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
2018-03-21邱莉萍杨肖芳江景勇周晓肖李伟龙
邱莉萍,杨肖芳,江景勇,周晓肖,李伟龙*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1;3.临海市农业林业局,浙江 临海 317000)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主要的真菌病害,在南方地区发生尤为严重。草莓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形式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气流、水或农事活动等传播[1]。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温度18~23 ℃,最适侵染繁殖期为草莓始花期至坐果期;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时开始侵染;90%以上湿度超过8 h,该病菌就能够完成侵染、扩展与繁殖整个循环。在31 ℃以上高温环境、2 ℃以下低温环境或者空气干燥时病菌不形成孢子,植株不发病。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灰霉病传播迅速,是造成草莓烂果的主要原因,一般可使草莓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2]。为保证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草莓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N-苯胺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目前灰霉病菌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3-5]。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农药、提高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促进增产增收,我们进行了几种药剂的对比筛选试验,以期为草莓灰霉病田间化学防治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临海市邵家渡办事处邵家渡村设施大棚内进行,大棚面积960 m2(12 m×80 m),土壤为砂壤土,pH值约5.5。草莓品种为红颊,2016年9月27日移栽,株行距23 cm×50 cm,栽培管理措施采用当地常规,草莓长势良好。
供试药剂共5种:25%啶菌噁唑水乳剂(菌思净)和25%啶菌噁唑乳油(菌思奇)(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生产);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健达)(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瑞镇)(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25%啶菌噁唑水乳剂750倍液;处理2,25%啶菌噁唑乳油750倍液;处理3,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处理4,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处理5,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处理6,清水为对照(CK)。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分别于2017年3月21日、29日施药,共2次,采用顶能锂电池背负式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草莓植株,不漏喷,不重喷,每小区喷药液量约1.5 kg,折合300 kg·hm-2。
试验前1个月草莓植株未施用任何杀菌剂,试验时灰霉病处于始发期。3月21日第1次施药时,棚内温度16~20 ℃,阴天;3月29日第2次施药时,棚内温度17~18 ℃,小雨。整个试验期间,前期阴雨天气为主,温度低、湿度高,利于草莓灰霉病发生,后期晴天为主,温度高、湿度低,不利于草莓灰霉病发生。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调查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2)》,统计病果数、病果率及防治效果。第1次药前将试验区内个别病果摘除,未进行药前基数调查;第2次药后7 d调查每小区总果数、病果数,计算各处理区病果率和防治效果。采用LSD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表1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调查,对照病果率5.4%,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病果率为1.9%,最低,其他各处理病果率2.1%~2.9%;第2次药后7 d调查,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防效最好,达到65.2%,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和25%啶菌噁唑水乳剂750倍液防效次之,分别为60.4%和57.4%,25%啶菌噁唑乳油750倍液防效为45.8%,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防效为45.1%,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均不显著。
表1 不同处理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
2.2 安全性
第1次施药后3、7 d,观察草莓生长情况,各处理草莓生长发育正常,未见任何不良影响,表明试验药剂安全性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啶菌噁唑水乳剂、25%啶菌噁唑乳油、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良好,第2次施药后7 d防效均达到45%以上,差异不显著,且对草莓安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在草莓灰霉病发生初期施药,每隔7~10 d用药1次,连续施药2~3次。草莓灰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在生产中必须做到轮换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 潘以楼,朱桂梅,郭建.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2] 张猛.植物源杀菌剂20%丁香酚水乳剂对草莓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2-133.
[3] 周明国,叶钟音,杭建胜,等.对多菌灵具有抗性的草莓灰霉病菌菌株形成与分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3(3):57-60.
[4] 陈莉,陈琪,丁克坚,等.草莓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34-337.
[5] 纪明山,程根武,张益先,等.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抗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3):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