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启迪教学浅探
2018-03-20邱燕銮
邱燕銮
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呢?下面举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情景启迪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习情境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一)课前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导语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讲故事、小品表演、听歌曲、看录像等,通过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触发学生创造灵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从小动物引入:“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你是如何与它相处的?”同学们争着回答,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桃花心木》时,我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树木:“你们认识哪些树木?”学生们纷纷回答“榕树”“木棉树”“桂树”……我又问:“在这么多树木中,有一种叫桃花心木,这种树树形优美,树干笔直,你知道是哪一种吗?能找出来吗?”学生观察的情绪顿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二)课间巧妙设疑,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把金钥匙。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如教学《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我问道:“同学们进出校园时,有没有留意我们学校围墙上的红色大字标语,上面写着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标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似乎被难住了,看来平时常见,却没引发思考。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同学说:“种树要花十年时间,而培养人要一百年。”另一个同学说:“种树比较容易,培养人比较难。”这时,大家似乎受到启发,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发言时,我顺势引导:“是啊,种树和育人都不容易,文中作者从种树人的话语中,又悟出了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不经历风雨,小树苗就长不成大树,同样,经不起生活的考验,我们就难以成为强者。”
“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自立自强。”
“敢于战胜困难,就是强者,太依赖别人,就会被社会淘汰。”
在一层层设疑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真正的理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学生通过思考,学会了分析、判断、理解、掌握;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被挖掘出来了,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二、抛锚式教学——为有源头活水来
所谓的抛锚式教学就是问题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抛出一个问题,作为锚点。通过拓展问题、构建平台,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单纯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远远不够,教师应在丰富學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新型玻璃》后,我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用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在我国著名的张家界风景区,有一座光看看就让人腿软的桥?你知道是什么桥吗?”我展示了有关玻璃桥和玻璃栈道的图片,学生们不觉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我让他们思考:“建造玻璃桥所用的玻璃该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顿时陷入沉思,很快,有的同学说:“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容易破裂,否则容易出事故。”有的说:“山势那么高陡,如果地震了怎么办?玻璃肯定要能抗震。”有的说:“要具有防滑性,要不游客老是滑倒怎么办?”学生的回答既有一定的道理,又有一些童趣。
等学生尽情发言后,我告诉大家:“这些玻璃是透明度极高的钢化玻璃,据说每块玻璃可承受1000千克的重量。栏杆也是采用双层钢化玻璃和不锈钢骨架做成的。正如课文所说,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其他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然后,让学生争当“小小发明家”,把自己想发明的新型玻璃介绍给大家。学生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发明一种环保型玻璃。这种玻璃能吸收废气,净化空气,还能释放氧气。我们这里有许多工厂,不断排放出废气,污染环境。我们学校或家庭装上这种玻璃,生活的环境会得到改善。”
“我想发明一种音乐玻璃。这种玻璃装有自动感应按钮,它会播放出轻松优雅的乐曲,让人心情保持愉悦。”
“我要发明一种变色玻璃。这种玻璃可与课本中的玻璃不同,它可以随你的喜好或者心情自动变换颜色,也可以根据季节不同变化颜色,它还可以呈现美丽图案呢。”
“我想发明一种具有弹性的不会破裂的玻璃,安装在车上,如果发生车祸了,这些玻璃不但不会破裂,还能发挥弹性保护人的安全……”
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脑筋去想、去讨论、去交流,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三、核心思维训练——欲上青天揽明月
对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来说,想象力是关键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训练想象力、鼓励大胆创作显得尤为必要。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而习作可以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水平。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积累素材、大胆想象。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后,我带领学生到草地上寻找、观察昆虫,用自己找到的昆虫与同学模拟对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作文。学生笔下有可爱的毛毛虫小姐,帅气的蟋蟀大哥,娇小的蚂蚁妹妹……
比如让学生写《美丽的花坛》,我便带领学生们对学校的花坛进行仔细观察,同学们有的详细地描述了花坛上蘑菇样子的非洲茉莉;有的描述了身材修长的黄槐树,槐花仙子身穿黄色衣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轻盈婀娜的舞姿让人如痴如醉;有的描述了两排高大挺拔的鱼尾葵,犹如身穿戎装的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对花坛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从各自独特的角度进行描写。学生能把自己所观察的、真切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在习作中大胆表达出来,创新力就得到了一些开发。
四、发展性评价——映日荷花别样红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的评价,强调评价要重在过程、注重主体,重视标准的多样化及个体的差异。
教师以什么标准评价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学中,我们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答,允许学生“出格”,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因为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独树一帜。如前面说到的发明新型玻璃,学生的想法不拘一格,各有特色。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极高的评价:“孩子,你太了不起了,研制出这么好的玻璃,造福人类,未来科技大军中一定能看到你的身影。”“太棒了,你的想法独出心裁,期待看到你的新产品。”教师的评语情真意切,饱含激励,让学生体验到被肯定的滋味,产生动力和积极感,才能使其在学习和思考上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看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会被激活,“创新之花”也一定会在课堂上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登塘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