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逻辑思维发展下的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2018-03-21张霞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张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4—0463(2018)02—0112—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载体——语言,与数学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就是表与里的关系。因此,基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就成为数学教师不得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基于逻辑思维发展下的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 数学名词的学习

数学名词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关键词,因此,重视数学名词的学习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对数学名词的学习,要先给出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最终形成概念,之后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能灵活运用概念。

例如,学习“正比例的概念”时,将概念分解成三层: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方向相同);三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在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按照这三个层次逐一阐述,缺一不可。这样在后续学习“反比例概念”时,学生也会自觉地将反比例概念分成三层,并与正比例的概念加以对比,找出联系与区别。

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新课标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低龄的儿童,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限。为了在有限的课堂里完成上述的任务,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复杂的过程条理化、清晰化。

例如, 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解题的过程总结为以下的步骤:1.找:找定量;2.判: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3.列:根据比例关系列比例式;4.解:解比例;5.查: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让学生按找、判、列、解、查五个字来分析、思考、讲解,经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知识的对比与联系

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例如,对于“分数应用题”,学生学不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对于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二是忽视了知识的联系和对比。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一加强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又可以表示分率的意义辨析;二是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可以出示这样一组题目:“100千克的2倍是多少?”“100千克的0.5倍是多少?”“100千克的■是多少?”让学生加以对比。这样实际上把分数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整数、小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弄清算理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

四、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

对于4~6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材的呈现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时,逐渐增加了数学语言的比重。增加的数学语言,教师要求学生要熟记并且会灵活运用,概念、公式要脱口而出,记忆准确,概念中的重点词要勾画出来,并重点解释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表述。

例如,“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这个概念中的重点词就是“未知数”、“等式”,要让学生知道判断式子是否是方程,就要依据这两个重点词。

五、增加阅读,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后,笔者要求学生将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几种方法结合典型例题总结归纳后,写成小论文全班交流。指导学生从组合图形的概念提出总起,逐条介绍合并求和法、去空求差法、添加辅助线、平移法、翻折法等解题方法,结合自己作业中遇到的典型例题逐一讲解,总结学习的经验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小论文完成后在班中进行交流,并在班级qq群里加以展示。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