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
2018-03-20马盈盈
盛 斌,马盈盈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重新布局产业链条,将大量低端生产环节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全球生产网络迅速崛起。服务业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以及制造业中间投入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服务贸易异军突起。一方面,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大大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外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大量服务增加值通过制造业间接出口。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总体思路是“扩规模、优结构、增动力、促平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支撑增长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结构则是稳定外需和保证出口的关键问题。
鉴于此,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我们服务业出口的真实状况。此外,还测算了俄罗斯、印度、巴西、德国、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服务业的出口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全面了解我们服务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结构,进而为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扩大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缓解经济增长压力。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国际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主要有五种,分别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市场渗透率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茅锐和张斌[1]分析了以上五种指标的使用范围和各自局限。此外还有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研究,包括黄满盈和邓晓虹[2]以及方慧和尚雅楠[3],但“钻石模型”仅适用于研究某一行业国际竞争力。陈虹和章国荣[4]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RCA指数等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利用钻石模型理论基础对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还有赵景峰和陈策[5]、程大中[6]等。以上文献采用传统贸易数据来测度国际竞争优势,并未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生产分割和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来的服务间接进出口,此外国家部门出口中包含部分国外成分,导致严重的测度误差。正确衡量产业竞争力需要排除出口中的国外成分,包括国外增加值和纯重复计算部分。Wang Zhi[7]利用出口分解框架构建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NRCA),用传统指标(TRCA)和新指标分别测算印度和德国商业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现德国由原来的劣势转为优势,印度比较优势指数则显著下降。Steven和Charles[8]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了40个国家1995—2009年的TRCA和NRCA分布,结果表明NRCA更能准确度量比较优势,而且价值链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和行业,TRCA与NRCA差异越大。此外,还发现2009年的中国各产业优劣势在两个指标测算中表现基本一致,数值差距较小,这与张禹和严兵[9]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与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以后经济活动低迷以及价值链增速放缓甚至萎缩有关有待更多数据提供支持。总的来说,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用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NRCA)度量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因此,本文仅选取NRCA指标测算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增加值贸易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经济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贸易中垂直专门化分工程度和增加值含量的测算, 并逐渐从对单个产品研究上升到全球视角俯瞰整个价值链。Aditya[10]从测算方法、政策合理性及重要性、数据库的构建等方面对增加值贸易进行了综述[10]。
增加值测算目前主要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宏观核算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核算两种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各国各部门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各国各部门间的产品流向和消耗关系以及在全球生产中所获得的增加值和劳动、资本等要素收入。企业层面的增加值测算与研究则有助于理解各国各部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决定因素和变化机制,捕捉企业异质性[11],例如Kee和Tang[12]利用企业层面数据揭示了近年来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的原因,两种方法互为补充的关系。由于国内许多文献已经对增加值贸易核算的概念、发展脉络进行了研究综述,故本文省略对其的介绍。
目前在增加值出口的实际测算方面,国内学者们主要基于现有较为成熟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利用世界投人产出表的数据以及Wang Zhi[7]以及Koopman等[13]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从国家、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层面研究中国增加值贸易,但主要聚焦于制造行业,包括对制造业出口进行增加值分解、基于增加值视角测算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研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升级机制等,而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服务贸易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研究主要分为两支:一支主要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分工地位、国际竞争力等的影响[14-15],制造业出口中服务价值的测算[16];另外一支主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中国服务业的分工地位、国际竞争力、增加值出口的核算[17-22]。从现有文献来看,只有樊茂清和黄薇[23]以及牛华和马艳昕[24]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了服务贸易结构,发现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都在下降,知识密集型服务带来的增加值迅速增长,但是他们并没有对服务业贸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牛华等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结构变化、出口增加值的国别分布、部门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测算,但其是基于产业部门后向联系研究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出口的[24]。而对于服务部门,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大量服务价值通过制造业部门间接出口,其增加值出口额远高于服务业部门出口总值以及通过服务部门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因此本文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增加值贸易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服务增加值贸易出口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比分析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服务增加值贸易出口结构和国际竞争力。
二、模型和数据说明
(一)基于前向联系的部门增加值出口测算
服务业增加值,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大量通过下游制造业部门间接出口,其增加值出口额远高于服务业出口总额。因此本文以Aditya W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测算方法为基准,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量和出口结构[10]。
在多国模型中,基于产业部门前向联系计算的s国从r国的增加值出口(VAX_F)的计算公式如下:
(1)
(二)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均根据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数据涵盖4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56个行业[25]。参照樊茂清等[23]对2013年发布的WIOD数据库35个行业的分类情况以及Rahman和Zhao[25]与Timmer[26]关于WIOD的构建说明,本文将服务业按照要素密集度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26-30、36、55)、资本密集型服务业(24、25、31-35、39、44)、知识密集型服务业(40-43、45-50)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37-38、51-54)。
表1 WIOD服务业分类
续表1
产业代码ISICRev.4代码产业名称要素密集度50N租赁服务、就业服务、旅行服务、建筑安全与服务H51O公共管理、国防和强制性社会保障P52P教育P53Q卫生和社会工作P54R-S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业P55T家庭活动L
注:第四列中L、K、H、P分别代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等四类。
三、中国服务增加值贸易出口结构的测算结果
(一)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
如表2所示,2000—2014 年服务增加值贸易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和调整。具体来看:(1)知识密集型服务和劳动密集型服务在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上升,资本密集型服务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增加值出口份额下降。(2)2007年前后,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资本密集型服务出口份额由上升态势转为下降态势,而劳动密集型出口份额则由下降态势转为上升态势,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份额呈持续上升态势,但2007年之后增速明显放缓。
表2 2000—2014年服务增加值进出口的结构变化 (%)
从中国各类服务增加值出口占世界各类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的份额来看,2000—2014年,各类服务价值出口占比均增加。其中,劳动密集型服务所占份额增幅最大,增加了10.49%;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业分别增加了7.67%、6.38%、4.07%。2000年,各类服务增加值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均小于4%,而2014年,所占份额分别为13.96%、11.69%、8.01%和6.78%。
为了分析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的变化,必须和进口结构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对中国服务增加值进口结构也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与出口结构的变化不同,2000—2014年,中国的服务部门增加值进口结构变化较小(见表2)。2000—201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始终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服务,且进口结构相对稳定。通过对比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可以发现,2000—201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增加值出口份额大幅度增加,但仍然低于进口份额;资本密集型服务增加值出口份额则大幅下降,2014年甚至略低于进口份额;而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份额进一步上升,进口份额略微下降;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
中国服务增加值进出口结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国际分工形态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为了明晰不同要素密集度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我们测算了2000—2014年56个行业出口中内涵国内服务、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情况*2000—2014年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占出口内涵国内服务增加值的比重均在95%以上,且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和出口的国内服务增加值结构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用各行业出口中内涵国内服务增加值的变化说明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服务投入存在显著变化,国外服务投入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国内服务投入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中国本土企业能力提升、服务业FDI的增加,全球价值链中一些服务环节逐渐由国内企业提供,部分半成品、零部件也不再从国外进口,逐渐由本土的配套内资企业生产,带动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增加值出口,因此出口中国内服务增加值占比逐渐提高。此外依托制造业优势,货物贸易发展带动了中国服务“走出去”。当然,除了上述涉外经济原因之外,中国自身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出口服务结构的变化。内资企业日益重视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提升增加值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表3 服务业和制造业出口中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国内服务投入率 (%)
从国内服务投入率来看(见表3):(1)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中国内服务投入结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中知识密集型服务投入率在样本期间分别上升了3.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资本密集型服务投入率分别下降了0.71个百分点和2.61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服务分别上升了1.8个百分点和11.22个百分点。(2)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中内涵国内服务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
表4 部分行业内涵各类服务增加值(百万美元)及变化率 (%)
续表4
行业2014L2000—20072007—2014行业2014P2000—20072007—201430211763 833 36∗1929671 831 5318189593 763 61∗628394 50∗1 7919153978 78∗2 882921824 23∗1 511172353 563 35∗4514805 83∗2 28∗20634813 20∗3 67∗1613291 637 97∗2263242 442 791112021 433 76∗1661764 31∗2 722011482 814 30∗4561265 97∗1 851510665 37∗2 23∗合计3042893 833 07合计368863 392 02
注:*表示各部门内涵国内服务增加值增幅大于总出口中服务增加值增长幅度。
表4显示了2014年前11个出口内涵国内各类服务增加值最多的行业的内涵国内服务增加值出口额以及2000—2007年和2007—2014年的增加值出口增幅。结果表明,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基础金属制造业以及零售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出口规模和服务投入率的变化是导致国内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中国与主要国家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的比较
2000—2014年,世界整体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比较稳定,知识密集型服务增加值出口份额始终居于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较少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当前,中国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等服务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制造业技术知识服务更多依赖进口。
对比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土耳其以及中国7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发现印度情况比较特殊,出口结构类似于发达国家。印度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增加值出口占比高达45.09%,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贡献了28.23%。印度软件业生产和出口规模仅次于美国,2012年产值高达1000亿美元,是印度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行业。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得益于政府的鼎力支持、良好的教育、产业集聚以及企业的倾心投入。
表5 2014年部分国家及世界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 (%)
(二)中国与主要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从增加值角度测量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挖掘具有增长潜力的服务部门,对于增强服务出口能力,培育“中国服务”至关重要,是研究和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基于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_VA)测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既考虑了国内生产分工,也考虑了国际生产分工。其公式为:
(2)
从图1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RCA_VA指数总体上高于发展中国家,且发达国家服务贸易RCA_VA指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说:(1)在发展中国家中,俄罗斯和印度的竞争力较强,但只有印度的指标始终大于1,中国和巴西服务贸易相对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小于1;(2)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英国、法国的指标值始终大于1且持续增加,德国、日本的指标值在1左右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图1 主要国家基于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_VA)变化及比较
从上述分析发现,尽管中国服务贸易RCA_VA指数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为明显的竞争劣势。表6计算了2014年中国和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细分行业的RCA_VA指数。可以看出,发达经济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力整体上显著高于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仅仅有金融业、批发业、水上运输业以及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业,但RCA_VA指数均低于1.5。
表6 主要国家细分服务行业的RCA_VA指标比较
续表6
行业要素密集度BRAIDNINDRUSCHNDEUFRAGBRJPNUSA26L00000 282 41∗∗1 88∗∗2 04∗∗0 341 56∗∗27L0 890 831 07∗0 540 441 15∗0 491 74∗∗0 790 3828L1 21∗1 48∗0 851 41∗01 96∗1 01∗2 69∗∗1 46∗0 3829L0 430 520 631 66∗∗1 32∗0 771 25∗0 821 58∗∗1 40∗30L2 42∗∗1 16∗3 89∗∗1 79∗∗1 04∗0 520 50 490 70 1736L0 811 02∗0 440 140 930 410 841 24∗1 28∗0 5555L00000000 132 49∗∗0 3937P0 20 430000 920 541 75∗0 473 52∗∗38P1 01∗1 11∗0001 28∗1 63∗2 34∗∗1 11∗3 27∗∗51P1 01∗0 4702 50∗∗0 311 35∗1 38∗0 950 742 25∗∗52P1 52∗∗0 160 610 140 40 912 06∗∗3 40∗∗0 350 5753P0 20 550 570 10 320 392 02∗∗0 980 920 5654P0 450 343 74∗∗0 421 29∗0 771 16∗1 86∗0 50 71
注:*表示RCA_VA指标大于1,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表示RCA_VA指标大于1.5。
五、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双边服务贸易收支分析
对比服务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规模可以看出,总值贸易规模远小于增加值贸易规模,而且两者差异在逐渐加大。表7和表8分别为中国与部分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差额和总值贸易差额,很明显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扭曲了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2000—2014年,中国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的服务总值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德国、日本和美国则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而从服务增加值贸易来看,中国与美国始终为顺差,而与德国始终为逆差,且两者规模均不断扩大。2000—2011年,中国与巴西、俄罗斯、日本呈逆差规模扩大趋势,但对巴西和俄罗斯的服务增加值贸易逆差规模总体小于服务总值贸易逆差规模,对日本则表现为总值顺差和增加值逆差;2012—2014年,中国对三个国家的逆差规模或缩小或转为顺差;而中国与印度在2007年由逆差转为顺差。
表7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服务总值贸易收支状况 (百万美元)
表8 中国与主要国家服务增加值贸易收支状况(百万美元)
服务总值贸易和服务增加值贸易不平衡程度和方向表明,中国与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存在差异。以中美和中日为例,中国对美国服务增加值贸易为顺差而2008年以后服务总值贸易为逆差,这意味中国通过从事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低端环节向美国出口制造业产品带动了国内服务增加值的大规模出口,而美国由于位于价值链上游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内涵较少服务增加值;中国对日本服务增加值贸易在2012年之前为逆差而服务总值贸易为顺差,这是因为中国从日本进口高端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经加工组装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地区,而从日本进口的中间品中内涵大量日本国内的服务增加值,从而导致中国对日本增加值服务贸易为逆差。
六、结 语
本文从贸易增加值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4 年,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和调整,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和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份额上升,资本密集型服务和健康、教育和公共服务增加值出口份额下降,而服务贸易增加值进口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第二,制造业服务化、国内服务对国外服务的替代以及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增加值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第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虽然不断提高,但仍然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从增加值角度看,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仅仅有金融业、批发业、水上运输业以及文化艺术体育娱乐业。第四,以总值衡量的中国与各经济体的双边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和方向存在巨大扭曲,扭曲程度与中国与各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关。
当今时代是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外需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增加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自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增加值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在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政府需要重视以下问题:(1)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服务产业,不断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支持体系。(2)重视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3)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迫使服务部门,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但同时,要警惕敏感部门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
[1] 茅锐,张斌.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事实、原因与变化趋势[J].世界经济,2013,36(12):3-28.
[2] 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7):3-9.
[3] 方慧,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1):44-50.
[4] 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13-23.
[5] 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6(8):31-36.
[6] 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与“入世”承诺减让表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7):29-37.
[7] ZHI W, SHANGJIN W, KUNFU Z. 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R/OL]. NBER Working Paper No. 19677,2013, http://www.nber.org/papers/w19677.
[8] STEVEN B, CHARLES M. A Closer Look a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Gross-versus Value Added Trade Flows[R/OL]. CESifo Working Paper No.5321,2015, https://econpapers.repec.org/paper/cesceswps/_5f5321.htm.
[9] 张禹,严兵.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基于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的测算[J].国际贸易问题,2016(10):38-49.
[10] ADITYA M, ZHI W, SHANGJIN W.Trade in Value Added: Developing New Measures of Cross-border Trade[M].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13.
[11] 张杰,陈志远,刘元春.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J].经济研究,2013,48(10):124-137.
[12] KEE, HIAU L, TANG HEIWAI.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106(6):1402-1436.
[13] KOOPMAN, ROBERT, ZHI WANG, SHANG-JIN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2):459-94.
[14] 刘斌,魏倩,吕越,祝坤福.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J].经济研究,2016,51(3):151-162.
[15] 周大鹏.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8):27-36.
[16] 戴翔.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服务价值演进及因素决定[J].经济研究,2016,51(9):44-57.
[17] 王厚双,李艳秀,朱奕绮.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8):11-18.
[18] 程大中.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研究,2015,50(9):4-16.
[19] 余道先,王露.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贸易增加值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6(8):36-46.
[20] 韩中.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总出口的增加值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33(9):129-144.
[21] 乔小勇,王耕,郑晨曦.我国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研究——基于“地位—参与度—显性比较优势”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7(02):99-113.
[22] 孟东梅,姜延书,何思浩.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7(1):79-84.
[23] 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37(2):50-70.
[24] 牛华,马艳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出口变化测算[J].亚太经济,2016(3):52-59.
[25] RAHMAN, JESMIN AND ZHAO, TIANLI. Export Performance in Europe: What Do We Know from Supply Links[R/OL]. IMF Working paper No.13/62,2013, http://www.imf.org/en/publications/wp/issues/2016/12/31/ export-performance-in-europe-what-do-we-know-from-supply-links-40370.
[26] TIMMER M. The WIOD: Contents, Sources and Methods[R/OL]. WIOD Working Paper No.10,2012,http://www.wiod.org/publications/papers/wiod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