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三病症”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
2018-03-20岳振喜
岳振喜
(天津市宁河区乡镇畜牧兽医总站,天津 301500)
本文介绍了仔幼猪的3种病症:仔猪颤抖症、断奶后打喷嚏和断奶后病僵猪综合征。仔猪颤抖症零星发生于新生仔猪,症状是头部与全身肌肉颤抖。仔猪断奶后打喷嚏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低剂量混合感染生长猪引起的,典型症状是整群断奶猪出现轻度至重度的打喷嚏症状。断奶后病僵猪综合征因断奶后仔猪未能学会采食与饮水,随后出现饥饿。
1 仔猪颤抖症
临床症状。通常1窝仔猪中有多头仔猪表现临床症状,但仅当仔猪走动时才能看到颤抖,而在其睡觉时无临床表现。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减轻。但如果仔猪颤抖太严重,将导致无法找到母猪乳头,那么死亡率则较高。对于患病窝次或暴发猪群而言,死亡率可能比正常增加3%~10%。该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根据大脑组织病变,可将病因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与猪瘟有关。第二类:临床上大部分问题都归属此类。临床症状有时在某些胎次散发,暴发时会有部分窝次感染,并持续6~8周,或仅持续性感染初胎仔猪。在这些情况下,此病疑似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但具体病因尚未被确定。第三类和第四类:与遗传性因素有关,见于长白猪或白肩猪。第五类:与有机磷中毒有关。一旦确诊,此问题可能会持续3~5个月,因为在妊娠期被感染的所有后备母猪都很有可能会生产出颤抖的仔猪。然而,只要母猪被感染过,其第2胎及随后的仔猪才不会有颤抖症状。因此,无需根据后备母猪产出先天性颤抖的仔猪就将其淘汰。
诊断要点。可根据临床症状做出诊断,但实验室的组织学检查可帮助鉴别不同种类的病因。
防治方案。目前尚无治疗患病仔猪的有效方法,但良好的管理能显著降低死亡率。确保仔猪出生后摄入足够的初乳,并辅助其吸乳。此病与引入质量差的后备母猪及隔离驯化不适宜有关,应尝试对种猪群进行免疫,下列方法可能有帮助。若存在持续性感染,应对结果进行记录,以便进一步研究。如果猪场有发病史,对新引入的后备猪在配种前4~6周返饲老母猪和公猪的粪便。配种时,使用卫生纸擦拭公猪的阴茎包皮和待配母猪阴户,然后让后备母猪接触纸巾,重复这样的操作每周2~3次。在后备母猪配种前,使用从感染窝次中挑选的阉割公猪进行为期6周的驯化,并评估效果。至少在配种前4周,将全部后备母猪移至配种区待7 d,使其接触所有可能的病原。
2 断奶后打喷嚏
在断奶时,将来自不同窝仔猪的鼻咽部(鼻通道)的“正常”菌群混合,可以诱发此病症。此病症可见于环境受约束或使用秸秆垫料的猪舍。该病通过鼻对鼻接触传播。死亡率很低。所涉及的病原可能包括: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放线杆菌、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和其他来自环境的细菌、各种支原体、与结膜炎有关的衣原体。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临床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整群断奶猪开始出现轻度到重度的打喷嚏,一些猪可能发展为中耳炎。有些猪会出现结膜炎,有的猪结膜炎会较严重,症状在2~3周内将逐步减轻。本病很可能会导致饲料转化率变差及生长速度降低。
诊断要点。根据猪打喷嚏并伴有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此病与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AR)类似,也会出现面部扭曲。猪流感也可能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但猪流感通常发生于较大日龄的断奶猪。
防治方案。此病症是混合感染的结果,因此具体的治疗方法虽然会有帮助,但一般效果不佳。断奶后打喷嚏在大多数猪场几乎被认为是“正常的”。应实行全进全出管理。保持高标准的卫生水平,尽量减少病原载量。检查猪舍的管理,避免受冻和贼风,并要检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控制方案。在断奶前将仔猪并栏以提高免疫水平,增强仔猪在断奶前的社会化。如果产房内也出现打喷嚏,检查萎缩性鼻炎的控制措施。
3 断奶后病僵猪综合征
这种临床疾病似乎是因断奶后仔猪未能学会采食与饮水,随后出现饥饿引起,有时会有死亡。该病在断奶后不久出现,似乎与断奶日龄无关,但17日龄前断奶的仔猪更为常见。
临床症状。患病猪不能增重,断奶10~15 d后变得非常消瘦。断奶猪消瘦、脱水并嗜睡,经常表现共济失调,也可能表现为被毛粗乱。患病断奶猪常表现出异常行为,如吸吮阴茎、假装吸乳等。未患病猪表现正常。
诊断。断奶猪的临床症状具有提示意义。需要通过剖检进行诊断,猪拒食具有指示意义。在经典的病例中,胃和小肠会排空食物。胃可能会充满液体,很可能只有稻草(如果猪舍使用垫料),如果断奶猪最近已经学会采食,也存在饲料的迹象。缺乏体脂,浅表的腹股沟淋巴结可能更加突出,肝脏可能苍白,小肠的组织学变化为典型的饥饿,包括严重的绒毛萎缩、融合。
防治方案。饲喂粥料。确保饲喂稀粥料不超过断奶后5 d,否则将会出现二次断奶效应。断奶前饲喂教槽料似乎对本病没有明显改善。改善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检查猪群周转与断奶日龄,如有可能,提高断奶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