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化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2018-03-21黄亚梅王立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灰比水泥浆骨料

黄亚梅,王立华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3.广东省水利新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5)

0 引 言

河岸带指高低水位之间的河道以及高水位以上的植被,受洪水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的陆地区域。河岸带以自然为主导的,能够维持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2]。由于河岸土层或岩层在受到雨水侵蚀、洪水浸泡和河水冲刷时,均会引起河岸的水土流失、剥蚀或崩塌,从而导致河岸带的结构失稳。一旦河岸崩塌,整个河岸带生态系统将会遭到毁灭,结构稳定性是生态河岸带的首要功能。生态河岸带能为人们提供与水和谐共处的景观过渡平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生态景观环境。生态河岸带具有很强的生物多样性,各种生物种群间互为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使生态河岸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其可持续性,可见,景观适宜性和生态功能是生态河岸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3,4]。

为了保证河岸带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和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避免河岸崩塌,需要采取护岸措施保护河岸。传统护岸工程技术片面强调河岸的结构稳定性,主要考虑河道行洪速度、河道冲刷、岸坡稳定等因素,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抛石、浆砌或干砌块石、预制混凝土块体、现浇混凝土、铰链混凝土沉排等;这些护岸结构质地脆硬,色彩灰暗单调,给人以粗、硬、冷的感觉,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在不同程度上对景观、环境和生态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水体与陆地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因此,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开发新型生态护岸技术[5,6]。

绿化混凝土是一种以水泥、单粒级碎石粗骨料、外加剂和水为原材料拌制而成,内部具有大量连通孔隙,并以营养土填充孔隙、栽种植物的新型生态混凝土,为了进一步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也可人为预留孔洞。绿化植物可以在绿化混凝土的孔洞中发芽、生长,成为植被,与作为基底的混凝土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绿化混凝土基底提供了河岸防护所需的力学性能、抗冲刷性能和耐久性,保证了河岸的安全;表面的植被不仅可以固土护岸,防止水土流失,也可美化环境,作为景观,供人们休憩,并为近河岸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为河岸提供丰富的生境,改善河岸区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性,因而,在河岸防护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7-9]。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绿化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性。

1 原材料与配合比

水泥为广东英德市马口水泥厂生产的英马牌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R,细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合格,物理力学性能见表1。骨料为单粒级花岗岩碎石,性能指标见表2。

表1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结果

表2 碎石检验结果

单方绿化混凝土的碎石用量为1 m3干燥密实状态的质量,水泥用量150~270 kg/m3,每种水泥用量通过试拌确定最佳水灰比。最佳水灰比应保证水泥在骨料表面均匀包裹,有金属光泽,无干涩感,没有水泥浆下淌的现象。采用锤击法制作绿化混凝土试件,分两层装料,用质量5 kg的铁锤每层锤击10次。抗压试件尺寸为150 mm×150 mm×150 mm,采用标准养护,每组6个试件,以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水灰比

如图1所示,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胶比的关系,与常态混凝土一样,符合“水灰比定则”,即随着水灰比增大,抗压强度下降,在一定范围内抗压强度与灰水比基本呈直线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水灰比越低,硬化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也越低,内部越致密,抗压强度就会越高。在工程实践中,与普通混凝土相同,保持水泥用量不变,采用减水剂减小单位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是提高绿化混凝土强度最常用的方法。骨料粒径5~20、16~31.5和20~40 mm时,28d龄期抗压强度-灰水比关系分别见式(1)、式(2)和式(3)。

(1)

(2)

(3)

图1 28 d抗压强度-灰水比关系图

2.2 骨料粒径的影响

如图2所示,随着骨料粒径减小,绿化混凝土最优水灰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骨料粒径减小,表面积增大,需要水泥浆润湿的表面增加,需水量增大,因此,当单位水泥用量相同时,随着骨料粒径减小,最优水灰比增大。

图2 骨料粒级对最优水灰比的影响

如图3所示,随着骨料粒径减小,绿化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与骨料平均粒径呈线性关系。这主要是由于骨料粒径减小,同样体积内的结点增多,骨料颗粒之间的黏结面增大,骨料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增大,因此,绿化混凝土的强度增大。工程实践中,减小骨料粒径,可以提高绿化混凝土的强度。当水灰比为0.40和0.35时,绿化混凝土28 d龄期抗压强度fc-骨料平均粒径d的关系见式(4)和式(5)。

fc=-0.36d+14.2

(4)

fc=-0.40d+18.5

(5)

图3 骨料平均粒径对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

2.3 水泥用量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对绿化混凝土的性能都有不利影响。当水灰比过小,以致水泥浆不能均匀包裹粗骨料时,会降低骨料颗粒之间的黏结,使强度降低;水灰比过大,不仅会使水泥浆体本身的强度降低,同时也会使水泥浆从骨料颗粒上滑下,形成上部水泥浆偏少,底部偏多的现象,降低“绿化”混凝土的渗透行性;只有当水泥浆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在自重或外界振动等作用下向结点流动聚集,从而增加结点的黏接力,才能使绿化混凝土具有最高的强度,因此,在同样的水泥用量时,绿化混凝土存在一个最优水灰比。骨料粒径和水泥用量不同,水泥浆的总量不同,最优水灰比也不相同。如图4所示,绿化混凝土的最优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呈线性关系。

图4 最优水灰比-单位水泥用量关系图

如图5-7所示,在最优水灰比条件下,随着水泥用量增加,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增大。在工作性相当的条件下,水泥用量增加,绿化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强度将增大。

图5 最优水灰比条件下的7 d抗压强度-单位水泥用量关系图

图6 最优水灰比条件下的28 d抗压强度-单位水泥用量关系图

图7 最优水灰比条件下的28 d抗折强度-单位水泥用量关系图

2.4 龄期的影响

当配合比相同时,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7 d龄期与28 d龄期抗压强度之比介于0.79~0.83,平均为0.80。绿化混凝土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依靠水泥颗粒水化产生强度。水泥水化和强度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水泥早期水化快,绿化混凝土强度增长迅速;后期水泥水化速度降低,绿化混凝土强度增长也会因为水化进程减慢而变缓,通常其7 d强度约为28 d的80%,一年后强度约比28d强度增长1倍,2年后强度仍有增长。

2.5 表观密度和孔隙率

绿化混凝土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最显著特点是孔隙率大,渗透性好,植物可以生长,因此,绿化混凝土需要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孔隙率是绿化混凝土的重要特性,对植物在其上生长,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上也往往对此有明确的要求。

如图8和图9所示,随着骨料粒径减小,绿化混凝土表观密度减小、孔隙率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骨料粒径减小,同样体积内的结点增多,由于水泥浆可以将骨料颗粒撑开,导致骨料之间的孔隙比例会增加,因此,绿化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减小、孔隙率增大。

图8 骨料粒级对最优水灰比条件下表观密度的影响

图9 骨料粒级对最优水灰比条件下孔隙率的影响

3 结 论

(1)绿化混凝土的最优水灰比随水泥用量和骨料粒级增大而减小,呈线性相关性;

(2)当采用最优水灰比时,随水泥用量增加,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表观密度线性增大,孔隙率线性减小;

(3)当采用最优水灰比时,随骨料粒级增大,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孔隙率线性减小,表观密度线性增大;

(4)绿化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而增大,7 d龄期抗压强度为28 d龄期的0.80倍。

[1] Naiman R J.Watershed Management:Balancing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1992.

[2] Naiman R J,Decamps H,Pollock M.The role of riparian corridors in maintaining regional biodiversity[J],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3,3(2):209-212.

[3] Xia Jihong.Concept and Fuction of Ecological Riparian Zone[M]. Water for Lif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15th APD-IAHR&ISMH).2006,(8):1 593-1 596.

[4] 夏继红,严忠民. 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4,(3):20-21.

[5] 王立华. 无砂大孔绿化混凝土在河岸整治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8):51-53.

[6] 黄锦林,王立华. 绿化混凝土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9):59-63,41.

[7] 黄岳文,吴寿荣. 赶潮河道的生态护岸设计[J]. 吉林水利,2005,(8):10-12.

[8] 黄岳文,刘晓平,吴寿荣.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生态治理设计[J]. 人民珠江,2009,(1):66-67,76.

[9] 黄岳文. 河道生态治理理念在三西涌整治工程的实践[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S1):104-107.

猜你喜欢

水灰比水泥浆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水灰比和粉煤灰对静态破碎剂反应温度影响研究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氯盐和碳化双重腐蚀对钢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
水泥浆防窜流主要性能探讨
水灰比对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影响试验的研究
粉煤灰掺量对水泥浆体电阻率与自收缩的影响
残余碳对掺萘系减水剂水泥浆体流变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