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研究

2018-03-22

山西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区道路交通全域

石 英

(临沂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0 引言

全域旅游促进区域内各行各业、各种要素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开放发展的空间、时间理念,舍弃了过去狭隘的产业和行业思维,突破了各部门之间的隔离和行业发展的局限,走全方位发展的道路,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一个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统筹考虑。在全域旅游思维下,旅游交通体系是协调发展的非常重要一环,高速公路、高铁等建设需要在规划之初就统筹考虑区域发展的需求,与所经之处的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统筹考虑和规划,要将整个大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建设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景区路、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等组成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让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越来越近,布局合理的旅游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提供更通畅、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1 旅游交通体系规划理念

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在全域旅游新理念指导下,始终以满足游客和群众需求为目的,敢于突破旧规,敢于创新,做到道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便于观光、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等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两点理念。

1.1 要有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

在传统的道路交通规划中主要是考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交通安全以及便于管理的要求,对于旅游需求考虑甚少,而在全域旅游理念和发展模式下,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体现旅游功能和游客的需求,将旅游元素融入其中。换而言之,一些主要交通设施,如航空机场、高铁站和线路、高速公路等建设,必须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统筹发展,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应将旅游的需求一并考虑,真正做到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防止道路交通和旅游发展需求分离。

1.2 满足广大游客需求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有着更高的旅游出行要求,所以道路必须将游客需求作为重点考虑,做到进入旅游目的地的大交通体系必须是“快进”交通网络,而此要依托高铁、航空、高速等道路交通体系。进入旅游目的地之后,游客就需要深度游、体验游,在此要求基础上,就需要完善以旅游咨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路为核心,以绿道、步行道、低空旅行等“慢游”交通网络,所以道路交通规划要处理好“快进”交通网络与“慢游”交通网络、跨区域的“大交通”与小区域的“小交通”衔接,便于游客出行和换乘。

2 旅游交通体系重点规划内容

旅游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是在传统的交通体系规划的基础上的提升,区别于以往就交通谈交通的模式,在满足交通工程的基础上,更注重于游客需求,增加旅游元素,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并且要结合现有创新的建设旅游服务设施。

2.1 构建合理的旅游交通体系

以机场、车站、高速、铁路等集散枢纽为重要节点,建设与城市交通疏散量相适应的游客集散和中转系统,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打造结构合理、零换乘的交通体系,达到城市内与外、进与出之间便捷、安全、顺畅的要求,形成综合旅游交通体系。梳理旅游道路现状,实施旅游道路规划,对通往景区和旅游村落的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美化提升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达到旅游巴士通行要求。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重点建设4A级以上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道路连线,形成全域旅游主要旅游道路网络,实现一种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以上快捷交通方式通达5A景区。

2.2 建设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可依托市、县区、乡镇客运站场及景区改造建设市级、县区级、乡镇级(或景区)三级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也可在城区等交通畅达便利位置统一布设市、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改造提升旅游景区游客中心(集散中心)服务设施,同时在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点等交通枢纽和旅游特色村、星级宾馆、主要旅游购物场所等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在高铁站点规划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形成多层次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网络。并有效提供景区景点、度假区、住宿、餐饮、气象、交通、会展、医疗卫生、安全急救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2.3 推进旅游交通便捷化

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通往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或旅游交通专线服务,扩大城市公交通往城市周边旅游景区的覆盖面,推进汽车租赁网点与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连接,实现游客从机场、车站到旅游景区景点的无缝换乘。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约车等交通模式;具备条件的景区景点配备设置公共自行车、小火车、电瓶车等特色交通游览产品,包装成具有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交通工具。

2.4 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交通体系

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是关键,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既要考虑市民需求,又要考虑游客需求,做到共享理念。必须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落实地面公共交通路权优先政策,加快公共交通专用道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网络,形成换乘方便、结构合理、通达区域广的交通体系,满足市民、游客生活和旅游需求。有条件的城市要开通直达环城市游憩圈主要景区景点的公交车。

2.5 创新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网络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围绕环城市游憩带、沿河休闲带、通往主要旅游景区道路、重点乡村旅游片区等选址建设一批旅游综合服务区,可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四统一”理念布局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配套完善旅游咨询、旅游厕所、旅游购物、加油维修、快捷餐饮、旅游体验等功能,推动全域旅游服务上档次、上水平。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旅游综合服务区转型,改造提升空间布局设施,增加旅游咨询、旅游购物、旅游体验等功能,各地区根据实际可以加挂“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区”的牌子。

2.6 配套规划旅游体验设施

以往的道路交通以工程建设为主,对旅游元素设置考虑欠缺,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必须将旅游元素充分体现,在规划设计中要在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以及通往景区的公路沿线规划建设观景平台、交通驿站、自驾车营地等旅游设施,增加观光体验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绿道、步道、骑行专线和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形成具有交通疏散、休闲娱乐、旅游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科普观光等多功能的道路交通体系,达到公共休闲设施布局合理、空间充足、功能完备,旅游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镇、乡村和景区,有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点和紧急救援体系,并完善标识系统。

2.7 配套规划旅游停车场

停车场也是交通体系重要的一个环节,着力改造提升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购物场所等停车场所,配套建设旅游服务区、驿站、观景台等停车场所,对所有旅游停车场所实行生态化建设,避免大面积硬化,并最大限度提供遮阴、避雨等周到细微化服务。停车场面积要与游客承载量匹配,建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智能化管理的生态停车场系统。

2.8 构建旅游交通应急保障机制体系

通过旅游交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大数据系统连接,将各种交通方式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共享,为游客提供可查询的便捷、准确、及时的信息,指导游客出行。建立完善的交通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逐步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交通联动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俞 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345-356.

[2] 张 夏.浅析旅游交通规划[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148-149.

猜你喜欢

服务区道路交通全域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