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持证上岗”不能当笑话
2018-03-20张全林
张全林
近日,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启动“在参与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家长“一学年至少读一本家庭教育类书籍,制订一份家规家训,至少交一本家长课堂笔记,至少参与一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至少有一次有效的亲子交流”。完成必修课后,家长可以领到一张“家长合格证书”。(2017年12月26日人民网)
拿到了“家长合格证书”,是否就真的合格了,我看那倒未必。正如领到毕业证的学生一样,不可能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其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合格证书”亦同此理。尽管如此,也不能抹殺“家长合格证书”的积极意义。有这“五个一”,比没有“五个一”,情形肯定大不一样。2015年12月,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面临最棘手的四种困难: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学校肩负起家长的教育培训责任,并非多管闲事的无聊之举,因为不会做家长的大有人在,甚至会抵消学校的教育工作。
在做称职家长的问题上,相关探索不乏其例。近年来,深圳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中山市自2014年开始探索创新家庭教育,推行“雁阵飞”家长互助组织培育计划,试点建立“家长持证上岗”制度;去年,东莞大朗、东城、常平、石排等多地启动了“家长持证上岗项目”;杭州也启动了“星级家长执照”家长成长工程,面向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开设教育指导服务。但在家庭教育培训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缺乏制度设计,我国的家庭教育培训基本处于游兵散勇的状态。在社会分工变得更细,家庭角色、家庭关系变得复杂化的今天,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家长和准家长“持证上岗”,不能当笑话说。
本栏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