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板桥的“糊涂”养生大智慧

2018-03-20广西玉林市医学情报研究所研究员沈尔安

长寿 2018年3期
关键词:潍县题诗仁慈

文/广西玉林市医学情报研究所研究员 沈尔安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县(今兴化市)人。他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曾当过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尽管他一生坎坷,几遭不幸,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又曾因请赈灾民而被罢官,身处逆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仍超越古稀之年而活到73岁,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1.书画显风骨。郑板桥毕生追求书画艺术,他的诗、书、画技艺精湛,堪称三绝,并巧妙地相互结合,使绘画艺术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他喜欢画花卉木石,尤擅长兰、竹、石,以兰的四时不谢、竹之百节长青和石的万古不败,彰显他倔强不驯的独特个性和高风亮节。他的书法隶、楷参半,洒脱豪放。他练书法入了迷,以致白天练、晚上练,连做梦都在练。一天夜里,他竟在梦中用手指在夫人背上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说:“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醒,悟出“自体”二字。从此,郑板桥自创一体,别具一格,自诩“六分半书”。书写作画是体力、脑力的综合运用,首先要端正姿势,运用全身之力,提肘悬腕,使肌肉筋骨得到活动锻炼,起到舒筋活络的健身作用;书写作画时又必须全神贯注,摒除杂念,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集中发挥创作思维,从而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2.仁慈忠厚心。郑板桥为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他常把卖字画的钱用来救贫扶危。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劳苦之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之人也。他用手中之笔宣扬仁慈、忠厚、善良,鞭打狠毒、阴险、丑恶。他在一幅兰竹画上题诗:“石畔青青竹数竿,傍添瑞草是幽兰。老夫卅载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其仁慈之心,确实比春风还暖。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正值旱情严重,民不聊生,于是他作画一幅送给山东巡抚,并在画上特意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借诗画为民请愿。为了救活灾民,他不怕担风险,开仓救灾,无数百姓得救,他自己却宁愿被罢官,回到寒风嗖嗖的秋江上去钓鱼。郑板桥52岁始得一子,疼爱自在常理之中,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与仆人的孩子平等相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样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食果饼,直均分散给,使大家都欢喜跳跃。”郑板桥的仁慈之心,忠厚之情,契合了“仁德者寿”的古训。

3.勤俭清淡食。乾隆十二年,郑板桥因开仓济民的善举被告发于朝廷。他被撤职罢官离开潍县时,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和一个乐器,另一头由一名随从骑着在前面引路。郑板桥为官清廉,心系民生,百姓哭着挽留他,他画了竹和菊与他们道别,并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回到兴化老家后,他在厨房贴上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14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的日常饮食生活: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菊花茶,且用我国传统的瓦壶,不像那些达官显贵满桌金银器,鱼肉荤腥、山珍海味,饮必玉液琼浆,食必膏粱厚味。这除了反映了郑板桥清贫的家境外,也揭示了他对清淡饮食的注重。粗茶淡饭,不过多讲究,也不挑拣食饮,简单生活,不失为益寿延年的良方之一。

4.豁达处世观。郑板桥一生狂放不羁,古怪荒诞,做事松松垮垮,穿衣不修边幅,被称为 “扬州八怪”之一。他写过一条著名横幅“难得糊涂”,上面有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其实他所说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修养,劝诫人们胸怀开阔,宽以待人。这种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超凡脱俗心态,实际上是一种大修炼、大造化,是“大智若愚”的一种表现。郑板桥还有一条同样包含深刻哲理的字幅“吃亏是福”,即不计得失,但求心安,也是他为人处事的准则之一。郑板桥被罢官后,并未因此而忧郁沮丧,而是寄情于诗、书、画之中,他与知己、学者、名流相互唱和,题诗作跋合作绘画;或应邀外游,遍历江浙许多名胜,从不因官场失意、生活贫困而耿耿于怀。在60岁时,他为自己写了一幅寿文,曰:“当今之人,啥叫康宁?袋中有点余钱,坛中有点剩酒,锅中有点余粮,取几页陈旧纸张,狂放时吟诗高歌,高兴时就像个顽童,如此这样,就是活过六十还嫌不够;所以,人们要想长寿,就得早睡早起,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平日里育花养柳随意穿插,一日情闲胜似两日,这样下来,不愁活不过一百岁。”道出了他对生活的乐观、豁达、求实的积极态度。

郑板桥曾在一封家书中说过:“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功课稍严,则饮食减少;过宽,犹恐荒废学业。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并行”,而“养生之道有五: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遇事勿恼怒;睡后勿思想”。这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郑板桥的养生思想和智慧。

猜你喜欢

潍县题诗仁慈
潍县萝卜及其栽培技术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潍县乐道院集中营被关押西方侨民信息再考证
关于《潍县大观》档案的几点解析——从地方志层面考究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幻境
仁慈
郑板桥智断案
《君子萧萧》画题诗