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副班长受贿是怎样炼成的

2018-03-21张全林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副班长班干部权力

张全林

只有7个学生的班级,不能算大班额。在管理上,不好说老师顾不过来。发生这样的恶劣事件,又不是偶尔所为,老师竟然没发现,说其失职并不为过。这中间是否存在渎职行为,尚不得而知,至少嫌疑是在的。据受害学生说:“副班长会把情况汇报给老师,老师就会体罚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让他们蹲马步,或让其他同学用扫帚打背、打屁股,狠狠地打。”传达出的信息是,老师体罚学生,而且程度不轻。老师当起了甩手大掌柜,检查、抽查作业之类的事完全交给班干部,从不核实。学生没有足够的钱给副班长,在检查作业时作业就直接被撕了或扔了。给钱,不合格也能过;不给钱,合格也不能过。管理如此混乱,恐怕不是用失职可以交代过去的。事情败露了,仅把校长免职、班主任老师调离了之,可见薪水拿得也太容易了。

教师失职或渎职是这个事件的根源。小学生的世界应该是很单纯的,但也不可能避开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任何一個社会,都会产生权力。而权力的监督,必然来自权力的赋予者。“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监督的不作为,权力才可能为所欲为。从政治生活到班级事务,概莫例外。老师应尽责任的丢失,是恶果的始作俑者。

“官本位”雾霾飘散到校园,很值得反思。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四成小学生长大想当官。《南方都市报》记者曾随机采访过32名小学生,有八成孩子表示,希望自己能当班干部,哪怕是小组长或科代表。有些家长也十分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当官,甚至走后门、送小礼,也要弄个班干部让孩子过把瘾。究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让孩子得到锻炼,而是看到当班干部的好处。无利不起早,如,当了班干部的学生更有机会获评三好学生,或为升到好一点的学校增加筹码。既然是奔着占便宜去的,就不会把心甘情愿为同学服务放在首位。一些老师为了省心,过分依赖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客观上滋长了学生的权力膨胀。

不管是那个副班长的家长,还是受害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监管都存在缺失,至少是没有尽到外部监督的责任。自己的孩子长期从家里偷钱,或拿了钱却没去吃早饭,如果是一个有心的家长,肯定会到学校寻找答案的。遗憾的是,这些家长从没有多问“为什么”。如果那个副班长的父母足够关心孩子,应该不难发现个中异常。受害学生在学校遭到这样的对待,肯定会有一些行为上的非常表现,如果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也不难发现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谁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作为父母,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关心孩子,保护孩子,是孩子美好童年的根本保障。即便法律再健全,学校再给力,仍然需要父母多留一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才会是幸福的。学校发生这样极端恶劣的欺凌事件,怪孩子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反思的是成年人。

猜你喜欢

副班长班干部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我的竞选旅程
“副班长”上汽加入新能源“补习班”阵营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论副班长递进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