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本土化路径探析※

2018-03-21帅军霞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土化应用型案例

帅军霞

(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全球化”强调在市场与科技力量支持下,全球商品、消费乃至文化、价值观和各地人们的行为模式的趋同化,“本土化”是相对“全球化”而来的另一趋势和潮流,是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1],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是立足本土社会,对异域文化的自主借鉴与内化,是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过程。[2]“本土化”旨在保存民族特色,避免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被殖民化。在本土化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本土化也正是对民族教育的保护与传承,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弱化民族烙印。

本文中的“本土”主要指教学区域。“本土化”主要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在授课时,重点在于“本土人”用“本土方式”研究“本土问题”。所谓“本土”指教师与学生所在的“教学区域”;“本土人”指本土的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本土方式”是适合“本土人”风俗、文化、习惯的教学模式;“本土问题”即本土区域内旅游管理相关问题。

1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1.1 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

在高等教育系统定位中,地方应用型高校明确定位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教育部还明确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3]在这种大背景下,专业建设必须符合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也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积极推进教学本土化,为地方培养并输送合格人才。

1.2 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性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除了通适性特征外,还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尤其是旅游规划方面的课程如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特色明显,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差异和联系。而我国幅员辽阔,地貌、气候等复杂多样,旅游资源的发生、分布各具特色,旅游业发展也千姿百态,旅游开发、管理策略也特色鲜明。因此,为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性特征,让学生对地方旅游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必须实行教学的本土化。

1.3 契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地方应用型高校本土生源一般都占有相当比重,毕业生本土就业率也较高,为了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要求教学的本土化。以河南省许昌学院为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95%来自河南省内,毕业后近85%的学生会返回家乡就业或者在河南省其他市区就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深刻掌握河南省的旅游情况。实行教学本土化,能够充分强化本土的地域特征,让学生对本省旅游业态、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打好就业基础。

1.4 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实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全国范围的旅游管理内容讲解外,还会深入挖掘本土问题,从本土旅游行业入手,分析本土旅游业态的形成原理和管理方法,让学生深刻了解本土的旅游业特色。可以为学生营造亲切熟悉的乡土氛围,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体现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价值。

2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本土化的实施难点

2.1 缺少本土化教材

目前旅游管理的专业教材很多,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应用型精品规划教材”等,但无一例外都是立足全国和全行业来编写,缺少本土性教材。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没有立足河南省的本土教材,更没有许昌市本土性教材。这一现象从《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可以看出,目前全国有多个版本的教材,有黄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有吕玉琴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另外还有罗兹柏版、刘振礼版等等。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基本都着眼于全国,而非地域本土,郑州大学版的《中国旅游地理》也如此。因此,缺乏合适的本土化教材也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本土化。

2.2 缺少本土化案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教师需要借助大量的案例推进教学。如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策划和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均需要通过案例剖析,让学生体会课程精髓。但是旅游管理课程又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个案例所阐述的事件其产生、发展和最终结果,都和所在地的自然、人文背景息息相关,案例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本土化案例分析,拉近案例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方便学生领会案例的借鉴意义。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能够用于旅游管理课程教学的、规范的、系统的各省本土旅游案例集,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本土化。

2.3 缺少本土化“双师”

由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应用人才培养教育,实践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师资需求也从“学历文凭”提升到“素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本土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本土实践经验,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行业经验,更缺少本土实践经验。因此,缺少在行业浸泡多年、深刻了解本土旅游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旅游管理课程本土化教学的主要难点之一。

3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本土化的实施原则

3.1 课程设置立足本土需求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本土化教学,地方应用型高校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立足本土需求。课程的开设需要“从出口看入口”,开设的课程需要符合本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地方旅游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只有宏观层次的课程设计立足地方需求,才能有效进行本土化教学。

3.2 教学内容凸显本土特色

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是教学本土化的落脚点,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增加本土知识的比重,以落实教学的本土化。以许昌学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为例,在讲解旅游资源时,除了讲解全国的此类资源外,还要多讲解河南省、许昌市此类型的旅游资源,二者进行对比教学。同时在辅助案例方面,多选择河南省或许昌市的旅游业案例。例如旅游策划课程中的会展策划章节,教师可以选择“鄢陵花木博览会”“许昌三国文化周”等会展节事进行分析。

3.3 科学研究服务本土经济

本土化教学的关键点之一是本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的科学研究结合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教师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本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动态,了解本土行业的需求,积累丰富的本土实践案例,才能更好地培养本土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积极鼓励教师立足本土旅游业问题申报科研课题,以实现教研相长。

4 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本土化的实施路径

4.1 制定本土化培养方案

教学本土化是体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切实推进教学本土化,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有必要将本土化写进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度加以保障。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增设本土性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以许昌学院为例,针对学生河南本土就业,以及河南省历史文化厚重的特点,可开设河南旅游地理、河南旅游文化等选修课程,向学生讲解河南的武术文化、姓氏文化、花卉文化,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等旅游资源的鉴赏和开发,增加学生对本土旅游的了解,方便学生本土就业。

4.2 确定本土化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中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有权威指导和约束作用。但我国高等教育除少数公共政治课程以外,大多数课程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指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课程大纲由院校制定,这赋予了高校较大的自主权。因此,需要厘清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本土旅游业的认识,培养本土应用型人才,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由教学委员会制定本土化的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讲课内容,从教学大纲的高度保障本土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3 编写本土化教学素材

4.3.1 编写本土化教材

教育本土化的内涵之一是教育的特色化,为了体现本土的区域特色,迫切需要编写本土化的教材。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许昌学院为例,目前市面缺少体现河南地域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而许昌学院教师拥有多年的授课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可以鼓励教师自编本土化教材,并由学校基金拨经费出版。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可以结合课程群建设,精简重复的理论部分,详讲部分增加河南、许昌的比重。例如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旅游资源部分,既放眼全国,写明旅游资源的共性;又聚焦河南、许昌,分析个性和特性。

4.3.2 编写本土案例集

第一,深入企业采集、编写案例集。首先,案例的编写需要组建由一线实战工作人员和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编写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案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其次,案例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原创性,必须是深入企业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再次,案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具体性和复杂性,[4]案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蕴含较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事件。最后,作者对案例的描述需要保持中立,不能附带作者的情感倾向。

第二,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已完成的本土科研课题改编成案例集。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均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本土科研课题,会涉及本土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成立案例编写专门小组,将教师的课题归纳汇总、浓缩精简,形成旅游管理本土案例集。

事实上案例的采集和编写是一个耗时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院校可以尝试采取专著立项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将案例集公开出版。

4.4 采用本土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围绕人才培养服务的,要实现服务地方、培养本土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模式上,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多方面尝试。

4.4.1 本土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需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案,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理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典型案例教学模式,尤其是先导课程。大一新生刚刚接触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处于认知阶段,需要建立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例如,以许昌学院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教师可以举例学生熟悉的高校北京大学每年吸引大量家长学子前去参观游览,产生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价值,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再以许昌学院为例,因为知名度有限,对旅游者缺少吸引力,不能产生三大价值,目前还不能称为旅游资源。正反两个案例对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4.2 实地教学模式

实地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搬到本土的景区景点,在实地讲解相关旅游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轻松、活泼、相对自由,能够比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课程均可采用这种模式。和典型案例教学模式一样,实地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始阶段的课程采用,可以弥补学生专业知识不够,对事物缺少基本想象的不足。例如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可以到当地城市博物馆讲解城市建筑资源中的博物馆类型。

4.4.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力求以任务为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任务的设置一定要立足本土区域的本土事件。任务驱动可以分为小型阶段性任务驱动和大型总结性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要求。

小型阶段性任务驱动:学生经过大一阶段的理论积累,已经具备了行业基本知识,但是还缺少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小型任务驱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策划课程,课堂上讲解了产品策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给学生下达任务“调查本市××景区的产品类型,运用了何种策划方法”。学生通过浅层次的信息收集方式,如实地观察、拍照、速写、调查、访谈等,然后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对比与分析,[5]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大型综合性任务驱动:旅游管理很多课程的章节知识点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学生很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每门课程在讲完若干章节之后,安排一个较为综合的大任务,能够将前后分散的知识点连贯起来,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旅游策划课程讲完主干内容之后,可以布置综合性任务,如“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为本市策划一个儿童休闲项目”。这个综合性任务涉及旅游主题策划、产品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等,学生可以通过“大作业”将零散知识点汇总。

4.4.4 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实践基地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综合性实践加深对学科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基本学完旅游管理课程之后,几门课程联合进行的大型实训,适合在大学后半阶段进行。例如笔者曾带领大三学生赴许昌学院实践基地神垕镇进行为期3天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此时学生正在上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其他先修课程已经学完,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知识。因此,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涵盖旅游规划的主要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神垕镇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神垕镇策划钧瓷文化旅游产品;为神垕镇提供市场营销建议等等。这种立足本土的实践基地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旅游情况,为本土旅游业发展提供建议,也能通过实战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4.5 科研参与教学模式

科研参与教学模式是指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本土科研课题。教师方面,通过科研服务地方经济,以及实现教研相长。学生方面,参与科研课题开阔视野,增强理论素养,锻炼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一样,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要求较高,适合在大学后半阶段进行。同时需要注意: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既要是研究本土旅游问题的课题,又要和课程教学内容有较强的联系。

总体而言,每个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需要立足本土旅游业,用学生熟悉的本土案例、本土景点、本土科研课题进行教学。

4.5 培养本土化“双师”

教师是教学本土化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只有本土化双师型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本土化。本土化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本土旅游业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加强本土化“双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需要制定师资培养规划。确定符合本校的本土化“双师型”教师的衡量因子,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在培养途径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如从行业聘请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建设本校的本土化“双师”队伍。还可以通过“走出去”,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将现有普通教师升级为“双师型”教师。

[1]唐志云, 周斌. 本土化视野下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桂林旅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为例[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4):84-88.

[2]王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本土化研究:以地理案例教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教育部.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

[4]任方旭. 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现状分析:以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 2010(18):11-12.

[5]杨兴柱, 陆林.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3):123-126.

猜你喜欢

本土化应用型案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