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3-21陈诺
陈诺
摘 要:青年志愿者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对于推动青年志愿活动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对于志愿活动的认识及其践行方式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现状,特对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的意向、途径、目的、方向进行调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活动;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4 021名“小青荷”用爱心、用微笑、用真情为峰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这些青年志愿者分别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十五所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青年志愿者团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活动的意向、途径、目的及方向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本次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84份。被调查的对象,包括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的学生,各年级段分布较平衡,调查结果具有体现性。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意向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方式,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发展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随着志愿服务团体的不断壮大,它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志愿服务行动及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的意向,直接影响了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意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等待出现志愿服务的机会才会参加,积极地寻求志愿机会并且主动投入志愿服务的人数相对较少。
(二)在校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途径调查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学雷锋”的精神。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先进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辐射作用。
如何获得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在校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途径中可以看出(图1),63%的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志愿者协会、团委、学生会获得信息,25%的大學生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获得信息,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从朋友或者网络媒体中得到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
综合分析,学校团委和志愿者服务组织作为在校大学生和志愿服务活动之间的桥梁,应该加大其管理和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发布相关志愿服务信息;在志愿服务信息的宣传方式上,应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同时注重创新和管理,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校园微博平台及现场招募等更加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志愿服务。同时,高校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调查
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首先,根据调查显示,有36%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它的核心理念是发扬光大“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其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意识。
其次,数据显示有25%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才积极参与,参与动机趋向功利化。
再者,调查显示,仍有15%的大学生抱着服务社会的目的参与志愿活动,可见志愿服务精神依然能够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发展。在笔者看来,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不计得失,积极诠释志愿服务的“公益”宗旨。只有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保持“为他人服务,提升自我价值”的本心,才能在参与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四)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调查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满足了大学生奉献自我、提升个人价值的需求。近年来,尽管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逐渐接受和认同,但是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进一步的认知。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内容虽然种类繁多,但依然缺少特定的目标、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特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向做了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在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方向调查中,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占比过少。图中数据显示,只有11%的同学参加过与自己专业相关联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较高知识技能水准的社会群体,却不能够在志愿活动中发挥自身专长,无论是对社会服务还是自身锻炼来说,都显得有些“浪费”了。
三、调查总结
如今,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校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团体的中坚力量。如何发挥在校大学生在青年志愿服务中的带头作用,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质和量,是值得总结和思考的。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向,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因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不到位拒绝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及志愿者协会了解到各种志愿服务信息,只有极少数人会通过社会获取所需信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志愿者获得志愿活动信息的途径相对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直接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成效。在调查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表示,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能够在期末综合测评中加分,其参与目的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使志愿服务的成效大打折扣。
另外,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也是本次调研的要点。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专业化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发展。
学校和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桥梁,要尽可能积极负责、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有益、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广阔平台。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宣扬奉献理念,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亮.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卫建国.志愿服务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2-05-26.
[4]韩小平.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5]张素荣,刘永高.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10(5).
[6]陈翔,路艳娥.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0(218).
[7]敬枫蓉,祖霞.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