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流勇进中生存的中国纺织业

2018-03-20陈子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

陈子杰

中图分类号:F407.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1-000-01

摘 要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商业领域中占有威名的产业之一,在过去其较他国的优势十分显著使得中国经济日益增长。现如今作为其代表之一的中国纺织业在发展前景上出现了变动,笔者参观并了解了江阴几家大型的纺织工厂,从经营者的角度去探求问题。

关键词 商业模式 产业优化 利润危机 新的挑战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外贸发展趋势良好,出口额逐年上升。较近几年来讲,发展的空间仍有待提高但无十分明显的利润增长。如今,在国际贸易上,纺织业成为了东南亚各国竞争的不可或缺的外贸项目之一。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近几年已经超过了东南亚诸多发展中国家,而东盟国家的薪酬更低,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面临严重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更愿意在越南,老挝,泰国,印度等国投资加工。而中国现在就业也成为了一项大头问题,大部分企业都降低税收来扩大就业范围,促进经济发展。

相较美国,我国的商业模式并不规范。在当今商业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中,人们都绞尽脑汁地去开发新产品,以至于各行各业都充满了竞争,各类新式产品层出不穷,公司一夜暴富和一夜倒闭屡见不鲜。当商业同行互相压价,一个普通产品甚至能被炒到离谱的价格,早已超出了人们对产品本身的实际估值。对比美国,规范的商业模式使得美国经济发展的较为和谐。各家大公司为了满足自己的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开发出了不同的营销策略。在满足客户的同时,也能对自家企业的收入提供了保证。创造出令人信服的商业价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成熟,中国的劳动人民的工薪水平也在缓慢提高。而且随着我国加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工厂对于加工的原材料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对于原材料的苛刻要求使得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从而降低了外企的利润。不难发现,最近有很多国外公司投资转移中国的加工厂,转向东南亚其他国家例如印度、越南等,以提升企业利润。

根据今年4月在江阴调研的情况来看,接连走访了几家纺织厂,真切感受到了纺织业在不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在产业利润都在不断显露出与过去相比不同等级层次的进步。当然不排除工人工资逐步上涨的原因,大大调动了工人劳作的生产积极性。据了解,每年工厂劳工的薪资都会上涨一定额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以此赢得国外合作企业的信赖度。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纺织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由于行业政策不断优化、去库存周期开启、棉花质量下滑、进口纱冲击等原因,棉花价格处于底部震荡,其中供需失衡问题是导致其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从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公布的美国棉花供需平衡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度中国期末库存量在1416万吨,但是消费量仅有708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200.06%。同时下游纱线近几年随着进口纱抢占市场及需求不旺,价格也持续下调。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排除2016年纺织行业部分商品价格再创历史新低,终端需求依旧不旺,工厂经营困难、原料价格波动风险、人工成本走高、资金短缺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多数维持低库存生产,关、转、限、停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东南亚优势显现,订单大量向外转移。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放开二胎、“一带一路”等名词将会给2016的纺织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政策拉动需求升级,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纺织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由于缺少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我国的纺织品普遍表现出质量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加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崛起,我国纺织业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单纯依靠比较优势中的价格优势已经很难使我国的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了。从战略的高度来看,首先政府要发挥社会管理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完善纺织业的外部运行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加富有激励创新作用的平台;其次,纺织行业本身也要不断规范和完善,自我约束,提高自律,杜绝恶性竞争,培育行业创新的氛围;最后纺织企业要努力增强创新革新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瑾.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贸易救济措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10).

[2] 梁建芳,张星,李筱胜.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纺织,2002(09).

[3] 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从0到N
三生 深度解析商业模式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我国银行未来商业模式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