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怕冷症临床体会

2018-03-21向其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气脾土火气

向其兴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针灸一科,重庆 404000)

怕冷症是以机体寒热调节障碍失衡、产热不足、并对外在寒冷刺激耐受功能低下,而表现的躯体常年难以忍受寒冷、并伴有畏风、自汗等症状的病症[1]。笔者以清末民初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为指导用针灸治疗怕冷症效果满意,现整理3例报道如下。

1 右下肢怕冷案

陈某,女,54岁,2017年7月12日初诊。2年前患者自绝经后开始出现右下肢怕冷,以右膝关节及小腿部怕冷为主,严重时感觉似如冬日寒风灌入关节,夏日从不吹空调、电扇,甚至出门也需穿棉裤或佩戴护膝,右小腿抽筋,左胁肋部胀痛,腹胀,神清,身体瘦削,精神焦虑,纳差,眠可,便溏,小便正常。症见右下肢怕冷,右小腿抽筋,左胁肋部胀痛,腹胀,神清,精神焦虑,纳差,眠可,便溏,小便正常。查体:T 36.8℃,余生命体征正常。血常规:白细胞5.5×109/L,甲功5项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左关脉弦,双尺细弱。诊断:怕冷症,肝郁脾虚肾阳虚。治疗以圆运动理论为指导的针灸治疗。取穴左侧太冲穴、左侧阴陵泉穴、中脘穴、右侧足三里穴、右侧太溪穴。右侧太溪穴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后温针留针30min,其余四穴均平补平泻,中等刺激强度,留针30min,日1次。连续3日,右下肢怕冷消失。

按:彭子益的人体圆运动理论认为,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西方降入北方,再由北方水中升出东方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在右,肝经的作用在左。必胆经降入下部水气之中,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肝经有病,诊在左脉,左腹有病,治在肝经。肝胆主筋,人身处处是筋,处处有疏泄作用[2]。四诊合参:肝经有病,诊在左脉,合于患者,则左关脉弦。左腹有病,治在肝经,合于患者,则左胁肋部胀痛。肝胆主筋,人身处处是筋,合于患者,则右小腿抽筋。肝郁则全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水中火气不足,针灸选穴太冲穴。太冲穴为肝经原穴,是足厥阴肝经乙木之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四肢部的腧穴,针刺太冲穴使肝气得以疏泄。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胀、纳差、便溏、身体瘦削。脾虚则全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针灸选穴阴陵泉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为脾经五输穴之合穴,可升脾气;中脘穴居人体胸下脐上之际,为八会穴之腑会,可运旋中气而调节一身之腑气通降;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可降胃气,胆随胃降,肝胆同秉大气木气而生,肝升胆降则木气运动自圆;脾胃同秉大气土气而生,脾生胃降则土气运动自圆。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2]。绝经后肾阳不足,相火的本气少,燔灼不及,则右下肢怕冷,便溏,针灸选穴太溪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封藏相火,肾水封藏无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温针可温补相火之本气少,同时助脾土之气上升。

木气有疏泄作用,火气有宣通作用,金气有收敛作用,水气有封藏作用,土气有运化作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滞轴停,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人身十二经气的圆运动为足之三阴从足走胸,主升;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主降。此法升足三阴经中太阴、厥阴之气,降足三阳经中阳明之气,温足少阴经以滋相火,有升有降,阴阳五行相交,一气周流,圆运动得复,故怕冷得以治愈。

2 全身怕冷案

胡某,女,68岁,2016年12月16日初诊。10余年前开始出现全身怕冷,冬天更甚,腰膝冷痛,神疲乏力,喜热饮,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左脉沉尺无力,右寸脉濡缓,关脉弦紧,尺脉沉细。诊断:怕冷症,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高久病,命门火衰,机体失于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寒从内生,则全身怕冷;肾阳虚衰,腰为肾之外腑,肾主骨生髓,则腰膝冷痛;阳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则喜热饮;便溏,小便清长乃阳虚不能气化水液也。根据圆运动理论针刺选穴中脘穴、双侧足三里穴、右侧太溪穴。中脘穴、右侧太溪穴针刺得气施以捻转补法后留温针治疗。双侧足三里穴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留针30min,日1次。2天治疗后全身怕冷明显减轻,1周后怕冷基本消失。

按: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气是人一身之气升降出入的动力,中气如漩涡,运转产生气的升降沉浮。中气的漩涡不断聚集能量,聚则成形,散则化气。中气运旋带动四维气机升降,木气升发,火气宣通,金气敛降,肾水封藏。圆道周流,循环往复,则不病寒。温针中脘穴、留针双侧足三里穴补脾土之阳,通胃气使胃气得降,中气能圆旋,轴运轮行,四维升降循环周流,不断补充中气,使中气充足,即轮运轴灵。年高久病,命门火衰,肾阳虚衰,肾中相火之气燔灼不及,温太溪穴以滋肾阴补相火之气,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3 上热下冷案

杨某,女,46岁,2017年06月16日初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上半身怕热,伴咽干咽痛、喜饮而渴不解,腰及小腹以下怕冷,腰膝冷痛,眠差,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肺肾阴虚 上热下寒证。肾中藏水火二气,火气藏于水中,水不足则水气不能包藏火气,火气直冲上越,肾经系咽喉,火气上炎,则上热,咽喉干痛。肾火煎熬肾水,水更不足,火无所依,水火俱虚,则下半身怕冷。以圆运动理论为指导的针灸选穴。左太溪穴、左三阴交穴、右孔最穴、右足三里穴。留针30min,日1次。治疗12天症状消失。

按:左太溪穴滋阴补肾水,水润涵养肾中相火,则火不至太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左三阴交穴为左三条阴经相交穴位,人身左主升,肾中相火上温脾土,脾土运化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孔最宣肺,肺金收敛,相火经敛降藏于水中。人身乃一小宇宙,人身之气循环不息,相火亦循环不息,以滋肾阴为主,有水则火不至于太大,水越足则藏火更足,循环于全身之火方可运动不息而自成圆运动。

4 总 结

怕冷症主要是以自觉怕冷、畏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病症。诊疗中应当中西医结合,需先排除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明确病因导致的怕冷。用中药辨证论治,以圆运动为理论的针灸治疗,为怕冷症提供了一项新的诊疗措施,更加深入的理解彭子益的圆运动理论,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另外,对于局部怕冷者应该用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审因施治,辨证论治,不可盲目的以哪里怕冷就治疗哪里,勿忘人身乃一小宇宙,人体自成一圆运动,运动圆则不怕冷。

猜你喜欢

中气脾土火气
火气
吃出“火气”怎么办? 6个食疗小妙招巧应对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健康月历
运用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从“中气”论治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张火丁:莫道染尘烟火气,依然春闺梦里人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
《四圣心源》“中气”概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