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3年象山县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

2018-03-21赖朝晖蒋天梅虞根聪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象山县螟虫二化螟

孙 莲,赖朝晖,蒋天梅,虞根聪

(1.象山县植物检疫站,浙江 象山 315700; 2.象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象山 315700)

二化螟是象山县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3代,以高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越冬春花植株、茭白遗株和部分杂草上越冬,稻桩是最主要的越冬场所,春季越冬幼虫转移至小麦、油菜等植株茎秆内取食为害,并能够化蛹、羽化,1代成虫发生多峰次正是这个原因。该虫以幼虫钻蛀稻茎为害,不同水稻生育期为害症状各异,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和半枯穗,增加瘪谷粒,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 5%~30%。

1 发生、消长情况及原因

根据综合分析,2005—2017年,象山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为害高峰阶段,为害减退阶段,虫口数量急剧回升阶段。

1.1 为害高峰阶段

象山县水稻二化螟为害高峰阶段为2005—2007年,该阶段二化螟的发生特点是,1代大发生,2代、3代中偏重发生,且世代重叠严重,其中2006年全年大发生,1代发生早,初见为4月3日。这一阶段,测区灯下全年诱虫量逐年增加,2006年全年灯下虫量为15 605头,是2005年10 274头的1.5倍,2007年全年灯下虫量16 025头,是2005年的1.6倍,1代高峰蛾量也逐年增加(表1)。

这一阶段象山冬春气温偏高,导致水稻螟虫冬后死亡率很低,虫源基数偏高,平均冬后虫口达43 635条·hm-2;单季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多,且单季稻田翻耕迟,田间野茭白等杂草多,增加了冬后有效虫源;而早稻面积相对较少,不足虫源田的1/7,一代螟虫在早稻上呈高度集中为害;另外据连续几年螟虫的抗药性监测显示,象山县螟虫对杀虫单、杀虫双、三唑磷等药剂已产生严重抗性,如2005年抗性监测螟虫的杀虫双抗性900多倍、三唑磷55倍,增加了防治难度。

表1 2005—2007年象山县水稻测区二化螟 发生情况

1.2 为害减退阶段

象山县水稻二化螟为害减退阶段为2008—2012年,该阶段二化螟的发生特点是,1代大发生或偏重发生,2代、3代中等发生,危害减轻。此5年间,测区灯下初见均为4月中下旬;冬后残留虫口呈逐年递减,其中2011年为4 666条·hm-2,比2010年的14 088条·hm-2锐减66.9%;测区灯下全年诱虫量也呈逐年递减,其中有2年比上一年减少50%以上,分别为2009年的2 455头比2008年的5 642头减少56.5%,2011年的892头比2010年的2 018头减少55.8%(表2)。

这一阶段的虫口基数有效控制得益于双酰胺类药剂的推广使用,2007年象山县开始试验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水稻二化螟,2008年正式推广使用,其后市场上出现的稻腾、宝剑、福戈、垄歌等药剂均为双酰胺类药剂,作用机理一致,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小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另外,2010年的冬季严寒也有效地降低了冬后残留虫口基数,影响之后2年1代二化螟未大发生。

表2 2008—2012年象山县水稻测区二化螟 发生情况

1.3 虫口数量急剧回升阶段

象山县水稻二化螟虫口数量急剧回升阶段在2013—2017年,该阶段二化螟的发生特点是,1代重发,2代、3代中等发生,地区差异大,虫量回升明显。近5年,测区灯下初见逐年提前;冬后残留虫口基数逐年上升,2016年的44 434条·hm-2比2015的3 900条·hm-2激增了10倍多,2017年的133 200条·hm-2又比2016年增加了2倍,为历年之最;全年灯下虫量也呈逐年上升,其中2016年的3 299头比2015年的777头增加了3.2倍,2017年的15 213头又比2016年增加了3.6倍(表3)。

表3 2013—2017年象山县水稻测区二化螟 发生情况

这一阶段地区间、田块间二化螟为害情况差异大,特别是1代二化螟为害情况,西部近70 hm2机插早稻重发,南部直播早稻近370 hm2轻发生;单双混栽区,有早稻作为过渡,发生量明显高于纯单季稻区和纯双季稻区,尤其是混栽区的杂交稻,发棵早、植株嫩绿,集中为害趋势明显,发生非常严重;2013年后,田间调查表明,双酰胺类药剂使用频繁的稻区二化螟发生较重,抗性测定结果也表明,二化螟对双酰胺类药剂抗性逐年提高,而田间防效相对应逐年降低。

2 未来发生趋势

根据目前象山县水稻种植情况、现有的防治水平及二化螟发生量分析,未来几年,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程度可能逐年加重,早稻发生程度重于晚稻,地区间、田块间的不平衡将更加明显,单、双混栽地区仍是重发区,杂交稻成为主要危害对象。

3 防控措施

3.1 防治策略

贯彻狠治水稻前期,重视水稻后期的防治策略,狠治1代,压低基数,争取全年主动。遇1代大发生,产卵量较大时,秧田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且第1次防治时间可提前于卵孵始盛期,以后视田间发生及成虫灯诱量变化,5~7 d 再防治1次,2代螟虫的防治也如此。3代防白穗时,应于卵孵高峰时及时防治,以防止初孵幼虫扩散转株为害,增加防治难度。

3.2 农业防治

水稻收割后至翌年4月上旬前集中处理堆放于田野的稻草,有条件的地方在化蛹高峰期及时灌深水杀蛹,减少冬后虫源量;合理布局水稻品种,早、晚稻集中连片种植,减少单、双季水稻混栽;在纯单季稻片区,适当推迟单季晚稻播种期,避开1代二化螟产卵高峰期;推广养鳖治虫、稻鸭共生、香根草诱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防控。

3.3 防治药剂

因象山县水稻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应避免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等药剂,可选乙多·甲氧虫悬浮剂、阿维·甲虫肼悬浮剂、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和阿维菌素微乳剂混合使用防治水稻二化螟,合理间隔使用,防止过早产生严重抗性;掌握用药适期,结合水稻其他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进行兼治,做到一药多用,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

[1] 郭禄昌.水稻虫害二化螟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23):47-48.

[2] 顾国伟,张怀杰,凌小明,等.10%阿维·甲虫肼等6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5):129-132.

猜你喜欢

象山县螟虫二化螟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试验及效果评价
叫醒太阳公公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