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消费的若干伦理问题
2018-03-22卢嘉瑞李增军
卢嘉瑞,李增军
(1.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2.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一、几个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
本文所涉及的“消费”,是一个“大消费”概念,是智能产品在“大消费领域”的消费。特别强调这一点,是为了以下阐述的需要。
这个大消费领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消费(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消费)和生活消费(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外,还包括教育消费、医疗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交通消费、行政消费和军事消费。
行政消费,指机关、团体、企业内部的管理方面的消费。
军事消费包括军备、弹药、军工等方面的消费。
上述领域消费的智能化程度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提高。智能消费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高级、最重要的消费,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引领、推动和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当前智能消费的形势和特点
当前,紧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智能生产和智能消费,正风声水起,如火如荼,势不可当。
人工智能是当代最高端科学技术之一,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先进国家的顶尖人才正在深度学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新智慧新技术正在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发散,其新发明的应用成果迭出,令人瞠目结舌。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占领制高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我国政府先后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等规划和计划,确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行动,是引领我国人工智能高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智能消费同智能生产(智能产品的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智能生产是满足智能消费需要的手段,智能生产创造智能消费,并为智能消费需要的丰富和满足提供支持。其次,智能消费牵引着智能生产,促进智能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智能生产满足智能消费需要的同时,也给了智能消费者以极大的消费兴趣和消费需求想象空间,正是这种消费需求的兴趣和想象,又给智能研发和生产注入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动力。这是智能生产与智能消费的相互馈赠。正如马克思所说:“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1]再次,智能生产与智能消费都是没有极限的,人类在无限止地付出智能、扩大智能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享受日益丰富的智能未来。马克思早就预见性地指出:“新生产部门的这种创造,……是发展各种劳动即各种生产的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广泛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需要也是一个不断扩大和日益丰富的体系。”[2]
智能生产与智能消费的鲜明特点使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向往。
第一,领域和品种宽泛化、多样化。智能消费的对象品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我把它归结为四大类:移动智能终端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产品[3]。这些产品不仅进入到居民生活当中,而且渗透到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和医疗、体育、新闻、法律、人际交往、贸易支付、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娱乐等活动中;甚至,“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码头”等也已进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视野,成为城市和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第二,消费大众化、社会化。仅以居民智能消费为例,智能消费品已不是稀罕物,很多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成为联结各消费领域的通衢。我国已成为互联网大国,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目前规模已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智能手机成为大众须臾不可离身的“标配”,网络视频用户达5.65亿,占网民总数的75.2%;网络视听异常火爆,已成为网民信息获取与文化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是满足亿万民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渠道。标配的智能汽车已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座驾。在很多专营店,智能家居用品广告一出,人们便蜂拥而来。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40%以上,移动支付交易额规模超过81万亿元,位居全球之首。新共享消费呈排浪式特征,网约车日均订单数达2 500万单,共享单车用户过亿……
第三,消费的手段和方式程序化、简单化。当今无论哪个领域、哪种智能消费,借助电子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动动指尖、一键搞定,使达到消费目的更为便利化。
第四,关联产业竞争白热化。从供给方面看,智能产品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已把智能生产、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战略,并为此规划建设了园区,广聚高端人才并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置了相关专业,拓展和深化专项研究。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飞机等生产厂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一代一代新产品纷至沓来,就此拉开智能竞争的帷幕。
第五,理论和技术支持的智能创新日新月异常态化。智能产品竞争的背后是创造性的想象力的竞争,是科学和技术的竞争。智能需求和智能竞争是智能想象、智能研发、智能创新的原动力,以此推动智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见,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比什么都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从“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历了六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蓬蓬勃勃发展期。在这个时期,想象、理论和技术创新叠加,层出不穷,随时都有亮点出现,随时都有捷报相传,新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工智能的想像和发明,激发了人们的想像和超大规模的需求,企盼随时随地出现的“智能”。
第六,智能生产者和智能消费者行为自觉化。有巨大潜力的智能消费需求先于供给,使厂家从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形成生产自觉。植入智能消费品的技术日新月异,谁最先占领制高点,谁就是最大的赢家,企业家深谙此理,自是形成创新自觉。智能消费品的多功能运行高速、便捷、绿色、趣味性等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中青年消费者的青睐,形成消费自觉。行为自觉化还包括智能消费品生产者的成长自觉和消费者的成长自觉。智能消费品的生产是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生产的全过程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创新和智能,正所谓“奴隶造不出金字塔”。这就迫使生产者自觉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之成长为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才。马克思所说“生产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的道理正在于此。智能消费品的消费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这里主要是指消费者的才能、技巧而非收入因素)也有较高的要求,换言之,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会被智能消费拒之门外。例如,当今65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中(包括一大批知识分子),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多项功能者众。与此相反,中小学生“无师自通”,普遍成了“低头族”。智能消费品消费的“代际差别”日渐突出。消费者自觉接受厂家培训和售后服务,自觉自学消费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发展自己的才能,是使其成长为成熟消费者的现实途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的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是一种生产力的发展”[4]
第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控制与消费功能深度融合的消费高端化。智能消费是一种高端消费。这种消费,绿色、低碳、便捷、高效、体面、安全,是人机替代模式的最好选项。
三、智能消费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思路
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方方面面惠及人类社会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事关重大的伦理问题。有些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如霍金甚至认为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马斯克称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比尔·盖茨表示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比核灾难更为危险。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谷歌的科学家则对人工智能(AI)保持乐观态度。
人工智能是当代的高科技,其理论发展和应用是大势所趋,正以势不可当的来势向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马克思说过,问题总是随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产生的。尽管人工智能或智能消费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或问题人们还未来得及找到科学的对策和方法,但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绸缪是完全必要的。
当前,智能消费中人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一)智能、智能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替代人力,一些人的失业不可避免
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30年后”“50年后”中国大学生将找不到工作这个判断、这个预言,但现实是惊人的,智能和智能机器人正在大行其道,在许多领域就业上岗。全球第一大电子工厂——富士康已在中国的各大生产基地安装了4万台机器人。因为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2016年,仅在昆山工厂,富士康就裁掉了6万员工。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搜索引擎运营商百度,调动10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3年将这笔资金全投入100多个自主驾驶项目,誓言到2018年推出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到2021年开始量产。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集中展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大批科技成果集体亮相,琳琅满目,诸如无人超市,微笑还能享受打折的优惠;微医健康通,能使患者在家就能看名医;唇语识别,可以用眼睛听你说话;而一个小小的翻译蛋,即可替代翻译、扫除语言障碍;能算账的财务机器人;会哄娃娃的教育机器人,等等,令人叹为奇迹。
此外还有,智慧法院(智能机器人导诉)、智慧泊车、智医助理、机器人撰写新闻稿、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击败人类棋手、骨科手术机器人等。
2017年12月10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这意味着上海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装箱码头。全智能是洋山自动化码头最大亮点,码头几乎“空无一人”,一批穿梭不停的智能“搬运工”成了码头的主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列了一份名单,以下这20个职位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见表1)。
机器人还可以胜任的岗位还有很多很多。随着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一些人的失业在所难免。
(二)瘾性经济群众化成为时间结构优化的一大阻力
我们这里所讲的“瘾性经济”,是指智能手机的生产和使用使几亿用户“上瘾”的一种现象。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智能手机在带给用户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让人上瘾,人被手机绑架,手不离机,不能自己,随时随处看,看上瘾了。手机利用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有调查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使用150次。
表1 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工作种类
那么,导致瘾性经济群众化的诱因是什么呢?是技术,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站引导用户,使之在人际交往的偏好力、娱乐节目的诱惑力、获取信息的推动力和发表见解的冲动力的驱使下养成符合它意愿的行为习惯,上瘾了。显然,这是手机设计者刻意为之、也得到企业界支持的结果。
上瘾的一个消极后果,是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时间结构优化的趋势和格局。“时间结构”是我提出的概念,意即“人的各种主要的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在一个时间单位(如日、周、月、年)内所占的比重及其互相关系。”[5]所谓时间结构优化趋势,“是指时间构成中各因素及各因素的子因素所占的比例变化越来越有利于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趋向”[5]。二十世纪以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众多国家出现了时间结构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作时间缩短、自由时间增加。马克思指出:“自由时间都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6],是工人“精神发展所必须的空间”[7]“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8]。简言之,自由时间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用于发展个人才能的时间。
自由时间也有一个结构问题。按照马克思的划分,从大的框架来说,包括娱乐、休息和用于发展个人才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三部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手机上瘾,自由时间中用于休息和发展个人才能的时间被严重挤占,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深陷娱乐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令父母悲痛欲绝。
自由时间结构还有一个内容问题,网上传播的不健康内容(精神污染)同过度的娱乐时间消费一样,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减弱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催生了懒惰和依赖的习惯
在智能+时代,智能消费的程序简化了,操控简单了,往往是一键按下,在消费消费手段、工具和消费方式的同时,消费着消费对象,便捷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服务享受和心理享受。正是这种智能的简易、便捷的消费方式,催生了许多人的懒惰、依赖习惯,学习止于简易的程序、操作和搜索而无需考虑其他。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智能精英发明创造的成果。可见,在亿万智能消费者中培养和造就一支智能精英队伍何等重要,何等艰难!
(四)网络安全问题让少年儿童受到身心伤害
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已成为父母及其他儿童照料者忧虑的一个问题,也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因为,90%的儿童在生活中接触互联网,56%的小孩子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互联网在为这些未成年孩子们打开一个别有洞天的精彩世界,使他们能够在其中健康地学习、交往、娱乐。但同时,这个网络世界也给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性侵、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污染等。据此,2017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专门开设了“守护未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流国际经验,联手共治,共同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和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智能性爱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社会道德面临新的挑战
世界上第一款美女性爱机器人洛克茜是2010年1月9日,在拉斯维加斯的成人娱乐展上,由总部设在新泽西的“真实伴侣”公司推出的。具有与人类相仿体态特征的洛克茜,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9·11”事件,而制作洛克茜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与丧生者的再次交流。但洛克茜是性爱机器人,还可以满足人类对异性的生理欲望。
2017年4月,号称智能玩偶界的劳斯莱斯的美国公司“Abyss Creations”推出全球首款智能性爱机器人。尽管她与真正的拟人机器人有不小的差距,但她具有学习能力和12种人格特征,会和人类产生情感,且体内安装了加热器,可以模拟出真实的体温。这款机器人的产生,标志着智能化性爱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由此将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家庭、婚姻、恋爱、情侣、伴侣的观念并赋予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够制造出更多更加逼真的智能性爱机器人,更多的智能性爱机器人将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近乎完美的智能性爱机器人必受欢迎,市场广阔。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年龄在20~61岁的男性有2/3都想与机器人做爱。另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北京时间2017年7月11日报道,《赫芬顿邮报》的调查发现,9%的受访者表示对与机器人发生性关系感兴趣;另一项调查还发现,66%的男性和大约50%的女性想要体验与机器人啪啪的新奇感觉。还有一项调查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能够满足他们的性需求,这意味着随着人们对性爱机器人的态度不断发生转变,其市场潜力也会水涨船高。人类的一场“性爱革命”蓄势待发。与之俱来的是一个伦理难题:一部分成年女性或男性被性爱机器人替代,失去为人妻、为人母或为人夫、为人父的机会;传统的家庭结构受到冲击,生活伴侣被智能机器人代替,家庭主要成员虚、实结合,智能的对象不会从一而终;人口数量会因这种家庭成员结构而减少。诚然,和谐的因素大为增加,因为这里没有财产纷争和其他矛盾。
(六)智能杀手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
当智能失去控制,或者有人刻意为之,意欲置对方于死地……在智能时代,发生这些情况的可能性极大。
2017年11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大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应该禁止对“杀人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所谓的“杀人机器人”,指的是给人工智能装配上杀伤性武器,它们不用人来操控,完全靠AI来自动选择目标,自动执行伤害甚至摧毁人类的任务。会上公布的一段可怕的视频使这个议题的可能性逼近现实。视频中,一群小型机器人通过面部识别、人脸定位,瞬间杀死了正在上课的一班学生,场面血腥。伯克利大学教授、资深AI研究者Stuart Russell在视频的最后提醒人们,想象一下,这些致命的自动武器一旦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
世界上没有绝对。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产品,智能产品也是如此。
智能产品可以非常好地践行人的目的、意志,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它优于其他产品的显著特点。但它也有可怕之处,如危害人的生命和安全或有其他破坏性行为;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产品、智能家居产品和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等,都可以在人的操控下(包括黑客入侵)或意外地发生这些情况。诚然,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以上,我们从六个方面概述了智能消费所带来的一些伦理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但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毕竟,能解决重大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在人手里。
智能设备是工具,它再智能也是工具。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工具只能是居于第二位的因素,归根结底,人才是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人不仅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且是“主要的生产力”“最大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要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一切智能产品都只能是由人设计开发,即便是将来赋予机器人大脑,它也只能充当“二传手”。马克思有一个生动的比喻:“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9]钱学森也说过:“计算机总是人造的,它总赶不上制造它的人”,“人到底比电子计算机强”。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就是在未来时代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高度自动化,无人工厂遍布世界各地,机器人可以直接代替人进行生产,甚至他们可以与人握手言欢的时候,人还是直接生产过程的主体,世界的主宰;那些无人操纵的工具,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类来制造,人来控制,人来修理,人来改造。离开了人,‘自动化’也就成了‘瘫痪化’。”[10]
有鉴于上述,智能消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终还是主要依靠人来解决。
在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上要瞻前顾后,全面周密考虑,预判产品使用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储备解决问题的方案。
研发设计和制造要坚持四项原则,即使用安全健康原则、边界提醒原则、隐私保护原则和不得伤害人类原则。
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遏制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使用。例如,推动联合国立法,禁止毁灭性智能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在我们前面提到的2017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大会上,就有马斯克领衔全球百名AI专家致信此次会议,指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旦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将很难被关上。”他们“恳请缔约方能找到有效途径,保护全人类免受致命自动武器的威胁”。要有相关的法规遏制智能产品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危害和有人利用智能产品侵害他人身心健康。
就业,是中国社会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智能社会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减少就业机会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叠加式的困难只能依靠培训增强劳动人口的就业能力、培育新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来缓解。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9.
[2]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3]卢嘉瑞.消费智能化: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J].管理学刊.2016(5):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
[5]卢嘉瑞.论时间结构优化[J].思想战线,1988(2):13-1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4.
[8]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8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02.
[10]卢嘉瑞.论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要素[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