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100例分析
2018-03-20张红
张红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实验组, 100例单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及血液学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分别为(10.38±5.33)、(13.71±5.17)d均长于对照组(6.41±4.17)、(9.65±4.62)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淋巴结肿大、侵犯多肺叶、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8.0%、48.0%、27.0%均高于对照组8.0%、11.0%、9.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学各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器官受累情况比单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严重, 并且血液学检查指标出现明显的改变。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EB病毒;血液学检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2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是儿科内科中常见的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年纪较小的儿童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弱, 很容易发病, 出现两种疾病合并感染[1]。在临床上, 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没有典型的特点, 导致很容易出现漏诊, 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
10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实验组, 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 两组临床指标及血液检测对比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作为实验组, 选取同期100例单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女47例, 男53例, 年龄5个月~12岁, 平均年龄(5.1±4.1)岁。对照组女45例, 男55例, 年龄6个月~13岁, 平均年龄(4.8±3.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的心肌酶谱以及肝功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EB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并对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分别为(10.38±5.33)、(13.71±5.17)d均长于对照组(6.41±4.17)、(9.65±4.62)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淋巴结肿大、侵犯多肺叶、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8.0%、48.0%、27.0%均高于对照组8.0%、11.0%、9.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血液学各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在细菌以及病毒之间的单细胞病原菌, 可以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2]。支原体的P1蛋白能够粘附在呼吸道上, 并在呼吸道的上皮层大量的繁殖, 从而导致疾病。在临床上患儿会出现发热, 持续的干咳[3]。EB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可以通过唾液, 飞沫进行传播, 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四季均可发病。患儿感染后会出现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毒可以在患儿体内终生潜伏, 一旦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病毒激活, 导致发病。在临床上患儿会出现皮疹, 发热等症状[4-7]。在临床上, 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较多, 并且病情比单纯患有一种疾病严重。合并两种疾病患儿的WBC高于仅患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 表示, 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更容易出现炎症[8, 9]。Hb、PLT水平降低, 说明合并两种疾病的患儿很容易出现血小板损伤以及贫血。EB病毒具有抑制血族细胞集落的作用, 会抑制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产生。本研究实验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合并两种疾病病情更加严重, 炎症的发生更多, 持续时间更长。实验组淋巴结肿大、侵犯多肺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学各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小梅[10]研究的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5例临床分析的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 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复性以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器官受累情況比单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严重, 并且血液学检查指标出现明显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袭学芹, 滑超, 王金荣, 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肺不张103例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15):142-144.
[2] 吴春远, 刘海英, 庄哈娜, 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100例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4(8):1429-1431.
[3] 修桂英. 64例小儿EB病毒感染的延误性诊治体会. 吉林医学, 2013, 34(1):98-99.
[4] 黄文红, 刘光华, 陈璐. 118例小儿非嗜肝病毒感染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2(4):109-110.
[5] 王超颖, 方洁, 郭盛, 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41例临床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8):1252-1254.
[6] 李成帅.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 2012.
[7] 高颖, 白涛敏, 王杰民, 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 2014(10):1394-1395.
[8] 刘锦.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182-183.
[9] 康世金, 周洪华, 谢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误诊分析. 新疆医学, 2013, 43(5):93-94.
[10] 郭小梅. 儿童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5例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1):85.
[收稿日期: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