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数据产业基础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2018-03-21张太平
张太平
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以发展数字经济为战略统领,贯通和融合发展三次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大数据在线模式为物联平台,以智能制造为动能,以分享经济为方向,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社会形态。如同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生产要素一样,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早期大数据交易主要关注单纯的数据交易,现在则囊括了数据融合、数据增值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正由信息数据向价值数据转变。大数据的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提供数据方面的创新服务,推动产业朝着生态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不仅在于掌握海量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海量数据的专业分析及应用,借助大数据可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和形态,催生新业态、创立新模式,推动经济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在互联网下半场,就是利用大数据,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接近19%,占GDP的比重超过30%,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接近70%,数字经济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G20峰会上指出,我们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国是经济大国、互联网大国,也是数字经济大国。发展数字经济,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历史规律的发展要求,是着眼全球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立足國情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内在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意义重大,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按照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内蒙古的战略要求,内蒙古通过强化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应采取如下重要战略举措。
强化信息化综合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基地为重点,构建高速、移动、泛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光纤宽带和移动宽带网络的演进升级和广泛应用。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的部署和应用,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面向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工业及多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传统产业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提供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和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加快建设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通信骨干网络,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改造升级和大规模商用。
加强信息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瞄准内蒙古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引进和应用网络发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天地一体信息网络、新型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移动通信、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率先应用。推动相关技术融合创新突破,促进数字技术与垂直行业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推进机器人、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等交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超前应用,带动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和产业链条式应用。积极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分类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建设,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
强化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作用
抓住内蒙古被批准为国家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承担好国家在推动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等方面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围绕形成技术先进、共享开放、应用广泛、产业发展、保障有力的大数据发展格局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国家级、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建成立足内蒙古、服务京津冀、辐射全中国的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推动数字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研发应用、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培育相关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构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系统
把握数字经济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建立产业与应用合作联盟,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软硬件企业、内容厂商、投资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以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数字技术开发应用协同攻关,鼓励龙头企业构建跨境产业链体系。在优势领域率先建立大数据融产业应用系统,加快促进大数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数字经济创新项目的培育孵化支持力度和产业应用推广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队伍素质。通过政府搭台、政策支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企业做长、做大、做强产业链条等方式,构建相关方面有机对接、协同运作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高端化
工业数字化是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突出内蒙古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系统融合信息综合技术和相关产业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端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产业和监管三大体系。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形成不同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打造产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
实现新兴产业信息化智能化
把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重点。在优势领域引进、开发最新技术,加速实现产业化,培植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强的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新兴产业都要高起点直接配套采用最先进的产业生产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大力引进、研发和应用最新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兴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配套技术,保证内蒙古特色新兴产业占领技术和产业制高点。
加快服务业数字化现代化步伐
突出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网络平台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加快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步伐。大力发展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服务业、生产和市场服务业、个人消费服务业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信息化、网络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紧紧圍绕文化强区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创新文化旅游业态,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以数字化手段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农牧业数字化是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农牧业将地理信息系统、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牧业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农牧业生产全过程监测,以实现对农畜产品生产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信息获取,对农牧业生产中的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牧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目的。一是构建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产业模式,实现农牧业经济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信息化。二是构建发达的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的农牧业线上线下融合生产体系,实现高效协作。三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农牧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为农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推动力。加快建立网络化数字农牧业技术平台,在农牧业信息标准体系、信息采集技术、资源数据库、虚拟设计技术、远程诊断教育、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宏观监测等系统研究和应用上加快步伐,形成数字农牧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农牧业信息化和农牧业现代化。
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通过资金、项目、用地、税收、规划等政策支持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各项工程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破除行业和地域壁垒,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激发各类主体的发展动力。建设具有地区民族特色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的数字经济示范小镇,打造国际数字经济大会品牌,聚合数字经济资源要素,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