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8-03-22吴辉琴贾松林唐咸远陈劲飙

四川建筑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校企

胡 强, 吴辉琴, 贾松林, 唐咸远, 陈劲飙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定稿日期]2017-10-10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国地方高校近2 5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5 %以上,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规模不大、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缺乏、实践条件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1-2],导致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新体系”[3]。目前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教育,在实践与应用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动手能力有所不足,尚不能满足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因此,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地方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更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广西科技大学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重镇柳州市,是一所典型的地方高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自2006年获得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我院研究生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并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合作的企业不够广泛,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合作深度也明显不足。为此,本文总结多年来校企合作的经验,探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运行机制,形成长效机制指导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思路。

1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6年获得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并于2013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广西区级博士建设点。随着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柳州工业重镇的各种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4]。总结10年来研究生培养经验,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1.1 教育资源发展跟不上

我院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配套教育资源发展较为缓慢,研究生实验设施、学习条件紧缺,表现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试验常出现排队现象,且实验场地较小,部分试件只能放置在实验室外,不但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研究生工作室不足,部分研究生只能在宿舍学习。

1.2 经费不足

由于我校是地方院校,教育经费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设施较为陈旧,急需更新;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大多数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试验支撑,但研究生教育经费较少,尚不能平衡试验成本,导致部分研究生选择纯理论题目,影响成果的发表,同时未在试验研究中得到锻炼,是其动手能力的缺失。

1.3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地方院校处于中小城市,各方面发展均不及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引进高水平人才较为困难。同时,通过自己培养、选送教师进修的方式周期较长,远远赶不上对研究生导师的需求。现有导师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导师课题与项目较少,科研经费和科研能力滞后;有的导师课题与项目较多,指导研究生数量较多,往往忙碌不堪,导致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4 校企合作尚需深入

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建立实践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和师资的不足,但也存在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不高[5],可能导致研究生有了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等问题。另外,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制度、培养质量的监督和评价体尚不完善。

1.5 企业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动力不足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本专业研究生虽主要从事应用型研究,但研究课题和成果往往处于早期阶段,离形成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还有较大距离,后续成果转化工作还需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科研失败的风险,因而,企业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2 研究生教育反思及基于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上述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长期规划,合理配置现有资源,通过引进与培养等多渠道提升师资队伍,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能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生产、施工等一线工作,培养出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生。

我校与柳州企业已有多年合作,2010年与柳州OVM公司联合建立了结构工程学科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5年该基地建设成为广西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此外,学院与柳州OVM公司共同建立了广西预应力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我校也聘请了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作为外聘导师,以充实我院研究生导师队伍。经多年的坚实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为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合作的企业不够广泛,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合作深度也明显不足。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地方高校需与企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更为广泛的合作。

2.1 单位层面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要树立合作办学的理念,校企合作不是将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推给企业,企业也不能把培养研究生作为负担,而是将培养研究生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共同发展。

2.1.1 制度的建立

要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要从制度上建立双方合作机制,以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明确高校与企业各自的分工、合作和责任,高校需承担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科研方法、试验手段等相关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培养研究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需承担起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任务,要安排研究生实践的场所、给研究生分配合适的工作、解决住宿等问题,所安排的工作应与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课程体系相一致。

同时,还需建立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制度。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主要围绕科技研发开展,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是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源动力。合作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均要投入大量人才、物力,企业如果在合作中不能获益,将逐渐失去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合作过程中获得成果,如专利、获奖、成果转化的收益等均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如保障企业优先享受科技成果转化的获益等。

2.1.2 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

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体系,包含实践部分,校企双方均要达成一致,既保证研究生的理论部分的学习质量,又要保障实践部分的质量,其课程安排能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还需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由于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不能采用标准考试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因此,对该部分内容,尤其是实践部分,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就尤为重要,是保证研究生质量和校企合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2.1.3 建立实践基地

建立实践基地是校企合作中保障学生实践部分质量的重要举措,可进行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6]。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可批量接收、集中安排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学习,能满足研究生课程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要求。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大多需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在实践基地期间,应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价,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目前,我校与OVM公司建立了“结构工程学科”广西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项工作已顺利开展,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合作还不够深入,实践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实施大批量的研究生实习条件还不够成熟。同时,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一,尚需开拓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实践基地。

2.1.4 建立协调机制,使高校与企业之间有效对接。

学校和企业均应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设立联络员,保持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联系。由于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各自有繁忙的日常工作,往往导致两边都缺乏监管,或者双方的指导意见不一致导致研究生无所适从,因此,需设置专人进行沟通协调,使双方步调一致,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2 教师层面的合作

2.2.1 加强自身教师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大多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加强校内导师实践能力,学校每年可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进入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学习等方式,以培养“双师型”导师。

2.2.2 外聘导师以弥补师资不足

通过聘请满足条件的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外聘导师,一方面可弥补地方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外聘导师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外聘导师也是各高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合作模式,该模式方便灵活,易于操作,但由于外聘导师本身工作繁忙,往往对研究生的管理不到位。

2.2.3 “双导师”合作方式

为了改善外聘导师模式的不足,可采用“双导师”制,即设置校内副导师,以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副导师可与外聘导师一对一设置,也可一对几设置,主要负责研究生日常生活、学习、理论课程的修读等。

2.2.4 “订单制”培养模式

部分企业由于不同原因不能建立单位层面的校企合作,但部分有条件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有意愿与高校合作,则可采用“订单制”合作培养模式,即该部分人员如果有项目与经费支撑,又需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可与高校合作,与校内导师一一对应的方式,联合培养研究生。但由于该培养模式没有企业的保障,需对校外专家进行严格的遴选,对其拥有的项目和经费严格把关,同时尽量选用有博士学位及深厚科研能力的人员,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3 结论

(1)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是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弥补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并能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

(2)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方能有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保障培养质量。

(3)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联合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1] 段友构,李辉.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3):193-195.

[2] 黄文光.依托企业资源培养创业人才[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4):180-183.

[3] 朱长林,戚湧,梁祎, 等. 校地合作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科技教育创新,2013(8):208-209.

[4] 牟在根,周琦.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C]//第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999-2002.

[5] 王家全,唐毅,吴辉琴. 基于协同创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研队伍建设与探索[J]. 大众科技,2013,(15):164-166.

[6] 张季如,陈伟,胡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47-52.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五反思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