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服务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的方式初探
——以心理旅游市场为例

2018-03-21刘子潇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工作者旅游

刘子潇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上海 200433)

心理服务目前在中国仍然处于一方面需求量很大,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较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和各行业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一个比较矛盾的境地。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心理旅游可作为一个较好的切入口,因其目标市场广阔,对专业心理工作者有硬性需求,已有部分市场雏形乃至尝试,同时可以创造较好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 心理旅游的内涵界定

在讨论心理服务如何进入心理旅游前,需要先对心理旅游的内涵进行辨析和界定。2002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心理学系的杨霞教授与旅行社合作,共同完成了江西婺源的“清心之旅”,揭开了心理旅游的序幕。在旅途中杨霞教授通过开设心理讲座、自信力训练等方式,使队员们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中释放压力,调整心态,陶冶身心。“心理旅游”的概念随之被中国学者提出。“心理旅游,这是中国心理学提出的新概念,在美国还没有这样的说法。”美国执照心理医生张源侠博士这样说道。而心理旅游活动被认为区别于传统旅游活动的关键就在于融入了专业心理工作者提供的心理服务[1]。

十几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对心理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根据学术研究的方向将心理旅游分为两种取向:旅游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2]。本文则依据心理旅游的功能进行划分,其中一种主要强调心理旅游的治疗功能。陶明达认为,心理旅游是把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心理咨询与治疗于旅游活动之中的一种心理咨询。它提高了旅游者的旅游满足感和精神需求,特别是在矫治厌学、网瘾等不良心理与行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是一种新的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形式[3-4]。王晓乐则认为,心理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为实施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实施手段,以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新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心理旅游通过创设回归自然,降低压力的情境,在心情放松的前提下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从而达到放松心情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5]。

和心理咨询有治疗性功能观点和发展性功能观点一样,也有另外的学者提出心理旅游不仅可以在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中开展治疗性的心理旅游,同样可以针对广大正常游客,开展发展性的心理旅游。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陈启新提出,心理旅游就是将以团体心理咨询为核心的心理服务项目融入户外旅游活动之中,达到开发潜能、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者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促进游客心灵有效成长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1]。

对于这两种观点,后一种将发展性功能纳入其中的观点更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首先,现在心理服务领域的大趋势已经在从问题取向逐步转为发展取向和积极取向,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和治疗兼顾;国内也已经有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旅游学当中,提出心理旅游应关注旅游社区的居民福祉,聚焦旅游与游客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关注日益庞大的老年旅游群体[6]。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强调在新世纪,心理学应关注普通人,而不仅仅是狭隘的心理障碍人群;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积极心理,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更要致力于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7-8]。可见,将发展和积极取向纳入心理旅游是符合心理学发展的主趋势的。其次,考虑现实的社会情况,心理障碍患者在中国社会仍然遭受普遍的误解乃至歧视,所以这些患者在求助个案时尚且要再三考虑不被他人知晓,若是定义心理旅游是针对心理障碍人群,那这些人出游时的隐私比个案咨询难保障得多,毕竟要接触公共场所和大众人群,这对于心理障碍者的隐私保护和整体治疗效果都造成不好的影响,但若将发展性纳入则无此问题,还会对心理障碍人群有普遍化的疗效因子。再次,考虑目标市场,将发展性纳入,目标群体几乎可扩展到所有人群,目标市场扩大,不仅能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专业心理工作者提供更多岗位。

2 专业心理工作者介入心理旅游的方式

将心理服务融入旅游活动,是心理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关键。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宣传、心理教育、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同时可以对个人、家庭、团体和组织进行工作,包括个人咨询和团体咨询的形式[9]。从目前心理旅游的研究和应用来看,主要的方式为由心理咨询师陪同,组织心理团体咨询。虽然这样的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操作和应用研究,包括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10]、老年人群体[11],但这样的方式也被研究者发现过于单一,不利于心理旅游的进一步普及[12]。因此,扩增心理服务的方式是一项重要工作,即将心理宣传、心理教育和心理测量同时融入心理旅游中。其中心理宣传作为前期宣传,可通过公众号运营,最好是通过心理学领域的大V及比较成熟的心理学平台进行宣传;而心理教育完全可以作为心理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游的途中,针对此次旅游群体感兴趣的心理话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以心理讲座等形式进行开展;心理测量作为相比前二者专业性更强的心理服务,运用于心理旅游的筛选、前后测、帮助旅游群体认识自己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心理测量则可以和专业的心理测量公司合作;最后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因为旅游的形式不便于个人咨询的开展,团体咨询的方式确实是更适合心理旅游的方式,但在目标人群上同样可以扩展,目前在心理旅游的细分市场上,除了以年龄特征进行市场细分,将在校学生、白领和老年人作为细分市场外,还可以以社会团体归属进行市场细分,包括家庭成员团队、单位员工团队[13]等细分,增加细分市场,丰富团体形式。

3 专业心理工作者介入心理旅游的SWOT分析

3.1 优势

将心理服务的专业性融入心理旅游中,是心理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关键,同时也是专业心理工作者介入心理旅游的最大优势。在陈启新对一项覆盖学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的问卷调查中,面对“您认为心理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这一问题,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旅游中必须有持证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主持心理服务工作(62.87%),必须由旅行社和持证的专业心理工作者联合开发和实施(47.03%),必须含有团体心理服务活动(42.57%)[14]。因为大众普遍以持证作为专业认证的标志,可见心理旅游的目标人群对于心理旅游的专业性非常关注,是他们认可心理旅游最重要的原因。那些切实希望将心理服务知识用于助人的人群,不仅会努力考取心理咨询师证,还切实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心理服务学习和训练,心理咨询师证书加上充分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让这部分专业心理工作者在表面上得到认可(证书),更能在实际的心理服务过程中,在进行心理教育、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帮助心理旅游的目标人群,得到目标人群的切实认可。

3.2 劣势

专业心理工作者拥有独特的专业性优势,但在心理旅游需要的其他资源上却非常匮乏,包括资金、人脉、渠道、政策、市场等资源均非常匮乏,因此,专业心理工作者需要通过和旅行社合作,获得基金公司投资,拉拢具有相应资源的人进入团队等方式来获得这些资源。

3.3 机会

3.3.1 市场发展潜力大

目前旅游市场仍以传统旅游为主,心理旅游的市场处于几乎空白的境地,而现代人心理问题呈一个上升趋势,且随着心理宣传和教育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旅游成本降低,旅游也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度假方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3.3.2 资源拥有者愿意投入

对于资金拥有者来说,比如风险投资者,将热钱投入目前火热的市场是其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旅游市场无疑是其中之一,而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肯定有机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对于市场资源拥有者来说,比如旅行社,为了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样有很强的意愿开发不同的旅游方式。对于政策资源拥有者,即政府来说,旅游业本就是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心理咨询行业也是政府政策支持的行业,二者若能有机结合,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没有理由不进行支持,若是将该地的旅游资源和心理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肯定是有益无害的,政府也会对此进行政策支持。

3.4 挑战

机会往往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就是挑战。对于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机会,相应的挑战即是市场目前发展很不完善,第一批进入该市场的工作者肯定有较高的风险。此外,对于资源拥有者愿意投入的机会,愿意投入,也就意味着有期待,投入越大,期待越高,因此,心理旅游能否很好地满足投资者、旅行社和政府等多方的期待,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下,心理旅游很可能会把营利作为首要目标,而把助人放在次要目的,这很可能和专业心理工作者的理念发生冲突。如何调和这种冲突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挑战,这不仅是在心理旅游中可能发生的,也是专业心理工作者在投入到任何市场领域都很可能会碰到的挑战。对于这一点,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可能有:第一,专业心理工作者自己创立心理旅游服务的公司或者NGO,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努力申请天使基金的投资,从而避免投资方的投资回报和收益压力;第二,和比较成熟的旅行社合作,且该旅行社愿意将一块业务专门用来试验心理旅游产品,以打出品牌和社会效应为第一目的,长期营利为第二目的,可以减轻短期营利压力,同时有更多时间进行尝试和改进心理旅游的各种方式;第三,和当地政府合作,得到政府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将当地政府的某些旅游资源专门开辟用来进行心理旅游,创建当地旅游特色,政府的投入会以社会效益为更多衡量标准,而不只是经济效益,也可以作为尝试的一种方法;第四,当然,更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和其中的双方或者三方进行合作,一方面更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得到的支持更加系统和全面。

除了外在挑战,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内在挑战。诚然,以上构想的蓝图很美妙,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这都需要建立在进入该市场的专业心理工作者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还要落实在心理服务的专业领域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和工作,能够将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让心理服务的质量有较好的保证,也才能让心理服务在这些领域内有一个较好的口碑,同时也才能提升心理服务在社会上的声誉。

[1]陈启新,丁曼花,冯耕耘. 心理旅游产品初论[J]. 旅游研究,2013,5(1):24-29.

[2]申自力,刘丽琼,高元锐. 心理旅游的本质、消费特性及潜在消费人群分析[J]. 旅游论坛,2014,7(3):69-72.

[3]陶明达,王美红. 心理旅游在矫治学生不良心理行为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7(8):49-52.

[4]陶明达. 心理旅游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48-452.

[5]王晓乐,宫婷婷.心理旅游在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1):233-234,236.

[6]吴茂英,Philip L Pearce. 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J]. 旅游学刊,2014,29(1):39-46.

[7]Seligman M,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8]Seligman M. Authentic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ment[M]. New York: Free Press,2002.

[9]陈启新,雷国营,谭军,等. 论心理旅游的内涵及其产品开发策略[J]. 旅游发展研究,2012(3):71-74.

[10]张卓业. 心理旅游在调适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2(3):171,185.

[11]赵敏燕,刘兴东,康新瑞. 老年人心理旅游市场调查及产品设计:以昆明市为例[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1):11-15.

[12]程丹,赵翔. 心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0):139-140.

[13]张亚卿,褚秀彩,刘艳红,等. 心理旅游的市场细分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3(2):101-104.

[14]陈启新,雷国营,谭军,等. 心理旅游产品的需求预测与开发调查:以宜昌市为例[J].旅游发展研究,2013(3):23-26.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工作者旅游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旅游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