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沂蒙精神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以临沂大学为例
2018-03-22林存华李亮亮赵孟楠
林存华,李亮亮,赵孟楠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作为包括沂蒙人在内的山东人的精神写照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山东党政军在传承民族精神、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取得的精神成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临沂大学将沂蒙精神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将其内蕴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内涵实质与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等整合在一起,既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自信心和创业能力,又着力培育大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为创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奠基。
1 沂蒙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意识是思想和行动的先导,对一切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无创业意识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创业能否成行。沂蒙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主要体现在:
1)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沂蒙地区的普通老百姓是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主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沂蒙人传承与弘扬着“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千方百计破困难谋发展,仅农业战线上就先后涌现出了被毛泽东誉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一个好例”——厉家寨以及名动大江南北的南稻北移与南茶北引、震惊全国的创业典型九间棚等等。与其他革命老区相比,沂蒙老区率先整体脱贫、率先成为国家文明城市、率先实现GDP总值突破4 000亿元大关,不仅成为革命老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也成为新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临沂大学因势利导,利用校本课程“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校园广播、微信、校报和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将沂蒙创业典型的事迹及时传达给在校大学生。这些活动,特别是创业典型们的创业经历对胸怀梦想的大学生们培育创业意识产生着持久的动力,激发和推动大学生排除对创业的胆怯、顾虑而开始憧憬、体验他们创业的梦想和激情。
2)坚定大学生创业意愿。 沂蒙老区拥有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传承革命精神的氛围,临沂大学利用地缘优势,多次邀请传承沂蒙精神的代表、新时期的红嫂、曾经的下岗女工、现在的创业典型朱呈镕和其他创业代表到校给学生作报告。朱呈镕,1997年从临沂一家国有企业下岗,下岗后她不怨天尤人,带领众多下岗职工创业,在三轮出租车、冰糖葫芦、餐饮水饺等领域接连取得成功,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创业带头人”、“山东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自己也成为7家企业的总裁,个人资产超过了4000万[1]。在她创业过程中,朱呈镕也曾遭遇危机,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听着红嫂故事长大的朱呈镕特地去找老红嫂们,听她们讲当年的经历、想法和事迹,从中找寻继续创业的动力和依靠,之后专心事业,从而逐步摆脱困境并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说,她就是在沂蒙精神激励下,萌生并坚定创业意愿的,也恰恰是以沂蒙精神为依靠和力量源泉,她才拥有了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和魄力而创业成功的。报告会上创业代表们淳朴的临沂方言、娓娓道来的创业历程、创业中的苦恼、喜悦和成就,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田,使得他们萌生并逐渐坚定着创业的意愿。
2 沂蒙精神助推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古语说的好:“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侉少伟男。”要想闯出一番事业,诸多问题和潜在的挑战势必难免。这个时候,忍耐力和信心是克服困难,坚持创业的保证。
以“95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拥有更为优越的创业环境、资金相对宽裕等诸多优势,与父辈相比,忍耐力相对薄弱成为他们创业路上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导致学生们创业信心不足,从而不愿意或不敢创业。根据笔者对临沂大学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6.2%的学生在回答“假如您创业的话,您认为将面临的难题有什么?(多选)”时,选择“忍耐力相对缺乏”,86.5的学生选择“自信心不够强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胜利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无不诠释和彰显了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创业胆魄和攻坚克难顽强不屈的昂扬斗志。以沂蒙人刘嘉坤带领九间棚群众创业致富的事例为例,位于平邑县地方镇龙顶山上的九间棚,四面临崖,地薄缺水,只有1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群众生活非常艰苦,1984年人均收入只有180元[2]。在向贫困开战中,九间棚人在以刘嘉坤为书记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群策群力确立了绿化荒山、架电、修路、引水上山等创业兴村的目标。面对恶劣的条件和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九间棚人以不屈的斗志与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情,用血肉之躯硬是将一根根五百多公斤重的电线杆抬上山梁,不足一月,就乐滋滋地用上了明亮的电灯,从此告别了不得不用光线微弱还对身体有害的煤油灯照明的日子。干劲十足的九间棚人,随后奋战5个月,用掉了10 000公斤炸药,压断两百多条扁担,磨秃了上千根钢钎,建成了1条6米宽、3 500米长的盘山公路,从此拥有了一条通向山外的致富路。之后再接再厉,以顽强的斗志战胜重重困难,顺利引水上山,整治荒山,种植果树,设厂创业……九间棚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业绩,震惊了全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的典型。
九间棚人以顽强的意志,令人叹服的忍耐力和定能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信心使得他们改天换地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许许多多的九间棚似创业和发展的事例,时时激励着大学生坦然看待创业路上的困难,甚至视之为锻炼忍耐力、锤炼创业信心的机会。
3 沂蒙精神帮助大学生定位创业目标
目标能够凝心聚力,因此,大学生创业确定目标是关键。然而,对于那些考虑创业的当代大学生而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不知道确立的创业目标是否合适,换言之,就是不懂得该怎样定位创业目标。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临沂大学秉承办学宗旨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有序安排当代大学生深入实际,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下基层、下农村、下工厂,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从而理性定位创业目标。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山东党政军民传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取得的成果,是党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光辉写照。沂蒙精神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的性质、纲领及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地方党政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军队表现出来,形成了“爱民为民、联系群众、严明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并感化、凝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生发出“爱党爱军、英勇支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3],从而先后战胜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消灭国民党八百多万反动军队,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打破千百年来盘踞我国旧社会中的种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势力,开创性地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和世界的面貌和前途焕然一新;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果断结束“文革”的错误路线,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进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4],全国各族人民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总之,与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一起,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秘密所在。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关系的凝结[5]。临沂大学“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的开设,以大众性、平民性、人民性为特性的沂蒙精神将帮助学生如何跟群众相处、如何获知群众的多层次的需求、如何引领和满足群众不断增长变化的新的需求,从而给创业定位助力,为未来的事业和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沂蒙精神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沂蒙人民遵循党中央的指示,与山东党政军一起直面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难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无疑都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路上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不仅能鼓舞大学生的士气,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一,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胆识与魄力。创业路上,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同时也会迎来难得的机遇。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创业的大学生以超人的胆识与魄力,克服困难、抓住机会,迎来大的发展。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视死如归共赴国难的壮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整山治水锁蛟龙的创业豪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开拓进取创业城建的伟大业绩,潜移默化中培育着临大学子的胆识与魄力。
其二,沂蒙精神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办学目标,一方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培育大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为此,充分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等时间,鼓励和安排学生践行沂蒙精神,走出校园,深
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服务基层中增阅历、长才干、砺品行。活动给予大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农村生活阅历和体验的大学生以崭新的视野和空间,有助于他们启发学习和创业的新思路,也给予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基层的机会。另一方面,致力于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创建。为此,学校每年开设五百余门创新创业课程,受益学生两万余人。同时,强化知识的实际运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结合所学,在国际赛事、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坦然与来自世界各国、国内各高校的学子们一决高下,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绩。仅2016年临大学子在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奖达四百余项。上述多举措相结合,将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方位有序有力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助力。
参考文献:
[1] 褚建航.草根巨富 赢在创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2]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山东年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3] 周忠高.弘扬沂蒙精神 坚定为民情怀[N].人民日报,2014-05-23(07).
[4] 腾纯.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 徐东升.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