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2018-03-21侯应高昝福云周丽萍云南省罗平县农业局
侯应高 昝福云 周丽萍/云南省罗平县农业局
(一)流行特点
1.仔猪黄痢主要感染出生后几小时至1周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同窝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可达90%以上,不同窝之间仔猪发病差异较大;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严重,以后随胎次的增加,发病情况有所减少;该病常年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或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卫生环境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由粪便排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乳头、皮肤和周围环境、用具,造成仔猪吮乳或舐食时感染。
2.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较多见,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同窝仔猪发病轻重程度不同,一般发病率为50%左右,死亡率较低;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状况关系很大,在冬、春季节气温剧变,阴雨、潮湿、保暖不良,母乳不足或过多,母猪饲料突然变换及其它应激因素都会诱发此病。
(二)临床症状
1.仔猪黄痢。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多在6~12 h左右突然一窝仔猪中有1~2头发病死亡,随后其它仔猪亦相继发病,排黄色糊状稀便,常含有小气泡或凝乳块,有腥臭味,肛门冒出稀粪,次数频繁,肛门松驰,不由自主流出稀粪,病猪迅速消瘦、衰竭昏迷而死亡。
2.仔猪白痢。一窝仔猪常有1~2头首先拉稀,开始为浆糊样粪便,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但精神不振,怕冷,逐渐消瘦,拱背,毛皮粗糙无光,发育迟缓;病程3~7 d,个别严重的多在1周左右脱水而死亡。
(三) 诊断
1.仔猪黄痢。一般1~3日龄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便,同窝仔猪相继发病,死亡率达50%以上,而母猪健康无异常,可做出初步诊断。
2.仔猪白痢。一般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在2~3 d相继发病,排白色浆糊样稀粪,病猪体温不高,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等特点,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临床上诊断仔猪黄、白痢时,应注意与仔猪红痢、猪痢疾及病毒性腹泻等病的鉴别。
(四)综合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严防引种带入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起该病的暴发。
2.抓好母猪产前及产后的管理。产房在使用前2~3 d要用0.1%高锰酸钾或高效无毒无刺激性的消毒药彻底进行冲洗和消毒;并做好母猪产仔前乳房皮肤的清洗和体表的消毒;母猪哺乳期间禁止突然更换饲料。
3.做好仔猪的保暖、防寒。产房应保持干燥,温度应保持在20℃~25℃,保育箱中温度保持在28℃~30℃,注意通风换气,保持产仔舍空气新鲜。
4.加强仔猪饲养管理。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并尽量保持乳汁充足;仔猪7日龄开始用优质乳猪颗粒料进行诱食开料。
5.免疫预防。目前已有多种预防仔猪黄、白痢的疫苗可供选用,初产母猪场及发病较严重的猪场应在母猪产前40 d和产前15 d用K88、K99双价或K88、K99、987P三价灭活基因工程苗各接种1次。
6.药物预防。母猪产前3 d开始用白头翁散或苍术香连散,每天30~50 g连喂5~6 d。初生仔猪食乳前或诱食同时加喂益生菌类(如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但此类药物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在仔猪出生后3~5 d每头仔猪注射牲血素1~2 ml,增强仔猪抵抗力。
7.药物治疗。对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经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较注射的治疗效果好。因仔猪患黄、白痢病时严重脱水和肠毒素作用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1)灌服或让仔猪充分饮用口服补液盐(配方是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000 ml)溶液,应1天多次,药液要现配现用,保持新鲜无污染;
(2) 每头仔猪口服或灌服阿托品或654-2(山莨菪碱)1 ml+抗菌素(痢特灵0.5 g或氟哌酸2 g);
(3)肌注抗生素复合制剂(2.5%恩若沙星1 ml+VC 1 ml+阿托品0.5 ml+VB10.5 ml),一日两次,连用2 d。
对仔猪黄、白痢病的治疗往往是被动性的,尤其是仔猪黄痢病,由于大肠杆菌的毒素强烈等原因,发病急,病势重,病程短,治疗效果大多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所以仍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