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
——对京山、沙洋两县实施“优粮工程”的调研及思考

2018-03-22

黑龙江粮食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质稻粮油优质

□ 丁 声 俊

(接上期)

为确保“京山桥米”本味,京山县对产销实施全程监控,对产品追求“安全、营养、食味、健康”等四大要素,以高品质的粮油赢得广大市场。京山县以“国宝桥米”公司为龙头,建设“桥米”原品种基地,建立培育繁殖良种体系。京山县积极创建多个优质米“名牌”:(1)京山县国宝桥米公司荣获首批中国好粮油产品上榜企业;(2)“国宝”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十大名米”称号;(3)“京兔”“京和”“京朕”和“朝廷”等4个大米品牌获得湖北名牌产品称号;(4)“屈家岭”“禾之果”等7个商标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5)“京山桥米”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京和100”富硒米被定为湖北省首个注册的天然富硒大米商标。迄今,京山县建立的2000亩原种生产基地,年产种子量80万公斤,确保全县40万亩优质水稻的种子供应。尤其是为提高“桥米”主导品种“鉴真二号”的品质,从湖北省农科院引进11个新品种,在基地培育出“国宝一号”新品种,为推动优质稻品种改良升级奠定了基础。

2.培育良种优品质。历来流传“北有五常,南有京山”的说法。“京山桥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京山县培育繁殖良种,采取“产学研”一体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京山县以“国宝桥米”公司为龙头,建设“桥米”原品种基地。与此相应,全面推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订单种植、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收购质量。并聘请农技人员按照桥米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常年为种植农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对桥米种植实施全程监控,指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与移动通讯公司合作,帮助企业建立优质稻农事指导平台,对“桥米”优质稻种植的全过程的技术问题,通过短信等形式及时指导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时,与移动通讯公司合作,帮助企业建立优质稻农事指导平台,对桥米优质稻种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通过短信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田间跟踪管理。迄今,京山县建立的2000亩原种生产基地,年产种子量80万公斤,确保全县40万亩优质水稻的种子供应,为打造“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打下优质粮源基础。

3.狠抓“主线”调结构。好米出自“优谷”,“优谷”产自好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优化种植结构是先决条件。

沙洋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优化粮食种植结构:(1)坚持开展粮油品质测报。每年对全县新收获的主要粮油品种的品质与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测评、排序,并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引导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再生稻和优质“双低”油菜。(2)扶持粮食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粮食”,促进优质品种粮食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3)实行优质优价,引导和指导粮食企业对优质粮油分类收储和销售,从源头提升粮油品质。(4)免费发放优良品种。对农业部门示范种植成功的优良品种,利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资金,在粮油核心产区集中免费发放优良品种,鼓励粮食生产者进行规模化种植。(5)实施“订单农业”,以农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引导粮油生产者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以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实现粮油规模化种植。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优质水稻种植100万亩,其中再生稻50余万亩;“双低”油菜种植60多万亩;粮油优质品率达到90%以上,农民优质粮油种植收益提高20%以上,把沙洋建设成为江汉平原优质粮油基地,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中部粮仓”。

4.严格标准保质量。产品质量是粮食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也是满足广大消费者“吃放心粮”需求的必要措施,还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三变革”的需要。实质上,提高产品质量正是不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首要目的。京山、沙洋两县,着力把提高和优化质量放在第一位,采取多项严格的标准控制和确保质量。一是修订地理标志产品,粮食职能部门促进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粮食、质监部门协作和协同,3次修订地理标志产品“京山桥米地方标准”,确保并提升“桥米”品质。二是抓好产品质量体系等相关体系认证,即用标准化生产程序来规范企业生产。京山县35家市级以上粮油龙头企业相继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宝桥米公司还通过了有机食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县先后培植粮油类无公害食品13个、绿色食品14个、有机食品2个,为创优产品牌、推动“优质粮食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动力变革,从根本上增强新动力。要充满活力地、不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增强新动力。一定意义而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动力源泉在于有力激发产区及产区农民的“两个生产积极性”。笔者兴奋地看到,京山、沙洋两县的粮食部门勇于创新机制,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纽带,与农民结为“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提高“两个生产积极性”,有效增强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新动力。

1.优质优价,订单收购。京山县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都与优质基地的农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优质稻谷“收购合同”。优质优价,订单收购。粮食收购企业明确承诺,“桥米”优质稻的收购价格高于普通稻30%以上。沙洋县鼓励和支持粮食龙头企业与粮食生产者建立紧密联系,结成利益共同体。以订单农业为抓手,实行订单收购、优质优价。通过加工、收储企业对优质粮油实行价外补贴,以高于市场价一定幅度的价格,实行“单收单储单加工”。此外,沙洋县粮食部门建设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升了专业化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产后 “五代”(即代烘干、代储存、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服务,解决粮食收获后高杂质、高水分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储存、品质优良。

2.二次结算,利益共享。京山县国宝桥米公司除履行合同价格收购外,还对种植农户实行“二次结算”,将后期价格上涨形成的差价补发给“桥米”种植者,并对“桥米”优质稻售粮大村、质量优胜户、新品种示范户等给予表彰和奖励。粮食购销机制的创新,把粮食企业与粮食生产者之间、那种传统的“一买一卖”关系,转变为红利合理分享的“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强调的是,对种植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实行“二次结算”,是迄今还不多见的粮食购销机制的突破性创新。它大大提高了“桥米”种植生产者及产区的积极性,确保了优质粮源基地建设持续稳步地推进。沙洋县以“洪森”和“龙池桥”为龙头,建立粮食产业联盟,通过粮油无公害生产、品牌建设,使沙洋粮油成为产品安全、产出高效、绿色营养、市场青睐的“中国好粮油”。在此过程中,沙洋县粮食产业化企业实施规范和完善订单合同,对优质稻生产者实行“二次结算”,让农民合理分享流通与加工环节的收益。通过这些形式,收到稳定优质粮源、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产后储粮损失的多种效果。

3.股份合作,分享红利。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其形式包括:(1)提供良种。企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双低油菜良种,每亩农田10元成本直接给农户;(2)优惠收购价格。保底价2元/斤,当市场价高于2元/斤时,比市场价上浮0.1~0.2元/斤。在签订合同的3个镇的区内,签订合同农户3907户,总面积达14~15万亩,其中核心区5万亩。(3)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例如,“绿冠合作社”有251户、1200亩地,采取股份合作社的方式进行油菜生产。对股份按照“菜籽销售+人工+肥料”等进行分红;对加工利润的50%分配给专业合作社。自2013年实施以来,该公司分给合作社加工的利润逐年增长,2013年3.6万元、2014年3万多元、2015年6万多元、2016年11.6万元、2017年截至10月底已达8万多元,到年底可达10万元以上。

(三)坚持增长方式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是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及推进农业粮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这也是转变传统的拼资源和拼投入等“两拼”增长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唯一途径。

1.革新技术,增强创新力。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采取了三项措施革新技术,创新产品。

(1)革新生产工艺。该公司最初主要以菜籽为原料加工油品,原来日处理油料150吨,后扩大为日处理500吨的加工能力。2015年增加物理精炼项目,日处理150吨原料,生产精品油。虽然生产量小了,但效益却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在于精品油品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价格远高于过去的浸出油。浸出油的出售价一般为7000元/吨,现在浓香菜子油可达14000~15000元/吨,效益十分显著。

(2)集约化开发利用资源。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开发利用油料资源。2011年,该公司完成了新加工项目“塑木型材”。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目前投产有5年。生产加工“塑木型材”的主要原料包括:稻壳60%,秸秆10%,以及其它原料和辅料占30%。其中利用稻壳(粉碎)是新专利。目前,该公司“塑木型材”的年产量已达1万余吨。“塑木型材”既是一项环保产业,又是一项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目前年消耗稻壳3万吨,有效变废为宝,消除了污染。原料稻壳的收购价为0.3元/斤,以此计算,可为农民增加收入1800万元。从企业经营核算看,扣除配方成本、生产成本等费用,净利润率保持在10%。另外,还建成利用油饼提取油脂的项目,与此相配套新建2万吨仓储设施。从每100斤油饼里可提取8斤油用来做生物柴油。采取此项措施,企业实现10%的利润率。

2.壮大粮企,提高竞争力。通过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变革粮食产业增长方式,追求粮食产业竞争力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措施。京山、沙洋两县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中,注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大力培育、壮大、“做优做强”粮食企业。迄今,京山县新建和改造粮油加工企业,革新工艺设备,提升生产能力,壮大粮食产业集群。迄今,国宝桥米集团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贴牌和联合经营的大米加工企业达到40家。除国宝桥米公司之外,京山县全县拥有加工企业94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73家,面粉加工企业7家,油脂加工企业3家,粮油副产品深加工企业11家。在这些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46家,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次为1个、12个和22个。2016年,全县粮油加工总产量达到227.6万吨,实现总产值121.9亿元。国宝桥米、京和米业、泰昌米业、禾之果桥米与京正粮油等重点加工企业,在县内外共建优质原料生产基地35万亩,对推进“优质粮工程”发挥了支柱作用。

沙洋县着力打造粮油加工业集群,以沙洋龙米、“双低”菜子油地理标志为主线,以洪森实业、龙池米业、五龙头组建产业联盟,实施“一袋米”和“一壶油”工程。迄今,全县依次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1家、7家和12家。此外,还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个、湖北著名商标、湖北名牌4个、湖北10大“名油”品牌1个、湖北10大“名米”品牌1个、“中国好粮油”产品2个。(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优质稻粮油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三十个优质稻品种获评金奖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