵养水量高等特点。毛竹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碳源和碳汇,在水土保持、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毛竹林在大气二氧化碳减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类生活的好朋友
毛竹是人类生活的好朋友,生活中随处可见竹子的影子。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精确评论到:“东方文明实际是竹子文明”。中国的竹文化不仅因“不可一日无此君”而闻名,更重要的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一种精神气。竹子全身都是宝,用处可大哩,大到盖竹楼、扎竹筏,小到做竹桥、竹床、竹桌、扁担、弓箭、筷子、竹筐、竹篓、竹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到处都有毛竹的踪迹。
据考古发现,仅湖北一处楚墓,内有数以千计、各式各样的竹器,按用途可分六大类,即生产用具、生活用具、车马器、兵器、文具和丧葬用具等。到明清时,毛竹开发的程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规模巨大。
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吃穿住行,样样行!首当其冲——吃,玉兰片说的也就是毛竹笋,这可是竹笋中的精品、菜肴中的极品呢!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可食性纤维以及大量的维生素与铁、钙、磷等营养元素,既可鲜食,也可以凉拌、煎炒或是煮汤,还能加工成笋干、酸笋、笋丝等,是一道人见人爱的可口蔬菜。笋有冬笋、春笋、鞭笋3 种,其中冬笋味道最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脆味美,鲜嫩可口,但产量少、价格高。竹子的种子被称为竹米,因为不容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层神秘色彩,《本草纲目》记载“竹米,通神明,轻身益气。”可见竹米也是珍贵的美食。
有人说竹子是中国最完美的植物,一是直,二是有节,三是中空。小时候就见过长辈把竹子削成竹筒,或者截一截当竹筒,在竹筒上打个洞,吊挂在墙上放筷子,如今更有人拿来插花、当花瓶了。当然还有把长长的竹节削成筷子的,经济、节约又卫生。也有把晒干的成年毛竹,经过火烤、水淋,削成竹篾编织成竹篓、竹筐、簸箕等等,也有用作扁担、水桶、拐杖、餐椅等。除此之外,毛竹还是建筑中搭脚手架的优良材料,现在则有专门的竹木加工企业用来做家具、餐具、造纸等等,你能想到的竹子几乎都能实现。
竹鞋、竹衫、雨帽是早些年在农村容易见到的竹服饰,现在雨帽还是常见的。而当下流行的竹纤维也和毛竹息息相关,它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毛竹中嫩竹含75%纤维素,随着竹龄的增加,其含量有所下降。除了材用,毛竹还可制作工艺品,它的鞭、根、蔸、枝、箨等均有极高的工艺加工价值。其中,竹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近年来,竹类资源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竹藤组织、竹子研究中心等都是专门研究竹子的机构,不论从生态效益、低碳利用,还是循环经济的角度,选择竹类开发已成为国际共识。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根毛竹撑起一方经济”,可见发展毛竹经济也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在收获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一举多得呢。目前,毛竹产业存在中低产林面积大、毛竹林林分单一的弊端,毛竹林的地下茎不仅延伸速度快,而且十分密集,如果不加以控制,扩散速度过快,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形成“绿色荒漠”。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对待毛竹,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尺寸,加快绿化步伐,改变林种结构,以实现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郑板桥诗曰:“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只要我们如毛竹一样扎根沃土,根上发力,就能蓄积足够的力量,展示“来年看我掀天力”的精彩,致敬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