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痘的流行特点与防制

2018-03-21张贝贝张红军陈红彦张强李成超河南省浚县畜牧局

兽医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痘疹鸡痘痘病毒

张贝贝 张红军 陈红彦 张强 李成超/河南省浚县畜牧局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在大型养鸡场易造成流行,可使鸡增重缓慢,消瘦;产蛋鸡受感染时,产蛋量暂时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卫生条件、营养不良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对雏鸡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病原是鸡痘病毒,属禽痘病毒的一种。鸡痘病毒呈砖形,具有痘病毒的典型结构。由一层外膜包裹着侧体和两面凹陷的含基因组类核。病毒繁殖的主要场所是鸡的皮肤、毛囊和粘膜的上皮细胞。鸡痘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干燥有强大的抵抗力。上皮细胞屑片和痘结节中的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年,阳光照射数周病毒依然有活力。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常用浓度在10 min内可灭活病毒。

二、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可以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雏鸡最常发病,雏鸡时常大量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一般在秋季和冬初容易发生皮肤型鸡痘,在冬季易发生粘膜型鸡痘,在肉用仔鸡中夏季也常发生鸡痘。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是病鸡脱落和碎散的痘痂。病毒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蚊虫等吸血昆虫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后即带毒,带毒时间可长达10~30 d,此时易感的鸡被带毒的蚊虫刺吮后可感染,这是夏秋季节流行鸡痘的重要传播途径。啄毛、交配、打架等造成外伤,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营养不良、体表寄生虫、缺乏维生素和饲养管理不当可使病情加剧,如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可造成大量死亡。

三、症状

鸡痘的潜伏期4~10 d。根据鸡的症状和病变,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1.皮肤型。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毛稀少部分,特别是在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等部位,产生灰白色的小结节,逐渐成为带红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绿豆大痘疹,呈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的干硬结节,有时和邻近的痘疹融合,形成干燥、粗糙的大的疣状结节,以后慢慢脱落,留下灰白疤痕。一般没有全身性症状,但病重的雏鸡出现精神不振、不吃料、体重减轻等现象,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2.粘膜型。病初期为鼻炎症状,病鸡精神萎顿。鼻液开始为浆液性,后转为脓性。2~3 d后,口腔和咽喉等处粘膜发生痘疹,初期为圆形黄白色的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面。如果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出血的溃烂面。随着病情发展,假膜慢慢扩大和增厚,阻塞在口腔和咽喉,病鸡呼吸和吞咽困难,时常张口呼吸。由于吃料困难,体重减轻,有的病鸡窒息死亡。有的病鸡鼻、眼部受到侵害,眼和鼻孔里流出水样分泌物,以后成浓稠的脓液,病情稍长,眶下窦有炎性渗出物蓄积,眼肿胀,能够挤出干酪样的物质,有的可引起角膜炎而失明。

3.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同时受到侵害,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相似。口腔粘膜的病变有时可蔓延到气管、食道。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病鸡的冠、肉髯及其他无毛部位的结痂病灶,以及口腔和咽喉部的假膜可以不难诊断。实验室检查可用病料的无菌悬液(1∶5)划痕接种易感雏鸡或9~12日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5~7 d后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鸡胚绒毛尿囊膜出现典型痘斑。

六、防制措施

1.鸡痘疫苗接种。用鸡痘刺种针或消毒过的钢笔尖蘸取稀释的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2下。刺种3~4 d后,检查刺种部位出现红肿,随后产生结节并结痂,2~3周痂块脱落。如不结痂,必须重新接种。免疫期5个月左右。免疫接种一般在春秋进行,或根据免疫程序、当地流行情况确定接种时间。

2.平时的卫生防疫措施。加强鸡舍及环境的卫生管理。尤其要灭蚊,应及时清除孳生蚊虫的污水、杂草,钉好鸡舍纱窗,使用灭蚊药杀死鸡舍内和环境中的蚊子。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及时对病死鸡和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鸡舍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密度不能过大,防止拥挤。控制好鸡舍的温度、湿度,给鸡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饲料营养应全面,防止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及时修理笼具,防止竹刺、铁丝等尖锐物刺伤鸡的皮肤。对出现外伤的病鸡及时用5%碘酊涂擦伤部。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痘疹鸡痘痘病毒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混合型鸡痘的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
鼠痘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