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探析

2018-03-21邓嫣嫣

青年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建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

邓嫣嫣

摘 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理解、诠释、批判就没有停止过。笔者从核心概念、发展动力、问题认识、实践指导四个方面对比考察,试图理清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思路,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根本分歧。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哈贝马斯

随着晚期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出现了重大变革。国家干预使政治不再被简单认为是经济基础之上的附属物,阶级斗争在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成为边缘性话题,现代性问题的出现等都迫使人們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新的诠释、反思甚至批判。其中,试图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根本改造的首推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努力。他从重新梳理和解读主要范畴与概念入手,企图全方位地解构和颠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社会进化理论。

一、核心概念的重建:劳动还是交往

劳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人的本质是劳动,它对人类社会的产生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再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但哈贝马斯认为随着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劳动”概念的工具理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劳动表示工具或策略行为的随意形式”。以劳动为起点的历史唯物主义势必将人类历史与人类用技术去支配自然紧密联系,生产关系被消融在生产活动中,从而动摇了传统社会的制度框架在生产力面前的传统优越性。哈贝马斯因此对“劳动”是否在人类历史中扮演基础性角色、是否具有理论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相互作用”的“交往”概念来代替“劳动”。如哈贝马斯所述“我把‘劳动或曰目的理性的活动理解为工具的活动,或合理的选择,或者两者的结合。……另一方面,我把以符合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守的规范进行的,而且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两个主体人的理解和承认。”人们借助语言进行交往活动才得以与动物相区别,而非劳动。劳动产生“技术的知识”,只能实现生产领域新的生产工具不断取代旧的生产工具。交往则产生“反思的知识”,它使人们批判地看待类的意识使其不断地从意识形态的蒙蔽中解放出来,因此,只有“交往行为”才是历史和历史观的出发点,只有“交往行为”体现了人的社会本质。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体现了主体间性和人的价值理性,后者比工具理性对人类社会的维系更具基础性意义。而马克思对相互作用和劳动的联系并没有做出真正的说明,而是在社会实践的一般标题下把相互作用归之劳动,即把交往活动归之为工具活动。其抹杀了经验科学与人的科学两者间的差异性,使历史唯物主义丧失了它的哲学价值。劳动与相互作用(交往)的根本区别成了哈贝马斯赖以建立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二、发展动力的重建:生产力还是学习

哈贝马斯从生产角度看,生产力水平代表着人类对自然过程的控制能力,它是一种目的——工具性行为,因此是与“劳动”相等同的概念。既然“交往”取代“劳动”成为历史观的核心概念,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也不能仅从生产力这一工具理性层面考虑,更何况哈贝马斯认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已经过时。

(一)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同解释

哈贝马斯认为“生产力是(a)由生产中的活动者,即生产者的劳动力,(b)由技术上有价值的知识(并且是当这些知识被运用于使生产率提高的劳动资料、生产技术中时),(c)由有效地推动劳动力、培训劳动力,以及有力地协调劳动者分工合作(动员、培训和组织劳动力)的组织知识构成。这就将马克思由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构成的生产力简化为劳动者和知识,从而使生产力的概念变成纯粹的人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知识的技能。

同样,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复杂的生产关系概念,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在分派、交换、消费领域中的关系等组成的复合概念被简化为“社会权力的划分”“机会的分配模式”“负担和补偿的有效组织”,也就是说生产关系不是人们之间客观形成的物质关系。更进一步理解就是,生产关系不再被看成是具有普适性的概念,作为一种制度结构和社会交往形式,它只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才出现。

(二)对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批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一种矛盾运动,由此才构成了人类社会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对此,在自己新的概念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生产力并不像马克思认为的那样,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能引起解放运动的潜力,尤其是如今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之后就再也不是解放的潜力了。而生产关系作为“制度结构的基础”只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才采取了经济的形式,在传统社会,它是在整个政治秩序中体现出来的,在“公平合理”“等价交换”的原则被垄断资本主义破坏后,它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政治形式中。因此,生产关系也不直接依赖于生产力。

哈贝马斯还批评道:“历史唯物主义总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轴心来重复(历史的)直线型进步和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表述生产关系的发展。”他指责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有明显的“技术至上”的科学主义色彩,而忽略了“道德——实践的意识领域”,忽略了人类社会历史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不断实现一体化的历史。因此,他反对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方式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它反映的情况是,生产力的发展管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和方面,但对社会发展的分期来说却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尺度和方面。关于社会分期的其他建议,它们遵循的原则是协作形式的区分。”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问题的机制,但并不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有碍社会一体化时才能发生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形态的变化,应该用“劳动与相互作用”这一对更抽象的概念取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用社会组织原则取代生产方式成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

猜你喜欢

重建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作为交往理解的诠释学——哈贝马斯诠释学的研究对象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