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2018-03-22

兽医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鸭疫氟苯尼病鸭

鸭疫里默氏菌病,别名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该病好发于雏鸭阶段,主要病因在于雏鸭群感染鸭疫里氏菌所致。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该病是一种常见病症,在过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环丙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表明,此类药物对急性期的病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药2 d后病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对于已经出现神经性症状的病鸭则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给药4 d后病鸭的死亡率才稍稍下降。同时,使用上述药物进行防治,还容易产生菌株耐药性的情况,易造成鸭群反复患病,难以根治。自农业部第876号公告发布以后,对于鸭疫里默氏菌病的治疗开始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以下,笔者将一例发生于某地4家鸭场共6 520羽雏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

此次疫情发生于3月下旬,某地的4家鸭场共有雏鸭6 520羽,在雏鸭约3周龄左右,4家鸭场开始相继发病,发病率为46%~80%,病死率为27%~65%。此次疫病暴发的4家鸭场都属于老鸭场,且饲养环境都相对较差,饲养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管理方式粗放。临床观察发现,病雏眼、鼻处流粘性分泌物,眼周围羽毛粘连,轻度咳嗽,打喷嚏,拉黄绿色稀便,嗜睡,呆伏、缩颈,死前出现痉挛、两腿伸直、背脖等神经性症状,病程约2~3 d。

(二)病理剖检

通过病理剖检发现,病死鸭的心包膜覆盖一层纤维性渗出物,且与心外膜黏连,心包液变多;肝脏表面覆有一层纤维素性膜,呈灰白色状,伴随出现肝肿大;脾脏肿大,且表面现灰白色半点;气囊壁变厚,被一层纤维素性膜覆盖。

(三)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剖检等可以初步诊断为鸭疫里默氏菌病。

(四)防治措施与方法

1.清除病原。使用无害化处理方法来处理病死鸭尸体、粪便及其他衍生物;对鸭场周围环境、鸭舍、饮食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菌。

2.分群饲养。按照雏鸭的生长情况与健康状况进行合理分群,及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通风条件良好;一经发现重症病鸭,则需及时挑出进行隔离饲养。

3.药物治疗。对于轻度、中度感染的雏鸭群,可使用5%的氟苯尼考按照0.2%的比例进行拌料喂服,连续使用5 d;重症病鸭则需使用2%的氟苯尼考溶液按25 mg/kg体重的标准进行肌肉注射,连续注射3 d。

4.补充营养。此外,还要注意为雏鸭群补充营养,使用电解多维复合维生素可溶性粉加水稀释后投入鸭群饮水,连续投喂7 d。

(五)体会

1.采取上述药物治疗方法与隔离消毒措施后约5 d左右,雏鸭群的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第7 d左右鸭群基本恢复正常。

2.发生疫情的这4家鸭场的雏鸭群均未注射过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使得雏鸭群体内缺乏抗体,加之这4家鸭场为老鸭场,鸭场内可能存在鸭疫里氏菌病的病原体,因而导致染病几率大大增加。

3.防治鸭疫里氏菌病的关键在于消毒灭源工作,特别是针对鸭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需彻底杀灭病原。

4.强化饲养管理,特别是对于发生过鸭疫里氏菌病的鸭场,更应当做好预防与饲养管理工作,做好环境消毒,保持鸭舍良好通风,减少雏鸭群不良应激,同时对雏鸭群易感日龄前的2~3 d,使用氟苯尼考药物,再适当添加一些电解多维,帮助提高雏鸭身体机能,从而取得有效的预防效果。

猜你喜欢

鸭疫氟苯尼病鸭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中试产品的质量评价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探讨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