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区发展布局特征研究

2018-03-22

智能城市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布局园区

马 斌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1 国内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

1.1 概念识别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络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其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1]。云计算产业(Cloud Computing Industry)泛指与云计算相关联的各种产业的集合,其产业链主要分为四个层面,即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运行支撑层和应用服务层[2]。大数据(Big Data)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大数据通常有四个特征,即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大数据产业(Big Data Industry)包括以实现大数据采集、存储、检索、处理、分析、展示的相关IT硬件与软件的生产、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服务[3]。

云计算与大数据是互为依存发展的两项技术,云计算及其技术发展只有依托大数据的数据特征才能实现更精准、更快捷、更智能的计算,挖掘出更具价值和应用的数据;大数据及其产业发展也只有在云计算技术下体现其数据的价值。

1.2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及其园区布局概况

大数据、云计算作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4],其产业的发展被认为是全球下一个发展创新、角力竞争、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性产业,未来将成为撬动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变革的新引擎。为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5]。同样,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也对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纷纷新建或将产业园转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促进了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每年大数据、云计算市场规模都保持着100%以上的增长率,营收规模增长率均不低于24.0%,这些都增强了人们对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促进了对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投资以及各地园区的建设。

2011年以来,国内各地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一哄而上,呈爆发式增长,但是由于对新型产业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导致布局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产业园定位不明和重复、功能复杂、与城市功能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园区的起步建设阶段也许还无法显现出来,但是在未来必将成为园区和产业发展的桎梏,影响到产业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各地区园区健康的竞争环境,甚至会给城市产业的发展带来混乱的局面。

2 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区发展布局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4月底,全国已建、在建或者规划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有32个,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分布

名称 所在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所在城市 规划建设起始年份用地规模(km2) 发展定位 开发模式 建成情况山西云计算数据中心 山西 太原 2012 0.33 形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一流的“云计算”园区 企业主导 在建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 安徽 宿州 2013 0.33 华东信息消费的支撑中心和华东云计算产业基地 政企结合 在建北京亦庄中国云产业园 北京 北京 2011 3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运营及增值服务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系统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平台政企结合 在建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园 天津 天津 2011 0.89 大数据产业基地和数据资源聚集服务区 企业主导 在建张北云计算产业园 河北 张家口 2014 5 京津冀区域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 政企结合 在建承德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城 河北 承德 2015 4.67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政企结合 在建南京宝德云计算产业园 江苏 南京 2015 0.04 亚太地区最先进的服务器软件研发基地 企业投资 在建南京软件谷大数据产业基地 江苏 南京 2014 0.1 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 企业投资 在建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 上海 上海 2011 一期2.1 打造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支撑基地 政企结合 在建常州百度大数据产业园 江苏 常州 2015 — 大数据产业之都 政企结合 在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 江苏 盐城 2015 30 华东地区首个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 政企结合 在建杭州云计算产业园 浙江 杭州 2011 0.3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软件、信息服务、物联网、集成电路、数字内容以及新媒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基地政企结合 已建云浮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产业园广东 云浮 2014 2 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云计算产业示范基地 政企结合 在建东莞云计算产业中心 广东 东莞 2011 0.07世界一流的云计算产业育成生态系统的目标,使中心成为我国云计算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新产业育成基地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 已建,部分未完成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 广东 肇庆 2016 1.33 辐射珠三角、大西南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 广东省重点建设 规划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 福建 长乐 2013 0.91 辐射海西、面向全国的数字信息产业基地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已有企业入驻海西云计算产业园 福建 泉州 2011 —打造中国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与运营服务模式的产业园,立足泉州、面向福建、服务海西、走向全国海峡合作 —闽台云计算产地区重要的云计算中心 政企结合 已有亚马逊、奇虎等企业入驻哈尔滨国际数业示范区 福建 厦门 2013 0.76 国家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亚太据城 黑龙江 哈尔滨 2011 25(一期10;二期15)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媒体影视制作和动漫制作产业政府主导 部分建成投用,在建

2.1 巨大的市场潜力诱发各地各出奇招,布局上遍地开花

就世界范围来看,大数据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有万亿美元的应用市场。在我国,自2012年起大数据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营收规模逐步增大,产业的增长率已经达到35%,并且预计到2018年产业规模258.6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37.2%,如图1所示。

图1 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柱状图

面对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见表2)支持、鼓励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市场潜力的吸引和一系列文件政策的出台都对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产业园的布局上来看,东、中、西部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并且大都是布局在各个地区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可以依靠其吸引力和资源的集聚力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

表2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2.2 东部地区园区布局数量最多、西部次之、中部最少

根据我国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的分布来看,东、西部发展热情比较高,两个地区的产业园占比达到全国的4/5。其中,东部地区经济环境、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大环境基础雄厚,拥有着比较优越的人才优势、广阔的应用市场,优势巨大。并且,在大数据逐步渗透到其他各个产业并融入其中的过程中,东部地区发达的产业更需要大数据等信息通信产业为其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西部地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土地资源、能源、气候优势明显,能够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部地区由于其不具备东西部的经济和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弱,产业园的布局仅占比1/5,但部分地区和城市也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如武汉,作为全国教育重镇,有着众多的知名高校,能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再加上作为中部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拥有的雄厚产业基础,都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2.3 东部地区园区占地相对较小且分散,西部地区占地较大且高度集中

就用地规模来看,东部地区园区的占地相对较小并且呈现分散的特点,西部地区占地较大且高度集中,如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占地面积达32km2,而东部大多在1km2左右甚至更少。众所周知,东部地区,由于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再加上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再有人口密度大,不可能布局很大的信息产业园,因而大都根据各个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布局成相对分散的产业园;而西部地区,首先土地面积比较广阔,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其次,由于没能像东、中部经济那么发达,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开发强度还没有那么大,还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很多的用地,因此,其在规划布局产业园时往往会投入很大的土地面积,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的发展带动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发展。

2.4 东部地区园区功能定位相对简单,西部地区功能定位较为综合

就功能定位来看,东部地区园区功能定位相对简单,西部地区功能定位较为综合。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产业完善而且有着相对优良的产业结构,在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时均是根据城市和地区产业的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以服务现有产业为主,同时服务政府以及中小创新企业,功能以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为主导,同时配套一定商务办公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西部地区这类园区现阶段业务主要服务于政府,同时期望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的概念引进相关联其他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区,例如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规划布局在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目的是希望通过产业园的发展来综合整体的推动贵州省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且探索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模式,使贵州省能够抓住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5 东部地区园区选址多位于城市内部,与城市融合度较好;西部地区多位于城市外围,便于集中服务管理

就产业园的选址来看,东部地区一般选址在城市内部,与城市融合度比较好,西部地区多选址在城市的外围。对于东部地区,由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是依托其他产业并为有需要的相关产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功能定位相对简单,因此,其选址约束力和强制力比较小,更多的是按照需求布局在城市内部,能够很好的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但在西部地区,由于其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功能定位比较综合,其建设大多通过政府的政策来推动,在选址时目的比较明确,集中起来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以及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并且由于现阶段城市内部还未形成比较好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产业结构体系,以此就需要在外围新建集中的产业园区优化相关条件来吸引相关企业的入驻,使其能够推动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发展存在问题

3.1 全国呈现遍地开花格局,东、中、西未形成互补发展态势

全球范围来看,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刚刚起步,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不同机构的预测显示,未来我国大数据产业有着潜在的万亿元的市场价值。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国家、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出台关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政策或文件,各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积极性较高,均开始布局规划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呈现遍地开花的格局。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正在上演群雄逐鹿的戏码,但是各地在制定产业园的规划布局时,在发展定位上存在着重叠、各自为政的现象,例如克拉玛依和呼和浩特都定位为国家云计算示范基地,定位重复。还有,大部分产业园定位存在着过高、过大的现象,都希望建设成国家、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未能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作出恰当、合理的定位。东、中、西部地区都想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特色制定合理的定位,使各地区的大数据发展形成地区间协调互补发展的态势。

3.2 不少地方产业园区功能复杂,存在无限放大自身优势而进行布局发展的现象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都制定着相应的规划并且大部分明确的提出了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但是,众所周知,大数据产业渗透到经济、社会、军事等众多领域,其本身所具备的存储、管理的职能再加上可以为其他各行各业进行分析预测的应用能力,使其存在于各类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有发展的地方就有数据,就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价值,其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同时,各行各业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对产业发展进行评估预测,进一步指导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布局。在对整理的相关园区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不少地方的产业园存在着功能定位比较复杂以及过分强调和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相关关联产业所拥有的特点,存在着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的现象。如:西部地区的很多园区构建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布局,而自身最大的优势可能仅限于能源、气候及土地要素的优势,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优势明显不足,而规划如此大的面积、功能,使得后续产业升级发展存在较大风险。

3.3 产业园区的布局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不足

大数据、云计算作为和材料、能源一样的基础性资源,渗透到城市的智能化建设与管理以及各类民生应用的方方面面,对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区呈现出“一窝蜂”的跟风上马趋势。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不错,可是大数据、云计算作为一种极其依赖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新型产业,对所在城市的技术、环境、关联产业布局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不少产业园区上马大数据、云计算纯粹是为追求潮流,盲目跟风,互相攀比,忽略了地方的发展实际和城市建设的现实环境[6],而且在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还不够完善,无法根据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需求进行大数据应用服务模式的创新,缺少与城市功能的协调与衔接,特别是在城市运转中比较重要的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还不能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这些不免让人对产业园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担忧。

4 发展建议

4.1 发挥区域性特点,对各地产业园进行分类发展指导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环境、信息化普及发展程度大不相同,每个地区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在进行产业园的布局规划时也必须发挥区域性的特点进行分类的发展指导,合理规划建设,全盘布局,确保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能够有序健康的竞争和发展,并使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东、中部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大环境基础雄厚,数据的集聚量巨大,在布局大数据产业时可以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主,依托原有产业园,将相关的大数据企业布局在原有比较成熟的产业园内并为园区其他关联产业以及城市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使大数据产业和其他产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已经布局的其他产业园也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就需要规划建设新的以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以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等基础性服务为主[7],还要为未来产业的升级有足够的考虑,使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在推动当前城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未雨绸缪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与余地。

4.2 结合自身资源、区位特征,形成区域之间功能错位、互补格局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时所拥有的优势也不尽相同,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在规划建设时要结合自身资源、区位特征,形成功能错位、互补格局,构建东西联盟发展的体系。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人才优势比较明显,而这些正是西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局限,东、中部可以向西部转移大数据关联产业以及技术人才,从而推动其产业链的完善、信息技术提高和园区的发展建设。相应的,西部地区拥有着土地、生态、能源优势,而东、中部地区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与建设,面临着土地紧张、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对环境、能源要求极高,因此要想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就需要西部地区的辅助,可以鼓励东、中部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在西部地区建立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对大数据进行搜集、存储、管理和应用,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东、中、西部在产业园的建设上可以扬长避短,功能上错位、互补,从而促使全国大数据、云计算园区能够健康、有序的布局和发展。

4.3 打造产城融合新型产业园,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格局

任何产业的兴起都离不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建设也需要产业的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作为基础资源型产业,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使城市的建设管理更加的高效、快捷。因此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布局要融入到城市的功能建设之中,运用大数据来解决城市中面临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政府办事效率低下等城市和社会问题,并且要加强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其他关联产业对接,强化分工协作关系,提高城市政府和社会企业间的数据开放共享度,使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功能的提升。还有,要不断完善产业链,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加强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环节在城市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中,要创新产城融合投融资体制机制,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建设,让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例如吸引中国移动、联通、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投入到园区建设之中。要适应城市、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创新型产城融合新产业园[8]。

5 结语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力工具,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将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而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更应该科学规划,合理的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和个性需求。不仅要考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自身的特点,更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状况,所拥有的不同优势,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使不同区域的园区可以形成互补发展和健康有序的竞争,并且还应该在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培育和完善相关产业链,使产业发展能够和城市功能融合、互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

[1] 陈丹伟,黄秀丽,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99-102.

[2] 刘明超,刘明越.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初探[J].前沿,2013(23):90-92.

[3] 张永欣,吴锦栋,张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连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辽宁经济,2013(12):14-15.

[4] 徐伟革,陈丽翎.Web2.0时代的数字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5):89-91.

[5] 王伟玲.大数据产业的战略价值研究与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17-120.

[6] 钱小聪.大数据的发展和产业机遇[J].物联网技术,2013(10):84-86.

[7] 张铭.“智慧城市”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3):5-7.

[8] 赵子忠.主动融合更好发展[J].中国广播,2012(7):1.

猜你喜欢

产业园布局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