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
2018-08-15
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近年笔者对驻马店规模猪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发现,引起该地区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是由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目前该病全群性发病情况减少,发病阶段主要集中于哺乳仔猪,特别是7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更高,死亡率接近100%。猪场一旦受到病原污染,常呈周期性暴发,且发病持续时间长,有的甚至持续3个月以上,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现将某猪场哺乳仔猪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疫情为例进行分析。
(一)发病情况
该猪场存栏母猪56头,从2月中旬至5月份产房持续出现哺乳仔猪腹泻,这期间共造成240多头哺乳仔猪死亡。猪场对母猪群曾使用流行性腹泻联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和返饲技术进行控制,但效果不理想。
(二)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出生后一般第2~3 d发生腹泻,有的出生后当天出现腹泻,粪便呈白色或淡黄白色浆糊样(见图1),个别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发病猪精神萎靡,嗜睡,毛乱,身体表面粘有污物,身体消瘦,眼窝凹陷,呈现明显的脱水症状(见图2)。吃乳减少,甚至不吃乳,渴欲增加,病程一般2~4 d,死亡率接近100%。10 d以上哺乳仔猪发病症状较轻,采取对症治疗及防脱水等措施,大部分猪都能治愈。母猪主要出现无乳、少乳症状。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消化系统,剖检发病哺乳仔猪可见胃内充盈未消化的乳汁,小肠壁变薄,肠腔充气扩张,内有多量黄色液体(见图3),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有出血点(见图4)。
图1 白色或淡黄色浆糊样粪便
图2 发病哺乳仔猪精神萎靡,消瘦,身体表面覆有污物
图3 小肠肠腔充气扩张,内有多量黄色液体
图4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有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
采集剖杀发病哺乳仔猪的小肠部分肠段组织样品,将样品放入U型离心管,加入适量PBS液稀释,经组织捣匀仪处理样品5 min以上,然后反复冻融处理好的样品,离心,取上清送PCR室,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阳性。
(五)分析与小结
该猪场哺乳仔猪受猪流行性腹泻困扰长达3月之久,这与该场饲养管里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该猪场只有一栋产房,每月都有产仔母猪进出,不能全进全出,不能进行彻底消毒。其次,产房由于设计原因保温性差,并采用水冲圈舍处理粪便,导致产房冬季寒冷潮湿,夏季湿热,非常有利于腹泻疾病的发生,所以在猪场的设计及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该猪场虽然对母猪加强免疫了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但是没有达到应有保护效果。我国PEDV现地野毒株(HLJZZ/2014、TJ/2014除外)和CV777的亲缘关系较远,但与韩国病毒株(DR13、Chinju99)等的亲缘关系较近。国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存在变异毒株已被证实。因此,目前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除传统毒株(CV777株)外,还存在变异毒株,并且经很多猪场实践证明传统毒株与变异毒株之间相互交叉保护性差,如果猪场使用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毒株包含不全面,就有可能出现免疫失败,造成猪场发病的情况。
笔者对那些长期被猪流行性腹泻困扰的猪场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发病猪场种猪群普遍伪狂犬野毒带毒率高,有的猪场母猪群带毒率甚至达到100%。对于这样的猪场简单从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方面着手,往往效果不明显。所以对那些哺乳仔猪长期反复、顽固性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要注意伪狂犬病的问题,特别是采取返饲技术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有可能造成伪狂犬病的暴发,应该特别注意。至于猪流行性腹泻与伪狂犬的发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该猪场的控制措施:首先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产房饲养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温暖,加强猪舍的日常消毒工作,走道使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消毒,猪舍可是由有效消毒液带猪消毒,每周2次;其次是加强免疫。母猪使用含有变异株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和冻干活疫苗同时普防1次,间隔7 d使用伪狂犬冻干活疫苗普防,间隔20 d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加强1次。乳猪出生后伪狂犬冻干活疫苗滴鼻,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口服;再次,基于该猪场条件将母猪产房有效隔离为两个单独产房,以便做到小单元全进全出和较为彻底的消毒。采取以上措施,约经2周该猪场哺乳仔猪腹泻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对于猪流性腹泻的综合控制主要是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打扫清理粪便,严格按要求消毒,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产房的温暖干爽,严格控制好圈舍的湿度;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避免外源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入和本场病原的散播;免疫接种是目前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措施,但在疫苗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疫苗毒株、使用灭活疫苗还是冻干活疫苗或两者均使用等,同时要根据本场和当地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性质及免疫方法等制定一个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