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班:把每一天都过成童年
2018-03-20
被访者/舞蹈教师韩双及学生 记者/围子
采访小花絮
采访的时候,小姑娘们正在分成两组练基本功,我靠在帘子后面拍全景,帘子一会儿垂下来挡住相机,一会儿垂下来挡住视线。两个女孩儿跑过来,踮着脚帮我把帘子撑着,那一瞬间有浅浅的感动漫过,被自己眼里的小孩子照顾着,总是奇异的暖。
我问其中一个女孩儿,为什么想学幼师呢?她说:“因为每天和小朋友在一起,一生都在过童年啊!”
年少的时候,不会唱歌跳舞的女孩子,总是有一点可惜。
诸如“琼姿花貌”“巫女洛神”这样的词,多半不是安静着的惊艳。
幕布像银河一样把舞台“哗”一下散开,人群里脱颖时被瞩目,才是青春里最灿烂的回忆。
婷婷从前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机会穿上舞鞋,踮起脚尖,像一枚叶子一样,用任何姿态,柔美成大家都羨慕的样子。
她是来自小镇的普通女孩。
初中的时候,班级里所有的目光都被学习最好的几个同学拴着。
甚至一个学期下来自己被提问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她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漂亮,只是普通。
普通两个字,对于豆蔻年华的伤害,或许比被老师拎进办公室批评两句还大。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考进一个普通高中。可是这对于一个十几线小镇的中学生——尤其是她这种成绩在下游的学生,算是奢望。
十几岁的时候,每天淹没在题山题海里,周遭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到只有学习“好”或者“不好”。
那时候的自己和周围的伙伴,犹如困兽,只有不停地角逐,才能获得存在感。
可是人的天赋、习惯、基因、成长环境,各不相同。
学习好,有时候并不是“你想”就可以的。
她说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没什么希望感,就算自费去了高中,心里也清楚,未必会考上大学。
因为一直在学习,也一直在努力,就是没办法提高成绩。
她说大人有时会很认真地摇头说她太笨,而“笨”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难道学习不好,就是笨吗?成人世界的标准为什么如此单一?
但最多的感觉,还是不服气。
明明她的模仿能力很强,身体柔软得像一条橡皮糖,电视里播放的舞蹈,看一两遍就能学会。
只是,这个天赋她自己初一的时候才发现,告别了小学,还哪里有机会发展这样的特长。
班级里那几个小时侯就开始学舞蹈的科班出身,包揽了所有节日的聚光灯,而她,只是台下默默无闻的那一个。
她是在别人的闲聊里听说幼师专业有声乐、舞蹈、美术专业的。
当我在教室里见到她,听说她完全没有舞蹈功底的时候,简直像在听一个神话。
倒立、前桥、侧手翻、横叉、竖叉……动作流畅像跌宕的水流,她的眼睛里始终闪着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才能溢出来的光。
婷婷被老师专门点名来做示范,她笔挺的后背,高高扬起的下巴,和嘴角上扬的弧度,全是年少骄傲的自信,那自信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蜕变”“涅槃”这类的词汩汩流出,像专为眼前的人准备的。
被赞赏、被喜欢、众星捧月是人生的巅峰体验里最值得感激的一种。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找准位置。
她抱着膝盖坐在练功房的地上,轻声对我说:“要是能回到初中,大家再说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没有未来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你说得对。但,那不是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