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量表在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1邓妍汪辉
邓 妍 汪 辉
美国癌症学会统计2013年美国有234 580名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有40 030名患者死于该疾病,其在美国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在中国,据2013年《中国肿瘤统计年报》统计[2],发病率前十位的癌症构成中乳腺发病率为16.97%,占首位;死亡率前十位的癌症构成中乳腺癌死亡率为8.35%,排名第5位。乳腺癌患者术后需承受各种综合治疗带来的痛苦和对乳腺癌疾病极度恐惧的心理压力,在这段时期患者心理状况不稳定,国外研究[3]表明乳腺癌患者必须有固定的心理评估,患者对治疗决策潜在长期影响的担心,对患者心理发病率和治疗存在影响,也将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有学者[4]发现焦虑、抑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共有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忽视了心理的另一个维度—激惹。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rritability,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ale,IDA)[5]是1978年Saith RP提出的,该量表为首个能够在抑郁和焦虑患者中区分出易激惹因子的心理量表。为进一步了解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研究采用IDA对1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焦虑及激惹状况,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作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甲乳外科17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乳腺癌术后患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明显残疾或视觉、听觉障碍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者;伴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交流障碍;不愿配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176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0岁16例,>30~60岁140例,>60岁20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8例,中专或高中62例,大专及以上26例;未婚8例,已婚157例,离婚、丧偶或分居11例;月收入<2 000元118例,2 000~5 000元53例,>5 000元5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疾病情况等;第二部分为IDA量表[5],包括4个维度共18个条目,其中5个条目评定抑郁,5个条目评定焦虑,4个条目评定激惹内心体验,4个条目评定激惹外显表现,每个条目均按0~3级评分。IDA量表各维度总分等级意义见表1[3]。有研究[6]对该量表的信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IDA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88~0.761,4个分量表的条目得分与各分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60~0.810,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419~0.769,各分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427~0.639,可以看出IDA量表具有良好的跨时间稳定性和内容一致性,符合心理计量学的要求。另外,效度检测的结果显示,IDA各分量表与SAS、SDS间的相关系数在大学生和抑郁症患者中为0.400~0.776,表明IDA各分量表的聚合效度较好[6]。
表1 IDA量表各维度总分等级定义方法 (分)
1.2.2 调查方法
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研究者本人进行资料收集。术后1~5个月的资料均为自填式问卷,调查集中在病房进行,由患者本人在无其他干扰的情况下亲自填写;术后6个月至2年间的患者资料一部分在患者回院复查时通过自填式问卷完成,其他资料则通过信件、E-mail、电话等方式进行收集。调查时及时对缺项、漏项及不合格之处进行确认、填补和修改。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例,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乳腺术后患者的疾病情况
乳腺术后患者的疾病情况见表2。
表2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疾病情况 (n=176)
2.2 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抑郁、焦虑、激惹情况
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得分(5.41±1.08)分,焦虑得分(6.05±1.82)分,内向性激惹得分(2.83±0.76)分,外向性激惹得分(3.47±1.04)分;不同阶段患者抑郁、焦虑、激惹得分情况见表3,不同阶段患者各维度等级分布情况见表4。
表3 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各维度得分情况 ±s,分)
表3 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各维度得分情况 ±s,分)
项目 术后住院期间(n=48)出院后到术后1个月(n=38)术后2个月到5个月(n=55)术后6个月到2年间(n=35)抑郁 5.87±1.76 5.29±1.06 5.71±1.71 4.46±1.33焦虑 6.50±1.63 5.26±1.05 6.47±1.29 5.60±1.67内向性激惹 2.71±0.78 2.58±0.77 3.47±0.80 2.26±0.68外向性激惹 3.12±1.87 3.24±0.87 3.93±0.91 3.49±1.04
表4 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患者各维度等级分布情况 [例(%)]
3 讨论
3.1 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的抑郁总分及等级情况
由表3可知,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得分为(5.41±1.08)分,术后住院期间的抑郁总分值最高,出院到术后1个月抑郁的程度有所下降,而术后2个月到5个月,抑郁程度再次回升,术后6个月到2年间降至较低水平。表4显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等级以临界值居多(40.3%),其次为严重(31.8%),说明抑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2个月到5个月期间,严重抑郁的患者均占到了30%以上。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第1次化疗一般是在术后住院期间进行,而第6次化疗一般在术后第6个月进行,程然等[7]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次化疗前患者患者抑郁最严重,第6次化疗前最轻,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的术后住院期间包括手术及第1次化疗,在此期间,患者因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担心病检结果,包括后续的化疗、放疗等,此期的抑郁程度最高。出院到术后1个月,抑郁程度的下降,可能归因于患者休息环境的改善,加上家人及朋友的心理支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在心理适应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此期间会有第2次化疗,由于患者已经接触过化疗,身体及心理都有了较充分的准备,因此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反复的化疗和放疗会引起一系列副反应并逐渐加重,胃部不适、白细胞降低、脱发、肝功能减退均会引起乳腺患者身心的不适感,而这些治疗集中于术后2个月到5个月间,因此抑郁程度又有所上升,这与李桂兰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抑郁是接受放疗后的一个显著性心理问题。到本研究的第四阶段,即术后6个月到2年间,患者的抑郁程度是最低的。此时期患者已对病情、疗效了解得较为全面,已经亲身经历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抑郁程度降至最低,但对病情未来的情况尚不确定,其抑郁总分均值为4.46分,在IDA量表抑郁维度的边界值4~6分之间[9],仍应注意该时间段的心理情况。与闫淑英等[10]的研究结果相同,此时期是心理状态极易发生改变的时期。作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提供者,应该加强对术后第一阶段的心理疏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心理适应。对于术后6个月至2年间,仍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使其心理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
3.2 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焦虑总分及等级的变化情况
由表3可知,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得分为(6.05±1.82)分,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2个月到5个月间的焦虑总分值最高。表4显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等级临界值占(39.2%),严重占(18.2%),其中,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2个月到5个月间存在焦虑的患者超过60%,所以焦虑也是乳腺癌术后患者所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卢原等[11]应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e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调查乳腺癌患者,显示乳腺癌患者比一般人具有焦虑、紧张等个性特征。本研究中第一阶段术后住院期间,患者因担忧手术切口创面的疼痛及愈合情况、家属的支持态度、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原因,这段时间的焦虑水平是最高的,Mastuoky等[12]对74名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指出,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一些闯入性思维使得患者有更高的焦虑倾向;第二阶段出院后至术后1个月,没有了医院陌生环境的应激,休息得到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到改善;第三阶段术后2个月至术后5个月,化疗反应导致的反复频繁呕吐、放疗所致的疼痛,会让患者焦虑的程度再次攀升,甚至接近于第一阶段,部分研究表明,情绪焦虑紧张比情绪正常时血小板摄取游离5-羟色胺低,同时可加重化疗副反应[13];第四阶段,化疗放疗的结束,患者自身觉得坚持配合了各项治疗,所以焦虑症状出现缓解。在术后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加强宣教,使患者尽可能的避免情绪紧张,以免加重焦虑症状。
3.3 乳腺癌术后不同阶段内向性激惹总分及等级变化情况
由表3可知,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内向性激惹均分为2.83,术后2个月到5个月的内向性激惹总分值最高。表4显示,乳腺癌术后2个月到5个月的患者的内向性激惹等级以临界值居多(36.4%),其次为严重(16.4%),说明内向性激惹是乳腺癌术后2个月到5个月的患者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之一。术后住院期间,患者内向性激惹总分较高,此阶段患者对术后上肢的摆放及肿胀都不适应,对后期治疗的陌生,不完全了解放疗、化疗的相关知识,容易片面夸大其副反应,这段期间患者的内向性激惹得分是较高的。国内研究[14]表明进行激惹因子的测评,有利于评估患者的激惹情绪和潜在的暴力倾向。激惹症状多发生在精神症状活跃期,患者深感疾病痛苦,前途无望,可出现自杀行为[15]。对于出现抑郁及焦虑症状患者,除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必须重视抗焦虑药物的及时使用以及有效的心理治疗,降低自伤自杀等内向性激惹症状的发生率[16]。乳腺癌术后患者必须经历反复的化疗过程,身心的痛苦,可以导致内向性激惹症状的加剧。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2个月到5个月,应加强观察患者的行为,避免自杀、自伤等行为。
3.4 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外向性激惹总分及等级的变化情况
由表3可知,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外向性激惹分为3.47分,其中术后2个月到5个月的外向性激惹总分值最高。表4显示术后2个月到5个月的患者存在外向性激惹的占45.5%,说明内向性激惹是乳腺癌术后2月到第5个月的患者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之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有更好的心理适应。结果可见,处于术后2个月至5个月,患者的外向性激惹总分均值最高,国外研究表明睡眠问题是一个因果因素,是可导致行为的反应性攻击和暴力,缺乏睡眠的患者,存在进攻、易怒和敌意,而治疗睡眠障碍可以减少攻击性和有问题的行为。一般睡眠不好的患者不会引发实际的物理攻击,但患者本身存在精神症状,容易导致进攻性行为。这种行为的机制是由于睡眠不足负面影响前额叶皮质功能,导致患者情绪失去控制,引起攻击性冲动,其他潜在的有关机制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联,个体变异通过神经系统放大其攻击效应[17]。术后2个月到5个月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化疗及放疗的集中阶段,国外学者Spraggs等[18]表明拉帕替尼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近期印度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的乳腺癌患者,其肝脏毒性发生率高达30.4%[19],化疗药物的代谢通过肝脏来完成,经过反复的化疗,会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易怒、易失眠,再加之频繁呕吐,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这些都是引起此阶段外向性激惹总分升高的因素。由此可见,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应加强睡眠情况的观察,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各阶段患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特别是术后2个月至5个月间。在发现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时,我们应警惕患者是否伴有内向性激惹或外向性激惹症状,避免患者出现自伤、自杀或攻击性行为。另外,还应对各阶段较为显著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有良好的适应过程。
[1]Zhang Y,Davis C,Ryan J,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reliable mouse model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to the liver[J].Clin Exp Metastasis,2013,30(7):903-918.
[2]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3]Budden LM,Hayes BA,Buettner PG.Women's decision satisf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llowing early breast cancer treatment:a treatment decision support role for nur-ses[J].Int J Nurs Pract,2014,20(1):8-16.
[4]袁勇贵,沈鑫华,吴爱勤,等.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11-13.
[5]Snaith RP,Taylor CM.Irritability:definition,assessment and associated factors[J].Br J Psychiatry,1985,147:127-136.
[6]袁勇贵,沈鑫华,吴爱勤,等.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1):11-13.
[7]程然,王爱平.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5):3946-3950.
[8]李桂兰,陈建华,刘新民,等.癌症患者放疗不同阶段心理状况跟踪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6):456-457,461.
[9]Snaith RP,Constantopoulos AA,Jardine MY,et al.A clinical scale for the self-assessment of irritability[J].Br J Psychiatry,1978,132:164-171.
[10]闫淑英,张建宇,李凤玉.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特征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67-168.
[11]卢原,庄英帜,庄则.30例乳腺癌患者的 MMPI分析[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5(1):50-51.
[12]Matsuoka Y,Nakano T,Inagaki M,et al.Cancerrelated intrusive thoughts as an indicator of poor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t 3 or more years after breast surgery:a preliminary study[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2,76(2):117-124.
[13]许澍淮,陈华粹.血浆5-羟色胺的由来及其移除与灭活[J].生理科学进展,1983,14(3):266-268.
[14]季永英.激惹因子测评及危机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防范作用[J].医学信息,2014,27(7):150.
[15]沈渔邮.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4-435,750.
[16]金珠玛,袁勇贵.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惹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09-710.
[17]Kamphuis J,Meerlo P,Koolhaas JM,et al.Poor sleep as a potential causal factor in aggression and violence[J].Sleep Med,2012,13(4):327-334.
[18]Spraggs CF,Budde LR,Briley LP,et al.HLADQA1∗02:01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lapatinib-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11,29(6):667-673.
[19]Damodar G,Smitha T,Gopinath S,et al.An evalu ation of hepatotoxic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injection Doxorubicin[J].Ann Med Health Sci Res,2014,4(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