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高校”建设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2018-03-20刘亚辉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建设

刘亚辉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近些年来,高校中发生的“药家鑫案”“卢刚事件”等恶性案件和因诈骗等发生的安全事故呈上升态势,已备受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在“平安高校”建设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是确保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平安高校”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平安高校”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1]“平安高校”建设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是否平安,关乎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关乎师生员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平安高校”建设因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面临着诸多困境。推进“平安高校”建设,是广大师生的切实呼声,是顺应人才培养的切实之需,同时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高校校园应呈现一种平稳的态势,因为和谐优良的安全校园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现除军事院校是军事管理外,大多高校是开放型办学,更有的无围墙而与城市融合,这样一来,社会上各类人群都可随便进出校园,校园综合治理日趋复杂严峻。若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 既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又备受社会、政府、家庭等多方的关注。因此,“平安高校”建设是实现高校安宁、有序、和谐运行状态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维度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良思想的渗透。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元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安全领域内一些原本非传统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2]。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良思想渗透影响,社会上出现了多种错误思潮,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宪政”论、“公民社会”论、拜金主义、唯金钱论等等,这些思潮打着自由和学术创新的旗号,对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影响较大。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吃苦,贪图享乐,花钱如流水;抗挫能力较差,面对挫折出现自暴自弃的不健康心理;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反动言论,甚至受到煽动参加反动活动或组织。同时,思想问题已然成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其次,网络空间负面信息的误导。我国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人。在年龄构成上,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9.7%[3]。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比例已经达到99.8%[4]。然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导致了网络信息的无国界性与自由性,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非主流的价值观等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与渗透,已然成为潜在隐患,并且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价值观扭曲的一大因素。

第三,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的乏力。近些年,由于高校合并,校区分散,大多新校区建在城乡结合部等原因,导致校园周边治安管理乏力,各类治安事件时有发生,治安形势较为严峻,这也是影响“平安高校”建设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与管理维度

首先,高校安全教育与“平安高校”建设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涉及到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很少。即使是在人身安全教育上也还存在盲点,比如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就很缺乏,学生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信号知识的认识,校园内学生不按交通规则走人行道,面对行驶的车辆,毫不避让,甚至在鸣喇叭示意状况下也不予避让,学生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另外,在教育方式上,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灌输和张贴校园安全警示宣传单为主,而在实践操作技能和应急演练(习)上较少,所以大学生的参与面不大、积极性不高及效果不佳。

其次,高校安全管理与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不相适应。校园综合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现实中,有的高校安全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的在全面落实已有安全管理制度、主动用制度规范安全工作流程等方面做得不够;有的高校对制度搞选择性执行,甚至视制度和规则如无物[5]。另外,有的高校安全隐患排查没制度化、规范化,安全工作台账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各种漏洞,相关安全设施配套也存在着不够完备、不符合规范等突出问题。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量的积累结果,都是从小漏洞、小疏忽、小差错开始的。

(三)学生自身维度

首先,法律观念和维权知识普遍缺乏。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有90%以上是因为缺乏法律常识导致的[6]。具体表现在:法律意识和观念淡薄;意气用事、情绪偏激,思想麻痹、轻信他人;不锁寝室门窗,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随意放等。

其次,防范意识和处危经验严重不足。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多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不够成熟,识别是非的能力差,对于社会规范悉知较少,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一遇到问题,便感到无所适从。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过马路时,为图方便,不走斑马人行道或地下通道,而是在车流中横过马路;有大部分学生为低头族,在校园主干道上行走时,边走边玩手机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平安高校”建设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一)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联动促进的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

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构建“平安高校”建设的思想保障。高校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党政“一把手”,要把握高校安全工作规律,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抓好安全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有安全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安全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行动上常抓不懈,紧紧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依法治理,着力在预防和治本上下功夫,切实维护师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在2015年度“平安高校”建设及综合治理工作迎评会上指出,创造和谐优良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安静的书桌”是大学建设的重要职能,是推进“依法治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让大学生有安全感、培养“靠得住”人才的一项民心工程。

其次,以保卫处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构建“平安高校”建设的组织保障。建立以保卫处为主,党委宣传部、后勤集团(学生公寓中心)、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等多部门联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机制。保卫处是校园安全工作统筹和监管部门,要以本校真实发生的事件为案例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另外,利用周末、小长假等时间,集中组织开展安全技能的应急演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委宣传部要利用校园网、微信、校报、校内宣传栏及电子显示屏等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安全事故”案例和安全知识宣传。后勤集团、学生公寓中心要开展食品安全和公寓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加强安全防范及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学生工作部(处)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及学生中的“安全事故”案例,以形势政策课、主题教育活动及班会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校团委在充分发挥网上教育工作的同时,应组建以安全知识宣传和技能掌握为平台的学生安全协会,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总之,各职能部门需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与管理的最大合力。

第三,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平安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从“平安高校”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综合治理安全管理的常规制度。比如,校园治安巡逻制度、安全隐患摸排与台账管理制度、学生心理安全普查和适时干预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消防安全监管制度等,使之具有实效性。“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再完备的制度,没有强有力的执行落实,也将是形同虚设[5]。一定要将各项综合治理安全管理的常规制度,贯彻落实到工作当中;同时要用故意找茬、严苛挑刺的眼光来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及整体与重点部位排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排查,做到边排查边整改,发现治安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随时解决。

第四,推进以科技信息化为核心的平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平安高校”建设的技术保障。要切实将平安高校建设信息化作为建设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视频云、全网智能等视频监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融入校园综合安防平台,通过更加安全可靠的视频监控平台和丰富的智能分析产品保障校区安全,逐步实现在平安校园系统中集成智能检索、卡口管理、报警管理、运维管理、自动巡更,以及车辆轨迹等业务功能,通过三维GIS地图、全景拼接实现全业务功能直观管控,使校园安保在信息化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创新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促进的安全教育体系

首先,以实效为导向,改革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方式。当前大部分高校实行大学生自主选课及弹性学分制,上课时间不一,因此,用同一时间进行大规模教育活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鉴于此,应采取分散的心理健康、网络、消防、财物等方面的安全理论与典型案例及灭火、逃生等技能应急演练(习)的教育方式。

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校园安全负面清单。由保卫处牵头,在校内联系学生工作部(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在校外联系公安、消防、街道办等单位,共同总结近五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和各类案件,制定尽可能详尽的校园安全负面清单,并以宣讲会、宣传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广泛地宣传和教育,让广大学生明确知道各类安全红线和安全陷阱。

“平安高校”建设应从狠抓安全管理组织和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入手,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红线意识抓监管、抓督查、抓整改,才能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