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互联网域名行业回顾及2018展望
2018-03-22
赵 旭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工程师
刘 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工程师
1 引言
域名是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资源,由层次化的字符构成,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主机设备,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网络入口和人机交互标识,具有商业性、战略性、公共性等多重属性,也是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引擎。美国对互联网根区的单边控制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和质疑的焦点问题,但随着IANA职能管理权向ICANN的移交,美国不再直接介入根区管理事务,ICANN有关全球互联网域名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核心作用得到巩固和增强。新gTLD是全球域名市场亮点,经历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步入两位数增长阶段,对全球域名市场竞争的促进作用显现,下一轮新gTLD开放的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2 全球域名管理体系和政策进展
2.1 全球域名管理体系进入新时代,ICANN治理得到改进
IANA职能主要涉及域名系统根区管理、互联网号码(即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自治域(AS)号码)分配、互联网协议参数维护等,是全球互联网运行的关键基础功能。其中,根域(简称“根”)位于域名系统(DNS)的顶部,是DNS的构建起点与全球解析的信任锚点(即信任源)。根区管理系统是整个根系统的唯一数据源,承载着记录有顶级域(TLD)服务器名称及其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信息的根区文件,根区文件的修改、生成和分发情况直接决定了顶级域能否正确解析,进而影响互联网的正常使用,因此根区管理一直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焦点。
2016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如期将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给全球互联网多利益相关方社群(简称全球社群,即ICANN),全球域名管理制度迎来重大调整和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美国政府历经近20年,最终兑现了其域名系统私营化承诺,不再直接介入根区管理工作,有效扭转了斯诺登事件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于美国单边控制全球互联网关键资源的质疑。根据移交方案,ICANN完成了根区管理系统调整,移除了美国政府在根区的操作审批权限,并设立子公司“公共技术标识公司(PTI)”,通过合同方式授权PTI接管ICANN曾负责的根区日常管理工作,授权美国VeriSign公司继续负责根区文件的生成、修改和分发并维护根区数据库,根区管理职能得以持续正常运转,ICANN有关全球互联网域名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核心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
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在客观上也有利于ICANN治理向着更加多元、透明、问责的方向前进。新设立的赋权社群(EC)拥有任免ICANN董事会成员、对ICANN章程及运营、战略和财务计划等的决策权力,有利于全球社群更好监督ICANN及其董事会的运作;新设立的客户常任委员会(CSC)和根区发展审核委员会(RZERC)两个社群监督机制,分别负责对IANA域名职能运行绩效进行监督、对根区执行架构和运营变更提出建议等工作,将有利于提升根区管理的问责和透明等。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域名管理及其规则制定的新参与者有望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但ICANN是注册在美国加州的机构,其美国司法管辖权性质决定了ICANN的运作和关键决策仍然受到美国政府及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都需要按照与ICANN签署协议的要求遵守美国法律、法规和规定,包括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制定的经济和贸易制裁计划,可能造成受制裁国家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申请者无法取得ICANN授权或认证并提供相关服务,以及美国以外国家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停止向受美国制裁国家提供服务等,这对于ICANN履行使命、确保域名系统的全球互操作性和开放性造成了严重阻碍。尽管ICANN内部已设立专门工作组进行研究,但目前这一问题仍无法得到充分解决。
2.2 全球域名管理政策持续推进,以增强安全、信任为重点
作为全球互联网唯一标识符的技术协调机构,ICANN有关域名领域的主要职责包括全球域名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域名系统根区管理、顶级域分配和指派等,以确保域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域名系统的全球互操作性和开放性,维护全球公共利益。
其中,为了维护域名系统安全性,ICANN多年来积极推进域名系统安全扩展(DNSSEC)技术在DNS各层级的部署,目前DNS根区已全部完成部署,顶级域部署率超过90%,但二级及以下各级域的权威解析和递归解析的DNSSEC部署进展较为缓慢。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DNSSEC密钥签名密钥(KSK)被破坏的风险,KSK轮转工作正在全球同步实施,原计划于2017年10月11日由新KSK开始对根区密钥组进行签名,但由于众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尚未在其系统中安装新KSK,新KSK的使用被至少推迟至2018年第3季度。
近年来,ICANN新通用顶级域(gTLD)计划的实施,使全球gTLD市场顶级域和从业主体数量增长了数10倍。因此,ICANN除了进一步加强对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及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授权认证与日常管理、修订实施新版新gTLD注册管理机构合同外,还将关注重点集中在新gTLD引入对域名系统性能与安全、市场竞争、用户信任等带来的影响,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地理名称在新gTLD(及其二级域)的开放注册等,以便为新gTLD后续轮次开放做好准备。
随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施行日期逼近,GDPR与ICANN有关数据保存、传递、公开等全球政策之间的适用性成为近期焦点问题,ICANN内部也在加紧开展相关研究,从法律机构和数据保护部门获取更多的指导或支持,并向各域名从业机构征集相关解决方案,试图在不违反当地法律法规基础上更好执行ICANN政策,对各国家和地区隐私保护政策的实施、本地政策与ICANN全球政策冲突的解决等都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3 全球域名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
3.1 新gTLD发展回归理性,整体市场规模小幅增长
新gTLD以其丰富的后缀含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受到域名注册和交易市场的关注和青睐,成为近年来全球域名市场亮点。自2013年10月起,全球各方申请的1200余个新gTLD陆续获得ICANN批准并入根。截至2017年6月,新gTLD申请审批程序已进入尾声,866个新gTLD启动了商业运营,新gTLD域名注册量达到 2633.7万个,由 2015年(190.8%)、2016年(143.4%)的爆发式增长回归理性增长,增长率降至14.9%;新gTLD市场规模占全球域名注册市场和全球gTLD域名注册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7.8%和13.5%,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4.2和7个百分点。随着大量新gTLD域名首年注册到期,域名持有价格将有显著提升,部分域名注册人将选择不再续费,预计截至2017年12月,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量为2450万个,同比下降11%。
新gTLD的引入促进了市场竞争,截至2017年6月,传统gTLD(包括截至2011年设立的gTLD,美国专用的“.GOV”、“.EDU”、“.M IL”除外)和ccTLD域名注册量增长率出现进一步下降,分别为0.5%和-3.8%,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69亿个和1.44亿个,占全球域名注册市场的49.7%和42.5%。传统顶级域的增长放缓及新gTLD域名注册量的减少,驱动全球gTLD域名注册量同比仅增长2.2%,达到1.95亿个;驱动全球域名注册总量同比下降0.4%,达到3.39亿个,比2016年年底小幅增长28.8万个(见图1)。预计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域名注册量为3.39亿个,同此小幅增长0.1%;其中gTLD和ccTLD域名注册量分别为1.94亿个和1.45亿个。
3.2 新gTLD的崛起减弱了顶级域分布的集中化趋势,对市场竞争的促进作用显现
截至2017年6月,全球域名注册量排名前10位的顶级域,由4个传统gTLD和6个ccTLD组成,无新gTLD入榜,但新gTLD整体较快增长使前10大顶级域份额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为72%,较2015年下降3.7个百分点(见图2)。除免费顶级域“.TK”外,“.COM”、“.CN”仍然位居全球域名注册市场前两位,尽管占全球域名市场的份额各有0.7和0.6个百分点的增长,达到38.9%和6.3%,但两顶级域域名注册量同比增长率(1.4%和9.7%)分别比2016年下降了2.3和16.2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了5和37.8个百分点,新gTLD引入对市场竞争的促进作用显现。
全球gTLD域名注册量排名前10位的顶级域中,共有5个传统gTLD和5个新gTLD,新gTLD排名相对靠后,前5大gTLD中仅有“.XYZ”1个新gTLD入榜(见图3)。前5大传统gTLD域名注册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为85.6%,较2015年下降近7个百分点,集中度不断下降。作为传统gTLD发展标杆,全球两大gTLD“.COM”和“.NET”域名注册量分别达到1.32亿个和1546.2万个,合计占全球gTLD域名注册市场75.7%份额,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见图4)。随着新gTLD域名注册量的减少,预计截至2017年12月,“.COM”和“.NET”域名注册量合计占全球gTLD域名注册市场的份额将有2个百分点的增长,达到77.2%。
图1 2011—2017年全球域名注册量及增长情况(来源:ICANN、VeriSign,CAICT整理)
图2 全球域名注册量排名前10的顶级域情况(来源:ICANN、VeriSign,CAICT整理)
图3 全球gTLD域名注册量排名前10的顶级域情况(来源:ICANN,CAICT整理)
截至2017年6月,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排名前5位的顶级域域名注册量合计占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51.6%份额,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见图5)。前10大新gTLD域名注册量则以超出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的增长水平占据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63.9%份额,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3.3 域名注册服务地理分布维持较高集中度,新兴经济体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域名服务与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具有天然的相关性,互联网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域名服务发展程度较高,域名服务规模也较大。从域名注册量分布看,全球域名注册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德国等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域名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其中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域名注册市场和gTLD市场、最大的新gTLD市场和ccTLD市场。
图4 2010—2017年“.COM”和“.NET”域名注册量及增长情况(来源:ICANN,CAICT整理)
图5 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份额(来源:ICANN,CAICT整理)
(1)截至2017年6月,全球域名注册市场排名前5的国家(在前5名排名中不考虑免费ccTLD“.TK”的市场贡献,“.TK”对应托克劳,属于新西兰领土)仍然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英国域名注册数据均包含开曼群岛和直布罗陀两地的域名注册数据)和加拿大,在全球域名注册总量中的占比超过6成,集中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印度继续排名第7位(见图6)。
图6 全球域名注册市场国家和地区分布(来源:ICANN、VeriSign,CAICT整理)
图7 全球gTLD和ccTLD域名注册市场国家和地区分布(来源:ICANN、VeriSign,CAICT整理)
(2)截至2017年6月,全球gTLD域名注册市场排名前5位的国家仍然是美国、中国、德国、加拿大和印度,在全球gTLD域名注册总量中的占比达到84.5%,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美国市场所占比例仍高达50%以上,达到54.5%,是第2位中国市场份额的4.2倍(见图7)。
(3)截至2017年6月,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排名前5位的国家仍然是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印度(位次有些微调整),在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总量中的占比达到87.1%,同比有0.9个百分点的小幅下降,主要与英属地开曼群岛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规模下滑有关;我国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在全球的份额超过40%,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维持美国市场份额2倍水平;我国香港地区排名第10位(见图8)。
(4)截至2017年6月,全球ccTLD域名注册市场排名前5位的国家(在前5名排名中不考虑免费ccTLD“.TK”及多语种(IDN)ccTLD的市场贡献)仍然是中国、德国、英国、俄罗斯和荷兰,在全球ccTLD域名注册总量中的占比为42.1%,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巴西继续排名第7位。
从域名从业机构分布看,新gTLD的引入使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地理分布更加多样,遍及北美、欧洲、亚太、南美和非洲五大洲的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但美国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截至2017年6月,gTLD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数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爱尔兰、日本和德国,机构数量合计达到898个,占获得ICANN批准的gTLD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总数(1248个)的72%;其中,来自美国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数量占比48.7%,我国和印度分别排名第7和第12位(见图9)。gTLD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数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机构数量合计达到2842个,占获得ICANN认证的gTLD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总数(3177个)的89.5%;来自美国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多达2535个,占比79.8%,与2015年持平;我国和印度分别排名第2和第6位(见图10)。
图8 全球新gTLD域名注册市场国家和地区分布(来源:ICANN,CAICT整理)
图9 全球gTLD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国家和地区分布(来源:ICANN,CAICT整理)
图10 全球gTLD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国家和地区分布(来源:ICANN,CAICT整理)
4 结束语
展望未来,ICANN将在全球社群的共同监督下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改革,不断提升其治理的多元、透明、问责性,但美国在人才、技术、产业和司法管辖权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使其对全球互联网域名管理仍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经过前期积淀,新gTLD结合各细分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相关创新应用对整体域名市场的持续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轮新gTLD开放申请有望在2020年前后实施,新的创新和竞争也将由此引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域名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域名劫持、缓存投毒等安全事件频发,具有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全球有关提升域名安全性的本地行动和国际合作持续开展,构筑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业界协作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