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研究

2018-03-22姚璐王浩玥

重庆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模糊性室内空间界面

姚璐,王浩玥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国内外的开放程度和社会复杂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研究也更加趋于复杂化,促使我们对居住空间的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进行,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居住空间的设计也逐步对经济、技术和造型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不仅仅是单一的功能需要,还应体现个性化的差异与内外空间的情感化转换。这就需要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进行模糊性的处理,相对形成一种模糊空间。模糊空间不单是室内和室外界限模糊,还有色彩、材质等等。在研究期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设计师们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不断追求设计的新颖,出现琳琅满目的建筑新面孔,以及城市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同时,城市的居住情况似乎越来越不尽人意。虽然建筑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奇特,居住空间也越来越豪华,但总觉得过于千篇一律,缺少个体的差异性,室内外空间也缺少足够丰富的中间内容。这时,居住空间模糊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相关概念概述与内涵延伸

1.1 居住空间的概念和内涵

居住一词的“居”有住、住所的意思,“住”则有居住、停留的意思。名词的“居住”指的是各种类型建筑的总和,动词的“居住”表示人们对居住的住宅及室外景观环境的诉求。居住空间的概念则比较宽泛,如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荷兰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言的“机器美学”的内容,他认为“住宅就是供人居住的机器”;包豪斯的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认为住宅应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2]。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居住空间最基本的作用是为人遮风避雨,并提供休息与交流的机会。

居住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仅仅是指能够提供围合感的物理场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栖居之地。在这里,人们进行交流、情感互通,更重要的是居住在一起的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观念。

1.2 模糊性空间的概念与发展

模糊,从字面上理解,有含糊、不分明、不清楚的意思。模糊空间和中介空间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一般指建筑中的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媒介,起到承启的作用,同时它也在人们心理上起到中介和过渡的作用。在这一空间中如果有顶棚,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内部空间,但这里所说的内部空间没有绝对的封闭性;由于它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外部空间,但又不完全具备明显的公共性,所以两者具有既对立又融合的特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的“匀质空间”概念认为,建筑屋顶的统一性下是室内空间的灵活划分[2]。在一段时间内,这一方法适应了当时的人们。随着社会以及居住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居住的空间应是有人情味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的内容。面对这种对居住空间人情味的追求和人与建筑联系的紧密性,匀质空间的单调和冷漠就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启示了人们对于模糊空间的探索。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设计逐渐朝着“多元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另一位建筑大师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上,他就把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两个特点理解为一种流动空间,就是一种绝对流畅且畅通无阻的空间。仙台媒体中心的设计中,伊东丰雄从自然界中的风入手,不仅在形式上,也在质感上体现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很好地打破了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不再局限于空间的划分。运用整面的玻璃,能从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结构,让建筑里外之间充满了一体感,很好地联系了室内外的空间。这不仅很好地回应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此后,日本建筑大师,“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黑川纪章提出了“灰空间”的概念[3]。实际上,这一概念也是模糊空间的同义词,一方面指的是色彩,另一方面则指介于室内外之间的过渡空间。他认为这种让人觉得不清楚的地带有着更大的发展潜能。

2 模糊空间的特点

2.1 界限的不确定性

由于空间界限的不确定性,往往产生室内与室外相联系的模糊性,同一空间兼具室内与室外的功能。如建筑中的门厅空间,界限不明确,既可作为室外,又可作为室内,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再如中国传统园林中走廊的运用,起到了缓和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作用[4]。在室内空间中,屏风的运用就是利用屏风的柔和界限,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给人一种神秘感,似乎在向人昭示着这里的空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2.2 功能的不确定性

古代生活方式单一,空间功能也单一。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为复杂,单一功能的空间已无法满足所需,在设计中往往要考虑人们的情感需要。因此,一个空间一般要同时具有多个功能。例如居住空间中的天井,除具有通风、采光与装饰的美感功能之外,它还是人们欣赏室外,感受自然,与室外产生呼应的空间,这时,天井就具有了多重功能。

2.3 感受的不确定性

单一功能的居住空间给人的感受是单调的,但通过对单一空间的模糊化处理,就可以丰富人的感受。如对居住空间的墙壁进行开洞处理而产生的窗户,通过引入室外的阳光、景、空气的,很好地把室外空间带入了室内,让人虽处室内,仍能感受自然之美。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赖特的“流水别墅”,通过大面积的开窗,将自然纳入到室内空间中。当然,感受的不确定性不仅仅用开窗来取得,空间的多层次、多方向和功能的不确定都可以带来感受的不确定性。如“流水别墅”——建筑向外水平伸出的建筑体,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外型、空间与功能的表达,与周围山石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模糊空间的不确定性的表达为空间上的定义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让人明显感觉到空间的含蓄性。

3 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中的模糊性

3.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模糊性

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木质材料,结构形式是柱梁的形式,主要受力点在柱子和梁上,而墙却不作为主要的受力结构,从而做到了墙倒而房屋不塌。这种结构形式,为室内空间的划分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功能上的需求。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结构上的固定与室内空间的灵活划分,适应了人对于统一与变化的心理期待,从某种程度上恰恰体现了使用功能上的模糊性。

中国传统建筑或者建筑群,从它的平面形式上来看,以单体房屋为单位,各单体建筑的围合又组成了以庭院为中心的庭院建筑,最后,通过对于庭院建筑的重复排列(其中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的重复),组成了大的建筑群[4]。固定的单一构成形式,满足了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比如休息、处理事务、祭祀等。用这种围合的形式实现了对于不同功能使用的模糊性要求,并且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化,这种模糊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这里我们所说的传统建筑中的“模糊”并不是混乱的表现形式,而是一种更加有趣的存在,它可以是空间界定上的不确定性、功能上的多变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等。而这些表达与存在也恰恰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内涵和传统文化的内容。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模糊性

中国有关于模糊性的阐述,最早可以从老子的言论中看到,老子认为“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具有辩证的思想。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无对立面的,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则能有不同的理解。《易经》中的阴阳理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万事万物是在这种阴阳的共生关系中不断发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道出了阴阳的模糊性[4]。

4 居住空间的模糊性设计

在现代居住空间中运用模糊空间的理念进行设计,既可达到对于室内空间功能的转换,又能达到联系外部空间的目的。模糊性设计要求居住空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和弹性,这样不仅可以在不一样的空间中进行自由的切换还能够提供多个空间层次。下面分别从界面的模糊性、功能的模糊性和材料的模糊性进行居住空间模糊性设计的论述。

4.1 界面的模糊性

空间是由界面的围合产生的,包括墙体、屋顶和地面[5]。空间的模糊界面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让空间更加流畅且富有生机,打破原有的独立性,强化界面之间的过渡性,形成一种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在这一点上,从日本黑川纪章所提出来的灰空间的建筑理论,再到扎哈对未来居住空间的设计就可以看出,人们开始对清晰的空间感到乏味,对界面和空间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界面的模糊性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居住空间的模糊化处理,改变了人们固有思维上的墙体、屋顶、地面横平竖直的观念。通过空间界面的模糊化,使室内空间具有连贯性,整体给人一种流动、自由的感觉。如广州大剧院的自由曲线结构,使人在室内中忘却了它的边边角角,视觉上形成了连贯性,为室内空间界面模糊化处理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4.2 功能的模糊性

空间中不同功能的需求决定着不同空间的存在,而功能的需求又是由人的行为活动决定的。所以居住空间的功能布局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行为及对空间的认知需求。例如我们常规认知里的卧室是用来休息的、厨房是用来做饭的等等。然而这些单一的空间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日益复杂的活动及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在空间表达上进行模糊性设计。通过赋予同一空间不同的功能,或是丰富其原有功能等模糊手法进行室内居住空间界面的处理,使得模糊空间与功能之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使空间具有多重意义[6]。如将屋顶作为游戏、喝茶、聊天的空间,重新定义了屋顶的使用功能,使屋顶具有了多种功能,模糊了屋顶空间。

现代主义大师密斯提出过“通用空间”这样一个概念,其主要想表达就是要追求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大空间。而正是这种“通用空间”的概念促使了使用功能的不确定性,使空间具有弹性,可以适应一定功能需求的转化,也充分体现了一种功能上的模糊性。

4.3 材料的模糊性

材料的模糊性是通过材料的“透明”性表达出来的[7]。通过对墙体、屋顶、地面、隔断等水平和竖直界面的透明化、半透明化,表面材质肌理的处理,形成室内室外景观上的多层递进,丰富了欣赏层次,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来处理墙面或局部采用玻璃屋顶,以及室内天井的应用或地面采用透明化的处理方式等等,把室外空间引入室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居住体验,使建筑内部的空间和结构最大程度地反应在表皮之上,从而达到利用材料的模糊性营造空间氛围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现代主义大师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就是利用全面玻璃的材质打破传统的砖石承重结构,避免了一种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营造一种室内外贯通的、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氛围,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居住体验,同时也渗透了一种空间之间材料的模糊性处理手法。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模糊空间与居住空间概念与内涵的阐述,了解了什么是模糊空间和居住空间,并通过对模糊空间特点的分析,试图将模糊空间清晰化、具体化。挖掘模糊空间的要义,汲取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中有关模糊性的精华,力求将模糊性空间的设计应用到现代居住空间中,为现代居住空间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模糊性室内空间界面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浅析植物在北方室内空间的作用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