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20刘树辉
刘树辉
【摘要】 目的 探讨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每组40例。对比组用常规保肝、利尿和限盐等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用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比较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97.50%高于对比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的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分别为(113.13±1.21)、(153.12±12.15)、(92.12±5.67)、(258.16±24.23)ng/ml,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为(58.01±0.62)、(115.13±11.56)、(70.02±5.21)、(190.13±13.16)ng/ml。干预前, 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0.40±1.21)、(10.13±2.22)、(8.21±1.21)、(8.52±1.02)d, 均短于对比组的(12.12±2.20)、(12.12±3.21)、(10.64±2.23)、(10.22±3.1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肯定,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肝功能, 缓解腹水,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灸甘草汤合猪苓汤;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72
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肝炎疾病, 发展至后期可出现腹水, 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若及时处理可促使腹水消退, 甚至促使肝功能恢复至代偿期;处理不及时可进一步加重而出现难治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目前临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多采用抗感染、护肝、白蛋白补充、穿刺放腹水、限盐等方式治疗[1]。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组, 分析了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 每组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48.24±10.26)岁;发病时间1~5年, 平均发病时间(3.51±0.84)年。对比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1~79岁, 平均年龄(48.91±10.03)岁;发病时间1~5年, 平均发病时间(3.52±0.8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比组用常规保肝、利尿和限盐等治疗, 2.4 g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和250 ml浓度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予100 mg螺内酯和40 mg呋塞米晨起口服;给予
0.5 mg/d恩替卡韦睡前服用。指导患者多休息, 摄入优质蛋白饮食。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用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方剂:生地黄40 g, 生姜、党参、麦门冬、炙甘草各15 g, 阿胶10 g, 麻仁、茯苓、生牡蛎、鳖甲各30 g, 大枣、泽泻、滑石各20 g, 桂枝、阿胶各10 g。气虚加黄芪;瘀血加泽兰、赤芍;湿热加山栀、茵陈;阴阳两虚加肉桂和菟丝子。1剂/d, 分2次服用, 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肝功能恢复正常, 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有效: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改善, 肝功能好转;无效: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无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显效率+有效率[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比较 对比组显效19例, 有效11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29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5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 对比组的PCⅢ、ⅣC、LN、HA分别为(230.14±12.81)、(256.68±25.24)、(156.21±5.56)、(435.02±35.14)ng/ml,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230.36±12.18)、(255.13±26.24)、(154.92±5.02)、(435.13±
35.13)ng/ml。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对比组的PCⅢ、ⅣC、LN、HA分别为(113.13±1.21)、(153.12±12.15)、(92.12±5.67)、(258.16±24.23)ng/ml,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分别为(58.01±0.62)、(115.13±11.56)、(70.02±
5.21)、(190.13±13.16)ng/ml。中西醫结合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0.40±1.21)、(10.13±2.22)、(8.21±1.21)、
(8.52±1.02)d, 均短于对比组的(12.12±2.20)、(12.12±3.21)、(10.64±2.23)、(10.22±3.1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为“积聚”范畴, 多有精血亏虚和脾肾阳虚、脾肺气虚、阴虚血瘀和气滞血瘀情况, 在在治疗上需兼顾正邪, 采用调畅气机、疏泄肝胆和促进脾胃运化药物治疗[3, 4]。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源于《伤寒论》, 方中大枣、炙甘草和人参健运脾胃;麦冬、阿胶、地黄、麻仁补益经血、甘润滋阴;桂枝、生姜通阳复脉;猪苓和茯苓健脾化湿、利水泄浊;阿胶潜伏血脉;芍药滋阴。诸药合用, 可共奏健脾养阴、清热祛瘀之功。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治疗中, 采用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 方中各种药物有活血利水、健脾益气等作用, 可抑制纤维异常增生、促进结缔组织吸收分解, 增强机体抵抗力, 有效保护肝细胞[5-7]。
本研究中, 对比组用常规保肝、利尿和限盐等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用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结果显示, 干预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转归率高于对比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腹水、腹胀、下肢水肿、肝区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灸甘草汤合猪苓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肯定,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肝功能, 缓解腹水,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毅勇. 调肝消臌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5(3):106-109.
[2] 蒋兆荣, 顾生旺, 刘欢, 等. 益气散结消臌汤配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11):2000-2002.
[3] 周英栋. 消臌汤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 2010, 32(6):44.
[4] 焦亚龙, 王运其, 赵瑞占. 扶阳达肝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1):121-122.
[5] 刘亚珠, 刘宝咸, 席奇, 等.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21):2375-2378.
[6] 艾力江, 买买提艾山.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1):52-53.
[7] 王书芳.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9):351-352.
[收稿日期: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