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分析

2018-03-22

山西建筑 2018年32期
关键词:绿化带内涝海绵

李 卿

(大同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6)

0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张,城市道路建设体量骤增。然而,近年来,随着雨季的来临,较多城市均滋生了内涝现象,不单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干扰,更甚者对其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实质上,城市的内涝和城市道路建设具备密切关联。城市以往的道路建设于相应层面缩减了城市雨水的渗透性,因而在城市雨水降水量较大时,便会形成内涝。在此形势下,便产生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道路设计的思路,经由对雨水的吸收和渗透去缩减城市内涝的发生率。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展开了分析,为今后的城市建设给予相应借鉴。

1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

众所周知,海绵是具备较强吸水性能的物质,海绵城市也就表明城市的给排水供应可以如同海绵具备吸水性,将多余水分摄取,为城市体现正常的生产生活效用提供支撑。通常,海绵城市体现于城市建设期间,经由定点设定一些地块,配置吸水作用较好的材料为海绵体,此类材料多放置于城市的休闲、生活区域,在雨季来临具备较多降水量时,雨水能在位于预先设定好的海边地块被吸收。因海绵地块较之以往的地块而言,更具吸水性,因此地块降水不会具有大规模的连片径流现象,能在相应层面防范城市内涝滋生。

通过将海绵地块吸收的雨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净化处理,供市民应用,给城市供水提供了新的处理方针与思路,能有效应对城市用水困难的问题。经由针对雨水实施合理的集蓄、净化、重复应用,给绿色城市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然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需和城市整体规划衔接,因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整体上较大的规模,临时性对相应区块实施改造的效果较难达到海绵城市的整体要求,故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实施城市市政建设的区域需预先对相应区域的长期规划加以安排,且与相应部门、单位协调相互关系,以将海绵城市在城市市政体系中的升级效用得到体现,在城市规划、市政升级等各大环节,给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留设充裕的空间。

2 海绵城市建设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价值

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民众生产、生活具备密切联系,针对市政道路系统升级改造,能给城市位于今后的发展中收纳愈来愈多的人口、抓住经济发展契机提供支撑。位于城市建设阶段,以往的土地经由道路硬化变为了城市交通与建筑的基底,但这一硬化之后的道路在雨季来临期间,无法吸收雨水,导致雨水聚集对城市正常运行构成了干扰。并且,因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内涝也变为了城市治理亟待处理的难题,此时海绵城市顺势而生,打造海绵城市已然变为了我国城市处理水问题的核心措施。当前,已有较多城市正在实施或研究怎样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希望通过生态设计方案,将道路径流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建设

细致而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既要实现日常生活中市民所提出的生产、生活需求,还需建设某些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增强市民生活的满意度,还能给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本章节主要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建设措施,具体如下。

3.1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我们需有效思考市政道路的各大功能,即道路横断面设计期间的需求,保证人流、车流量,把部分较为宽敞的绿化带于道路两端设定,下雨的时候便能采集雨水,可促使地表径流速度变慢,缩减市政道路排水压力。通常,城市主干道路以三块板模式为主,故把绿化景观带设置于道路以外,内侧便会存在中央分隔带、侧分带。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所提到的道路绿化带设定,即生态滞留带的展现。中央分隔带选择下沉式绿地,人工增强渗透系数,道路红线、人行道外部均应设定生态槽沟,且对设计优化改良做法,道路表层绿化带横陂区与绿地两者的关系需加以思考,把开发设施予以设定。

3.2 道路路面材料的选取

科学的选用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能减少噪声,增强抗滑性,让道路更具透水性,换言之即合理选取路面材料,有效提高道路建设水准,对城市生态加以改善。就车行道路面而言,通常会选择透水沥青路面,且多以半透水式为主,也存在全透水式沥青路面,因透水层即沥青下层与基层,对地表降水时,会直接位于道路以下的土基里面渗透,可能会对道路路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机动车道透水性应采取一定的封水措施;对于人行道铺设期间选择应用透水砖,垫层选择碎石层,并选择多孔结构砖,如此不但能于地表里面快速填充水量,还能达成对城市湿度调节的目的。正是由于其具备较强的透水作用与结构优势,故更有益民众行走。

3.3 特殊设计

3.3.1新型雨水口

现阶段运用的为新型雨水口,因较多固体垃圾能够由该雨水口加以拦截,其间具有的污染物、漂浮物也能一并拦截,如此便能在地表减轻释放的异味。其具体囊括出水防臭管,不锈钢型滤水桶等,出口井通过钢筋混凝土构建而成,位于进水口区域能设定滤水桶,且必须易于安装、易于清理。由于雨水里面具有较大颗粒的污染物,借助滤孔把溢水口置于滤水孔上端,能有效应对暴雨所致水量增多的情况。

3.3.2生态植草沟

通过对绿化带的改造便能实现生态植草,选取下凹形草沟,应采用透水作用较强的土壤为混合土壤加以利用,经由从上至下实施水洗的砂石与碎石的配置,把更多已浸泡的具有耐短期种植性的树种根植于草沟里面,把其与路牙开口设定于道路横坡之中,生态植草沟便能更有效的对雨水进行采集,且把盲管敷设于水洗碎石以下,规避生态草沟有雨水溢流而出,雨水会持续浸泡道路路基,此时把土工布予以放置,具体置于底端与侧端,能够有效避免雨水渗透至路基,影响道路安全。

3.3.3雨水花园

把雨水处理系统设定于道路的最低处,便能够对径流加以处理,能经由应用搭建结构便捷的雨水花园达成目的,因雨水里面具备重金属污染,且伴同有机物的污染,需把其间的颗粒物消除,避免污染物肆意的排放于大自然。同时,进水口中的雨水会朝着雨水花园引流,雨水对生物介质持续冲蚀,故需具备防冲卵石设置,防止雨水对生物介质的冲刷,确保雨水能够在生物界里面进一步渗透、消纳,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生物介质的多重功能对雨水净化,经由采集管采集、排水管排放。

3.4 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的设计

生态树池里面可选择敷设种植土,且位于滞留式绿化带里面也能应用,详细的工程即位于两者间,先把滤土层于下层加以铺设,且需对砾石予以设定,以上工作均需在种植土前落实,把渗水管置于下层,把陶土置于上层,便能够确保渗透管体现其应有的效用,具备较好的种植效果。对绿化带设计的时候,需与车行道加以比对,必须设定为凹形,如此才能更好的采集雨水,盲沟需设定且加入碎石,把碎石层置于盲沟底端。

4 结语

就海绵城市建设而言,住建部有拟定相应技术指南对其进行指导。位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与城市多个部门相关,需所有部门通力协作,将相应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从而保障城市道路达成吸收、存蓄、排水、利用的目的,将雨水资源化,以缩减城市内涝发生率,并给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绿化带内涝海绵
最美城市“绿化带”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种子
海绵是植物吗?
风景
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